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蚂蚁金服集团已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额超过35亿美元,融资后蚂蚁金服整体估值已达约600亿美元,不到3年间,蚂蚁金服完成了估值从0到600亿美元的飞跃。而蚂蚁金服也正在计划年内宣布启动IPO,这将很有可能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件标志性事件。
蚂蚁金服的600亿美元估值算不算高?
去年7月蚂蚁金服宣布完成A轮融资,整体估值达450亿美元左右;如今10个月过去了,B轮融资完成时,其估值上涨了三分之一。根据此前一份未经官方确认的蚂蚁金服融资材料显示,蚂蚁金服2014财年营业收入101.5亿元人民币,较2013财年同比增长91.6%;调整后净利润26.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26%。
按此计算,完成B轮融资后蚂蚁金服的估值,按2014财年计算的市盈率约为148倍。如果其2015财年营业收入的增速和2014财年持平、同时净利润率保持26%不变的话,则其按2015财年计算的市盈率为77倍。如果蚂蚁金服2016财年还能保持同样的业绩增速,则按其2016财年计算的动态市盈率则将降为40倍。
我们知道眼下的蚂蚁金服一共有10大业务板块,除了证券业务以外,传统金融行业的银行、基金、保险、理财业务都有涵盖,而且蚂蚁金服还包括了传统金融行业没有做的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P2P业务,以及征信和金融云这两大支撑性业务。蚂蚁金服其实既是一家传统的金融机构或银行,又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如果把蚂蚁金服当成是前者,现在A股市场银行股普遍的市盈率为7~8倍,蚂蚁金服的估值无疑过高,而如果将蚂蚁金服看成是后者的话,目前互联网企业动辄过百倍的市盈率,像P2P借贷公司Lending Club上市后市盈率甚至超过了1000,那么蚂蚁金服的估值显然相对来说偏低了。综合来看,蚂蚁金服的估值应该介于两者之间,从这个角度来看,600亿美元的估值并不算高。
互联网金融,是颠覆但更多还是补充
从眼下市场上存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布局来看,一种是从普惠金融的理念出发,服务银行没有覆盖到的人群;另一种是从消费金融的需求出发,服务银行没有覆盖到的场景。百度金融的教育信贷是如此,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也是如此。
中国缺乏一个有效的信用体系,并且传统渠道效率低下,中小企业和低净值的个人往往是不受传统金融机构待见的,但他们仍然是有很强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整个征信、借贷流程进行了补足,依托于大数据的征信系统判断这些客户的信用状态,由此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能够积少成多,这或许也是「蚂蚁」一词的由来。
至于消费金融那更不用说,眼下的消费信贷现在几乎是一片蓝海,市场预计,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7万亿,但除了房地产、汽车之外,仍然有大量消费品尚未被资本化。而消费金融公司的定位往往就是满足传统银行无法完全覆盖的市民日常消费「小额、高频、急需」的分期付款需求。中国的消费者很希望银行能满足其消费金融的需求,银行也知道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转型之路可以说十分漫长,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对坐拥海量数据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这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所在。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近三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究其机理,主要原因是金融抑制带来的普惠金融供给不足,还有就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包容监管的环境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监管套利。」
互联网金融公司拥有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我们经常在讨论的一件事是互联网金融将会颠覆传统金融,但其实以蚂蚁金服、百度金融、腾讯金融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生势力,从一开始就没有出于这个目的。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他们在具体业务选择上却往往很少和传统金融机构市场重合,当然有政策风险的原因,但其背后更多的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其实创造的是一个增量市场,而非去抢夺既有的存量市场。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消费场景金融,其实都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到的领域。
下一个互联网金融超级巨头会是谁?
问题来了,蚂蚁金服上市后能够成为互金领域的霸主吗?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的是蚂蚁金服。蚂蚁金服能够成长为超级金融巨头,支付宝带来的信任和淘宝带来的生态可以说功不可没。渠道,数据和技术可以说是蚂蚁金服的三大基石所在,所以发现下一个和蚂蚁金服相抗衡的巨头,势必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1、渠道
先看渠道,所谓渠道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所构建的各种场景。互联网金融我们可以说是积少成多的生意,无论平台多么具有颠覆性,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获客成本仍然很高,支付作为传统银行最基本的盈利点,往往是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入口所在。由于移动支付的工具属性,它们在很好的圈住用户后,就能够进一步拓展更多的金融场景。这里就凸显出了线上渠道的流量优势,目前来看,在国内真正有海量流量拓展金融场景的公司有且只有BAT。
眼下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基本上被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所瓜分,对腾讯和百度来说,属于他们的机会不小。以百度钱包为例,在近日QuestMobile(贵士移动)发布的最新《春季APP实力榜》里可以看到,2016年3月,百度钱包跻身支付结算领域MAU前三,用户数达到449.3万,同比增长率达到了742%。此外,百度金融近来一直在打产品场景的联动效应,从春节期间和百度糯米的电影票合作,到清明节和百度外卖的合作都是如此。此外前不久,百度钱包宣布在泰国400家商铺可进行扫码支付,在外汇交易方面未来可能也会迎来爆发。
2、数据
再看数据,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业务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分散带来的阻碍。所以除了用户和场景之外,风控可能是今天互联网金融行业各个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而风控的核心是征信能力,而征信的核心就在数据,而某种程度上只有用户基数足够多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
BAT作为中国互联网超级三巨头,无疑在用户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都名列前茅。再以百度举例,作为最大的中文搜索入口,百度不仅仅是信息入口,而且用户的每次搜索行为都是一次用户行为数据的积累。此外百度在移动端还拥有百度钱包、百度搜索、百度云、百度地图、百度糯米以及14款用户过亿的APP,这些都帮助百度金融在数据积累上建立了核心竞争力。而百度则可以通过庞大的互联网数据基础,精准反映用户人群画像、行为偏好,并预测未来征信状况,从而最终扩大授信范围。
腾讯也是如此,在《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中显示,微信活跃用户已经达6.5亿。在另一份AV Test发布的2016年3月月活前50的APP排行榜单中, QQ的月活用户数达到5.5亿,同比增长率达7.6%。社交带来的数据也将为腾讯的金融服务创造价值。有这些数据做前提,再加上数据方面的精准处理能力,腾讯金融方面的布局也不容小觑。同理再来看下蚂蚁金服依托的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根据阿里巴巴2015财年Q4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到,2015年阿里GMV达到2.95万亿,占据90%左右的网络零售市场。2015年双十一期间,阿里旗下各平台的电商交易额超过912亿元。庞大的用户消费数据因此诞生,这也是蚂蚁金服借以展开金融服务的基础。
3、技术
最后看技术,互联网金融在国外被称为Fintech,中文称之为金融科技。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理财自动化等各方面都和技术革新息息相关。举例来说,依托数据和技术,支付宝可以将一笔支付交易的成本做到2分钱,而传统银行一般是两三角钱,传统金融机构放贷流程可能有好几天,但互联网金融平台则可以做到几分钟内完成审批。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今天能产生如此大的颠覆性能量,某种程度上都离不开技术。
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是我们熟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具想象空间的技术。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集装系统,其具有不可撤销性的特征,这会提高交易的精度,也会简化数据处理的流程,更会降低保持数据原始性和交易可追溯性的成本。此外区块链还具有数字化的特征,几乎所有的文件或资产都能够以代码或分类账的形式体现,这意味着,这些数据都可以被上传至区块链。人工智能则很有可能改变现有的金融模式,其和大数据的结合,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被纳入到征信体系中,也还能根据用户画像更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最终实现资产的智能化配置。
而一旦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在一起,则可能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模式,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几乎无障碍的价值交换,人工智能则有着高速分析海量数据的能力。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将会由技术决定。百度作为一家以技术擅长的公司自然不甘落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早已进行了先见性的布局,并且正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和护互联网金融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被纳入到征信体系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还能根据用户画像更精准地洞察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信贷、智能资产配置等金融服务。目前,百度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了将保险的赔付率下降12%。
总结来看,目前BAT三巨头的互联金融布局相比来说最为完善,各个领域基本均有涉及,如支付、理财、保险、众筹、基金、银行、小贷等。对比来看,在渠道方面,腾讯的用户基数最多,社交矩阵最为强大;在数据方面,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消费数据,价值最高;而在技术方面,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首屈一指,未来和金融的结合最具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