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百度,为何成了以暴制暴的舆论审批?

百度贴吧的“丑闻”似乎愈演愈烈,不管是占领舆论高地的科技媒体,还是一些仅凭道听途书泄一己私愤的自媒体,纷纷以笔为矛“讨伐”百度。从看似简单的“贴吧丑闻”到对互联网价值观的否定再到对百度的肆意谩骂,所谓的讨伐百度,俨然成了以暴制暴的舆论审批。

泄愤心理掩盖的几个事实

从最近的一些声音来看,要么是原吧主的一面之词,要么将贴吧事件和百度之前的竞价排名相撮合,最后得出“百度流氓”的结论,当然还有一些人似乎在恶意丑化。可不管是批判也好,讨伐也罢,群众性的泄愤心理已然掩盖了下面几个事实。

1、百度的亡羊补牢。“1月9日,有网友曝出百度贴吧的“血友病吧”被卖,原吧务成员遭撤换引发质疑。12日,百度官方宣布百度贴吧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机构组织开放”。比如说立即邀请专注于血友病防治的NGO组织担任”血友病吧“的吧主,并引入了用户监督机制。尽管百度方面已经做出表态,可舆论质疑并未降温,其中不少人在翻旧账,以求进一步的激起“民怨”。可冷静来看,相比于3Q大战、淘宝假货等恶性事件,百度的明确表态已经是互联网企业面对舆论质疑的标志性进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2、贴吧事件的发酵源于猜测。至于一些病种吧为何被撤换吧主,一些媒体在引述原吧主的怨言,一些自媒体则在猜测贴吧商业化的“竞价排名”,而关于百度贴吧为何撤换吧主,以及百度贴吧随后和权威公益组织机构的合作等似乎被有意过滤。百度贴吧已然成为不少网友讨论的主阵地,各病种类贴吧的敏感性不言而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猜测为贴吧“判罪”,进而引导舆论导向,这是一种绑架。而后一些自媒体喊出消灭百度的口号,更是在“以暴制暴”。

3、何以否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面临过商业化被道德绑架,比如说腾讯在微信之后才摘掉“山寨之王”的帽子,阿里的假货风波时起时伏,360也一度被以“流氓”惯称,而百度遭遇的正是商业化的质疑。不少媒体和自媒体以贴吧商业化过程中的误区来判定百度商业化模式的失败,进而引发对百度价值观的讨论。事实上,百度在搜索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更多的领域,诸如O2O、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车联网,商业化的质疑不过是一时之困,和企业文化无关,也很难和价值观扯上关系。

去哪儿和携程的“机票门”事件、百度贴吧事件以及快播的庭审,都反映出了同一个问题,尽管互联网发展了十几年,其中依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依旧出现了不少灰色地带。而百度贴吧问题的实质不过是贴吧的归属性问题,即属于贴吧的实际打理者还是属于百度,之前也传出过不少论坛被高价替换吧主的新闻,但在百度身上,尤其是百度贴吧为了商业化夺回控制权的情况下,贴吧所存在的问题被无限度的扩大,甚至有人称之为百度史上最严重的公关危机。

舆论可以引导善的一面,让一个企业在一夜间扬名立万,也能够在恶的一面上扇风引火,即便是巨头也要为之焦虑。但在互联网的商业化探索上,舆论的所圈所点更应剑有所指,不能矫枉过正也不宜置之不理。

互联网商业形态是否应该关在舆论的笼子里?

国内媒体存在的偏向就是,一旦谈及到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和美国的科技巨头相对比,诸如百度之于谷歌,阿里之于亚马逊。一则拿美国科技巨头的道德标准来绑架国内互联网企业,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它们善的一面,另一方面国内的政治制度和人的价值观念和美国存在不小的差异。那么国内的互联网商业生态应该被关在舆论的笼子里呢?我们来思考下下面三个问题。

首先,逐利的错还是监管的错。

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创业潮,除了梦想之外,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逐利。逐利本身没有错,一切互联网产品的商业化探索也无可厚非,现如今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法律并未禁止的商业领域却遭遇到了道德问题,而逐利性一旦越界,不可避免的会碰到道德的反弹。创业者需要用收益去说服投资人,上市公司需要用利润去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在法律制度严重缺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灰色地带,而导火索甚至可能是中低层管理者的KPI压力。如果说互联网的商业形态需要一堵围墙,那么这个围墙必须是监管而非舆论,与其来势汹汹的去讨伐某一个公司,倒不如呼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时指正企业管理上的缺陷,而非以偏概全。

其次,商业的边界在法律,舆论的边界在哪?

当舆论高举道德大棒挥向并未在法律上越界的企业时,我们是否想过舆论的边界在哪呢?事实上,网络上的造谣事件不在少数,断章取义式的分析判断早已成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现象。诚然,在很多人看来,媒体和舆论是道德底线的监督者,但在自媒体时代却成为不少人泄愤和盈利的工具。以百度贴吧事件来说,舆论利的一面在于,及时制止了百度贴吧商业化过程中的一些误区,从百度贴吧新近加入的网民权益保障计划来看,百度用户如果在贴吧内被骗可获得百度的全额赔付,对贴吧的商业模式是一种进步,对整个互联网商业生态也有着很好的启示。

但舆论的监督并未止步于此,反而愈演愈烈。不少自媒体高喊“不能放过百度”等言论,把百度视为十恶不赦的逐利之徒,结果却成了一场以暴制暴的舆论审批。可舆论的边界又在哪呢?如果按照某些网民的理想主义来看,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应该是慈善机构,永远都是免费得服务,但这是商业市场所不允许的,也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无所顾忌的践踏舆论,甚至利用造谣和谩骂来壮大“讨伐大军”,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混乱,而问题依旧未能解决。

经此一劫,百度势必要修正自己的商业模式,更大程度的承担起社会责任,而隔岸观火的互联网同行们难免唇亡齿寒。互联网的商业生态是否应该被舆论所绑架,将成为每一个每一个互联网企业思考的问题。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1-15
讨伐百度,为何成了以暴制暴的舆论审批?
百度贴吧的“丑闻”似乎愈演愈烈,不管是占领舆论高地的科技媒体,还是一些仅凭道听途书泄一己私愤的自媒体,纷纷以笔为矛“讨伐”百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