phoneArena网站有关高通Quick Charge 3.1的报道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非议,有关快充技术的安全性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随后高通有关Quick Charge电压问题的声明,似乎有意把质疑推向手机厂商,又让其一众合作伙伴陷入了尴尬。
Quick Charge遭受质疑,根源在哪?
一般来说,要实现快充功能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OPPO VOOC闪充为代表的低电压高电流模式,在低压的情况下增大充电电流进而提高充电速度。另一种高压高电流技术,通过提高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以实现快速充电,典型的就是基于高通Quick Charge技术衍生的快充方案。除此之外,还有联发科引以为傲的Pump Express技术、TI公司推出的MaxCharge快充技术以及盛传依旧的Apple 20V快充技术,技术方案无出其右。
而从市场反应来说,不管是VOOC闪充还是高通的Quick Charge技术,经过多次迭代后的技术方案都已经比较成熟。业界对Quick Charge 3.1的质疑在于,Quick Charge 3.1的电压已经超出了Type-C接口能够承受的电压范围。不难理解,外界对快充技术的疑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高压快充面临的安全隐患。高压快充技术需要经过手机的降压电路为锂电池输送4.2V的耐受电压。而一旦手机的降压电路发生故障,会出现9V或者12V电压直接施加在锂电池上,远远超出了锂电池的耐受电压,会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外界对Quick Charge 3.1的质疑也源自于此,Type-C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的范围在4.45到5.25伏之间,那么在为低电压设计的线缆两端加上更高的电压,无疑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或许手机厂商可以设定Quick Charge 3.1的电压,以防止USB Type-C接口出现问题,但这种方式能否保证充电效率,目前还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
其二,充电时手机的温升控制问题。根据高压快充的工作原理,在充电过程中存在两次降压环节,先是在充电适配器内将220V电压转换为9V或12V,再利用手机降压电路将电压转换为4.2V左右。相比于5V到4.2V的转换,高压快充的发热量要高于普通充电方式,而发热恰是造成电子元器件老化的重要因素。对比来看,以VOOC闪充为代表的低压快充解决方案似乎更有优势,一方面将变压环节一次性在适配器内完成,可以直接向手机输出锂电池的耐受电压,不使用手机降压电路转换;另一方面通过增加USB传输线数量、电池接触点等以容纳更大的电流,从而有效避免了充电过程中的发热问题。
为何多数手机厂商钟情Quick Charge?
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要解决产品的续航难题,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尽可能的增大电池容量,要么最大程度的提升充电效率,很明显在技术条件的限定下,大多数手机厂商更青睐于后者。高通和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恰是看到了这一需求,这也是高通的QuickCharge能够在两年内赢得超过70款设备和200款配件支持的原因所在。然而,Quick Charge本身和Type-C接口的不兼容,或将让手机厂商们在快充解决方案上再次面临高压和低压的抉择。
首先,从成本控制来讲,高通的高压快充解决方案似乎更符合手机厂商的胃口。高通的Quick Charge快充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从1.0版到3.1版的过渡,而高通也特别声明Quick Charge 技术将被推广到骁龙400、600、800全系列以及后续开发的芯片上。考虑到高通在手机芯片领域的巨大市场占有率,选择Quick Charge作为快充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机厂商的开发成本。这一点在OPPO的VOOC闪充身上十分明显,OPPO研发VOOC闪充耗时三年。
其次,从市场推广来讲,高压快充胜在兼容性。包括三星、LG、HTC等无不选择了基于高通的Quick Charge技术的解决方案,除了成本上的优势,和兼容性上的优势不无关系。一则高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快速实现多种产品的应用,也降低了配件和服务上的门槛。而VOOC闪充当前仍需要定制的适配器和电池搭配下使用,为此OPPO不得不定制专门的适配器、电池、数据线甚至是电路和接口。不过,凭借技术上的优势,OPPO成功将VOOC闪充打造成了独特的卖点,并形成了由手机、移动电源、车载设备等组成的VOOC闪充生态圈。
低压快充技术或成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技术能否落地最终都将回归到用户体验上,快充亦是如此。和手机厂商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市场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用户体验的,从这一点来看,低压快充似乎有着更广泛的前景,而手机市场的两个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近两年手机市场的一大趋势就是Type-C接口的“爆红”。随着MacBook的发布,Type-C接口在兼容性、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被市场看好,国内也有不少手机厂商涉足于此。而高通Quick Charge的电压问题恰是因为和Type-C接口的不兼容,低压快充技术似乎迎来了一个机遇。另一个趋势是,高压快充技术迎来了更多的参与者,比如联发科的Pump Express技术和苹果的20V快充技术,也就意味着高压快充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标准出现,Quick Charge在兼容性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低压快充技术依靠专利门槛以及可靠性和效率上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和高压快充技术鼎足而立的局面。
不管是高压快充还是低压快充,都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就目前来看,高压快充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机续航的痛点,却也引发了用户对高压快充安全性的质疑,对以VOOC闪充为代表的低压快充有利好的作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