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故事”盗号?为何谣言总能在微信快速发酵?

在过往的营销、热门事件/话题上,从发起到受关注,再到不断地肯定、否定过程,总会经历较长的时间间隔。不仅给事件更多关注度,也方便更多人参与其中。但从没有一个事件能像近日上演的“微信故事”这样,在短时间就经历大起大落和各种神转折。

“微信故事”从发起到爆红仅仅是一瞬之间,而从爆红到“盗号”谣言是紧随其后。随后对谣言的不断澄清,又是接踵而至。整个过程,让人目不暇接,根本毫无喘息的时间。别说是千万参与其中的用户,就连微信官方和高层都措手不及。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闭环的微信,其传播能力恐怖的背后,依然是谣言快速生长的肥沃平台。

措手不及!“微信故事”的背后是谣言四起

1月10日晚上六点开始,一条名为“2016微信公开课PRO版”的链接迅速在朋友圈走红。该链接以Html5页面呈现,点击后可显示用户拥有好友数量、第一个朋友以及何时发送第一条朋友圈、在微信用户中排名多少、这一年去过地方的地理位置等信息。仅在我的朋友圈中,当晚6点到9点左右,就被这条信息疯狂刷屏。

但紧随其后的,是朋友圈中被另外一条完全相反的信息刷屏。很多人都在传“微信故事”这个网址会泄露个人信息,支付宝等会被盗,甚至已经有人中招。这个谣言之信誓旦旦,让人惶恐至极,毕竟此前已经有千万用户都已经登陆过这个网址。我的几个好友就在群里讨论是不是要把钱转到银行卡后,再解绑银行卡,被我强行制止——反正买了支付宝的资产保险,真被盗了,也能赔。

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第二天的微信公开课上就提到,当时很多用户开始提现,解绑自己的银行卡,解绑提现的服务器也快挂掉了,相信支付宝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这样。以前很难想象的蝴蝶效应,就这样在微信这个平台瞬间就发生了。

然而,剧情的反转来的是那么的快。还没等谣言彻底让用户“崩溃”,澄清的消息再次刷屏。很多人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网址是真实的,不可能会发生这么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

至此,“微信故事”引发的关注和“骚乱”就此结束。这一跌宕起伏的过程,让用户累感不爱。

成谣言滋生地微信难辞其咎

事实上,“微信故事”是微信官方现场活动的活动方式之一,只是被提前泄露出去,最终造成不受把控的蝴蝶效应,成为最大的谣言之一。而近日,腾讯安全中心公布2015年微信谣言数据盘点。数据显示: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为21695437,主要以失实性报道为主。也就是说,仅举报处理的谣言就多达2000多万条,更遑论那些逃避处理的谣言到底有多少?

而且2015年微信10大谣言中,“打隐翅虫会致命”、“倒着输入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看起来具有科学论断做支撑的谣言,更具有破坏性和易传播性。谣言常常运用似是而非的类比来骗取人们的信任,引用事例却不讲清楚其发生的条件和情况,让人们觉得谣言的论断是有基础的。如果不是足够了解相关学科,很容易就会被误信谣言。通常来看,即使是专业学者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普通用户更是不可能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来分辨谣言的真假。

在一项针对谣言在新媒体肆意传播的调查中,61.3%的受访者认为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制谣传谣成本低;59.5%的受访者指出一些公共号、大V等出于牟利目的制造谣言;38.8%的受访者感觉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环境较封闭,辟谣难度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微信是一款主打熟人社交的应用。对于在微信中传播的信息,用户都抱之以信任的心理和态度。对于谣言,用户会认为事关切身利益,也觉得有与朋友分享的必要,无意中成了某些谣言的推手,而且随手转发的操作难度太低。再加上微博本来就是一个闭环,信息流动不透明,很难对谣言进行官方和全方面的辟谣,最终造成谣言屡禁不止。

变革!微信愈发大招

当谣言只是发生在心灵鸡汤、养生等方面的时候,微信还可以以温和的手段慢慢处理。但当自己成为微信的受害者时,微信自然会坐不住。而且,从微信未来的发展来看,其终极目标是“连接一切”,内容、信息的传播不是其核心,服务才是终极目的。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中就谈到,目前看微信公众平台更多像一个媒体化的平台,对传播很有效,但其实应该对开发做些东西,而不是面向媒体。

也就是说,微信的本质不是做内容的平台,而是做服务的平台。如果真能做到那一步,微信的又一变革即将到来。当微信的传播优势弱化,谣言自然会丧失生存空间,不会对大众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实,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的微信。在闭环之下,阴暗更容易隐藏,对微信的长远发展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1-20
“微信故事”盗号?为何谣言总能在微信快速发酵?
在过往的营销、热门事件 话题上,从发起到受关注,再到不断地肯定、否定过程,总会经历较长的时间间隔。不仅给事件更多关注度,也方便更多人参与其中。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