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分享可能是分享经济中最大的一块蛋糕,伴随着电商兴起,如今新旧物品的更替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展现在我们面前。二手交易未来会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它蕴含着无限的商机。而对姚劲波的58同城来说,闲置分享则成了这家公司最后的机会。
多线扩张下的增长瓶颈
去年4月,58同城和赶集这两家缠斗10年的分类信息网站宣布合并,原本以为结束战斗的58同城,终于可以向更有想象力的线下生活消费业务拓展。但事与愿违的是,合并之后58同城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增长。估值30亿的赶集由于同质化的商业模式,给58同城带来的只有短时间营收增长。新的平台几乎没有产生商业模式的升级。
房产和招聘仍然还是是58同城的两个风火轮,合计占该公司总营收的大约70%,排除来自竞争对手的影响,前者正遭遇最苛责的调控政策影响,而后者则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放缓导致的企业需求下降也不乐观。
在58同城和赶紧合并之后,其股价最高曾达到83.71美元,但合并之后的一年,58同城的股价经历了滑铁卢,截止成稿前只报收33.37美元。58同城这个神奇的网站已经不再神奇,很显然,同赶集的合并没有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而不久前外界传闻,58同城将实行全员“996”工作制,很大程度上也预示着这家公司遭受的巨大压力。
“58同城以外,再造一个58”,姚劲波开始在各种场合透露出转型的迫切。对58同城来说,其实这种焦虑正是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不仅需要的信息,更多还是服务。这就造成对分类信息网站的需求正在不断下降,而深耕垂直类的服务则一个又一个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基于此,姚劲波的解决办法是借助58同城的品牌、流量、资金优势打造垂直品类护城河,但合并后的58同城在向线下延伸布局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似乎都一个没有解决。房产领域的搜房和链家,招聘领域的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汽车领域易车、汽车之家,二手物品中的阿里闲鱼,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弱者。
而58同城的多线作战,让这家公司没有形成绝对核心的优势业务。当然,58同城并非没有丝毫建树,58到家、瓜子二手车等业务在58同城不计成本的重金投入背景下也获得了一些不错的发展,但这些业务却很难支撑起一家上市公司的未来想象空间。
从单纯模仿到模式升级
我们知道58赶集是美国Craigslist的模仿者,而据国外的分类信息网站中的数据,60%的流量来自于二手交易,在欧美国家二手交易早已成为生活服务领域的刚需。对58同城来说,二手交易同样也是这家平台最重要的流量来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原先那种单纯的信息模式早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在服务上的需求,所以58同城也顺势推出了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寄希望能够完成从单纯的信息交易到平台服务的提供者身份的转变。
而近年来,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和消费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分享经济逐渐占据人们生活的重要的位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里提到,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保守预计已达4000亿。
在姚劲波看来,转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的巨大想象空间和58同城平台的天然基因契合,已经足以引起这家公司的足够重视。“转转是我们二手交易业务的升级,这个品类占我们的流量的10%-20%。转转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用户基数。如果我们把58看成QQ的话,转转可能是我们的微信。”
在姚劲波接受36kr的采访时,他更是表示,“转转是一个有机会承载、嫁接 58 赶集所有业务的底层用户平台。”
不久前的11月12日,恰逢转转成立一周年,58同城也公布了关于这个新平台的成绩单,“发布物品的用户数是2400万,发布商品数量为4000万个,用户成交单量达1500万单,交易总额突破70亿元。”
转转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让58同城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上获得了喘息之机,但这也颇有点孤注一掷的感觉。在升级转转后,58同城以PC端为主的二手业务已经全面暂停,而这也意味着58同城将会牺牲掉一部分利益来扶持转转的发展。
“三年内,转转不会考虑盈利”,58同城在发力转转时定下了这个目标。但在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中,转转的前面还有阿里巴巴的“闲鱼”,而阿里也将“闲鱼”看成是下一个增长点。所以即使58同城以不盈利为前提烧钱获得市场份额,恐怕也难以获得实质上的成效。而这对刚刚基本实现收支平衡的58同城来说,无疑将会形成一个不小的挑战。
转转乏力背后的信任危机
如今的姚劲波对二手商品的市场前景可以说非常乐观: “二手市场有多大,大家都在问这个问题。现在中国逐步进入物质丰富的时代,如果二手物品被卖一次,那市场就和新品市场一样大,如果二手物品被卖两次,那市场就是新品市场的两倍。”
但这个市场很难说未来会属于转转,比起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来说,转转从一开始就存在基因上的不足之处。58同城的基因在于信息分发,淘宝的基因则在于交易,而闲置物品最终落实基于信任的交易之上。
事实上,信任问题仍然是转转眼下最大的困境。对分享经济来说,信用体系就像水电煤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信任基础建设,整个平台的运转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规模也就很难做起来。
成立一年,转转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比最大的竞争对手闲鱼来说,这仍然不在一个量级之上,毕竟58同城在移动端对用户的掌控力很明显要远小于淘宝。姚劲波其实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解决信任和流量的问题,58同城选择抱上了微信这条大腿。
转转希望借助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增加用户交易的信任值。根据转转的设想,微信会为交易带来一定的社交信任,比如可以看到卖家有多少个好友,可以在APP中看到已经加入的微信好友,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发布的商品转发到微信朋友圈。这种基于社交关系的二手交易传播,又会帮助转转解决用户量不足的问题。
但尴尬的是,或许是看到了二手交易对移动支付闭环带来的推动作用,腾讯也上线了自家的二手交易平台“闲贝”,这也给微信和58同城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就算合作关系能够非常牢固,这也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微信的社交关系链更多是一种熟人关系,而二手交易最根本核心在于撬动闲置物品需求,而这绝不是一种熟人关系的交易,就连姚劲波自己也承认了这个观点。
姚劲波曾撰文谈为何要做转转时,这样写到,“原生的C2C模式,无疑具备其天然的强大自生长能力,用户只需要借助一个平台就可以自发完成互动和交易。但由于陌生人之间较难建立连接的特性,让C2C的交易当中,用户很难建立信任与关联。国内的二手交易没有得以系统地发展,当中就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好的平台。
而比起早一年发展的闲鱼,转转在品牌认知上明显差了很多,但更加令转转感到有心无力的在于阿里将淘宝和闲鱼的打通。正如前文所说,二手闲置物品市场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商的发展,而当你在淘宝上购买的东西,不再想要时,可以直接通过淘宝平台一键转移到闲鱼上进行贩卖。这种场景的天然融合是转转永远也没办法实现的。而这归根到底又回到了信任这个问题上来。
京东模式做闲置是最大败笔
对于转转来说,如何找到一条突围之路显得尤为关键。或许是京东和阿里巴巴的对标,给转转的的发展带来了些许借鉴意义。相较于阿里巴巴旗下闲鱼的纯平台模式,转转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自营”之上。
二手交易平台上,数码电子产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大块,据转转最新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手机和数码产品占比分别是17.5%和10.7%。而正是基于此,转转希望借助打造一个核心优势的品类,从而最终促进其他品类的交易发生。
这被转转称为“优品”业务是一种类似于C2B2C的模式。转转从C端消费者手中回收手机,由平台自有检测师进行品控,再以二手物品通过平台集中对外出售。与单纯C2C个体交易模式相比,58同城在优品手机业务上的模式显然更重。
“转转”对于“优品”成色有着要求,品相要好,没有损伤,电池电量要求80%以上。整个二手手机市场上,能够达到“优品”成色的,不到三成。过去一年当中,他们完成了几十万只“优品”手机的成交。据了解,转转内部现在已有超过100个手机检测师,未来转转还准备将优品从手机扩张到其他标准化类目。此外姚劲波在不久前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还曾表示想联手小米,做一个小米产品的官方二手店。
但转转这种检测并没有获得所有消费者的青睐,事实上此前在法治周末的一篇报道中,就曾有消费者质疑“平台未经同意就擅自拆机”的行为,而在拆机之后,这位用户的手机则因为未通过平台质检最终不被回收。
其实出现类似质疑的关键问题在于转转对手机的回收大多都是通过邮寄完成的。眼下二手电子产品回收在国内并没有形成习惯,用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很高,对信任度的要求更高,因为诸如爱回收这类垂直的电子产品回收创业公司更多是选择上门回收的模式。而为了建立这种信任,提供更好的服务,爱回收甚至在线下建立了规模不大的精品门店,覆盖热点商圈。
二手市场其实如果简单区分,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交易平台,连接买方和卖方,主要还是依靠流量和信息的生意。另一类则是做消费入口,前端连接卖方,后端则涉及回收、换新整个产业链。
转转其实是做了一个大杂烩,但两种模式却都做的不够好。前者因为缺乏流量和信任基础,转转没办法像闲鱼那样专注信息分享,而后者则因为没有对产业链足够深入,其实很难真正做大做强。转转将“优品”当成是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的突破口,但殊不知深耕平台的闲鱼,只需引入第三方质检平台就可以彻底将转转的这种模式扼杀在摇篮之中。
用京东模式做二手交易,如果只是专注某一个品类,那么即使做的很重,其实也能够活的很好。但如果将整个二手交易都套用这种模式,那么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败笔。对转转来说,改变58同城或许首先应该从思维模式转变开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