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职业试药人?

这些天,中国的药价、医药代表变成焦点,央视一段视频曝光医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收取回扣的情况,吃瓜群众直感叹:我们购买的高价药品,有50%都给了混蛋...但作为受益者的医药代表立刻开始反驳,他们嘲讽央视避重就轻,只挑软柿子,随之围绕中国医药的大讨论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内幕被挖出来,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浮出水面,职业试药人这个原本隐秘的群体,也借此出现在公众视野,他们或抱怨丢掉饭碗,或憧憬新生。

业内人都知道,一种新药在生产审批前,会经过几个环节,包括基础试验、动物试验、人体临床试验。作为新品上市的最后一关,临床试验最复杂,结果的参考价值也更高,甚至能直接决定药物生死,所以,围绕临床试验产生了巨大的产业链,夹杂着一团团亲昵的龌龊,一坨坨带菌的诱惑,金钱、罪恶、暴力充斥期间,而作为产业链最底端的试药人则是最悲惨的,他们先是被高额的报酬迷惑,随后又被试药的副作用荼毒,这些人也曾考虑离开,但因经济拮据,身体被掏空,社会上留给他们的机会寥寥无几,只能硬着头皮,永远贴着小白鼠的标签,默默试验。人性总是如此复杂,说来也怪,一旦试药者转变心态,他们有些人也会爱上这份工作,顾虑随之消失,希望活儿能越来越多。

如此的心态,让我想起了《肖申克救赎》的一句经典台词:监狱的高墙充满罪恶,服刑的人员刚开始反抗他、痛恨他,希望他消失,但到后来,他们又如此需要他。套用在试药产业链上就是:小白鼠刚开始不得不试药、反抗试药,但后来真地离不开试药。

数据作假,小白鼠只有小聪明

日前权威媒体报道,中国大约有50万试药者,其中很多是职业小白鼠,擅长制作假数据,比如密集试药、隐瞒病史、白醋干扰尿检、药物隐瞒饮酒、甚至利用假身份证共用尿检、血检等等,是“无所不用其极”最生动的写照。另外一组数据更加触目惊心,2016年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予批准的药品注册申请高达1184个,都是因临床数据不过关,比例之高令人咋舌,要知道,这可是最后一道审批,若是这1184个申请侥幸过关,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从这个角度讲,这些制作假数据的人,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或许他们只是吃麸子的畜生,当然,他们也是受害者,更应该诅咒的是整个医药产业链。

平心而论,小白鼠们可恨,但实在也是一些只有小聪明的可怜人,任何主动伤害身体的行为都是愚蠢的,而试药之于人体的戕害又是经年累月、不可逆转的。小白鼠大都是无业游民,他们经济拮据、身体健康,以身试药,来换取每月数千甚至上万元的报酬,总之,为了多一份生的希望,他们选择成为默不作声的试药小白鼠。

事实上,从踏入实验室的那一刻,他们的人类标签就开始模糊,受试者的任何意见都会被忽略,只能遵医嘱,更虐心的是,医生向来不和小白鼠说话,最难熬的是新药带来的副作用,一位受试者回想起某次试药痛不欲生,当针管从他的小腹拔出十几秒后,肚皮突然好像扎了100根钢针,刺痛感由腹部迅速传导全身,自己活像一台泼了水的变压器,一台三星的Galaxy Note7,随时都有可能爆成渣滓...如此惨烈的场景不会每次都遇到,但小白鼠们肯定会长期遭遇呕吐、心率异常、嗜睡、头晕等症状,有的职业试药者甚至出现了抗药性,因此,消炎药对他再没有起过任何作用,有些女性试药者无意发现已怀孕,医生的建议是:药物对胎儿有影响,建议去打掉...他们收入颇高,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完成试验之后,凑到一起,或去路边摊儿吃顿烧烤补一补,或畅想从此远离试药,过正常生活。

新药的风险性越高,报酬也越高,小白鼠玩小聪明的概率也更高,但这些报酬、小手段不都无法拯职业试药人,他们的人生注定悲惨。整个社会需要医学的进步,试药人似乎不可或缺,但同样,生物科技从业者势必需要开发新的工具,模拟人体,取代小白鼠。

精密试药,大数据有大智慧

中国的试药人不再是人,只能默不作声,活在地下,新药的副作用如幽灵般阴魂不散,他们不会奢望自己的保险能起到任何作用。平心而论,中国试药人为钱而来,为了钱无所不用其极,人性龌龊,有此结果实在不值得同情,但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在于利用制度、文化、科技去克服和约束不堪的人性。

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试药人的处境,远没有这么悲凉,临床药物试验常常是公益事业,受试者不但能享受高额的报酬之外,还有相当完善的保险和医疗制度,同时,他们也能受到社会的尊重,有些生物专家干脆自己试用新药,旨在第一时间掌握试验结果,也有种“神农氏尝百草”的崇尚感觉,更让人羡慕的一组统计数据:美国新药研制费用平均为9亿美元,而人体试验的开销就占了40%,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医药企业和试药者要签订正式合同,规定数据的提取程序,以及试药中突发状况的处理方式,甚至中断措施,总之,国外的试药者依旧保留着做人的基本尊严。

笔者认为,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日益规范,在相关的制度政策上,试药者会得到应有的照顾,他们从事危险的行业,理应受到尊重,但这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未必能在中国彻底实现,更直接的办法则是采用新的试药工具,精密模拟人体环境。

大数据之于制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事实上,老祖宗的中医就是大数据,前文提到的神农氏尝百草的崇高、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卓绝都是正宗的大数据,这种看法有些不容易接受,但逻辑本质不容质疑。现代化的大数据更加Big,有可能一举解决制药业不断下滑的成功率和几乎陷入停滞的产品线,同时,也能拯救一大批的无辜小白鼠,比如利用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有效地监控病人的运行状况,获得更密集、更真实的人体数据,当这些数据足够大的时候,生物学家几乎能制造出模拟真实人体的试验环境,从而有效降低自然人试验需求,而且借此监控手段,医生可以精准、量化新药之于试药者戕害程度,此外,通过整理社交、医疗数据,生物学家也有望知晓最后一小撮试药者的身体状况、试药历史等等,最终整理出一致、可靠、关联完好的数据。

大概是中国人太多了,我们向来不重视生命、人性,古代有阉割、人彘等残酷刑罚,现代又有出现了小白鼠,实在值得中国社会集体反思。制药的终极奥义在于治病救人,但在此之前要先戕害人,本身就失去了制药的意义,毕竟,社会有义务保护任何一个群体。(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微信:khxx-wk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12-28
如何拯救职业试药人?
这些天,中国的药价、医药代表变成焦点,央视一段视频曝光医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收取回扣的情况,吃瓜群众直感叹:我们购买的高价药品,有50%都给了混蛋 但作为受益者的医药代表立刻开始反驳,他们嘲讽央视避重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