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消息,图片社交应用in近日收到新三板同意挂牌函,这意味着这家号称对标Instagram的中国图片社交平台正式登陆公开资本市场。
迟迟未盈利成最大风险
目前,IN公司的商业变现主要来自“爱图购App”和“inApp”,前者是女性电商导购平台,后者则是对标国外Instagram的图片社交应用。根据《公开转让说明书》资料,在IN的7000万用户群体中,女性用户占比90%,日上传图片数超过700万张。
IN公司的盈利也随用户群体展开,IN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广告投放、品牌专区运营和个人增值服务三个方面,未来则会向社交平台电商化、基于位置和兴趣的O2O导流、贴纸授权使用和开放式生态圈的竞价广告等几方面展开。
在IN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报告期内持续亏损和现金流量持续为负是最首要的两项风险。根据报告,公司报告期内2015年1-7月、2014年度及2013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1.96万元、534.05万元及133.4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874.99万元、-1497.01万元及-436.79万元;报告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671.49万元。
IN方面也表示,公司净利润为负数,主要因为公司目前尚处于业务发展阶段,首要目标是积累用户数和流量。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及硬件投入、市场推广和品牌塑造,快速的积累产品用户数量。不过,虽然净利润持续亏损,但从账面现金来看,截至去年7月31日,IN公司账面净资产22065.41万元,其中,现金及认购的理财产品总计金额20886.23万元。
对标Instagram为何走上了岔道?
关于IN的商业化模式,创始人黑羽介绍,在IN平台上有千万级别的用户通过上传图片沉淀了海量的生活数据,而利用这些可视化的图片数据,就可以将品牌曝光和用户互动结合起来。而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IN通过在线实时图像识别引擎、多维关系链推算模型、用户全面信息画像等技术,对用户的图片数据进行快速的整理分类,并逐步形成每个用户的画像,为品牌的精准曝光提供数据基础。
这些公关层面的话术我们看看其实就够了,IN所倡导的这些商业化模式确实是一个未来尝试的方向,算法、数据、画像,这几乎是每一个社交平台都会提到的词语,但真正能够实现转化的几乎没有几家。我们知道IN公司国外对标公司为Instagram。Instagram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目前Instagram的广告主已经超越Twitter达到了20万。eMarketer预计Instagram2016年和2017年的营收将分别达到15亿美元和28.1亿美元。反观IN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1、过窄的用户群成为In的致命伤
一直以来被IN津津乐道的就是“专注女性图片社交”,诚然女性确实更爱分享,但对广告主来说这种专注并不见得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女性喜欢分享,但她们分享的背后需要更多是男性认同。一个单纯以女性为主导的社区,其实很难真正成长起来。IN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推出了男生版本,但现在男生用户比例只有不到8%。女性虽然有着很高的消费能力,但这无疑限定了能接受IN的广告主。汽车、房产、游戏、理财等都是广告市场的大金主,但IN专注女性社交无疑和这些广告主离得比较远。而对比Instagram目前已经拥有20多万的月活跃广告主。
2、Instagram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态
Instagram最成功的地方,其不仅自己能创造营收,还能帮助很多创业者赢得一席之地。由于Instagram巨大的人气,很多经营者已经在借助Instagram的人气经营自己的企业,有的甚至已经收益不菲,他们正通过各种新颖的方式在Instagram创造新的服务。这些企业主不仅为Instagram贡献了大量优质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当他们了解到Instagram平台的巨大魔力后,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曝光,他们其实也更有可能转变成Instagram的潜在广告主。而对比In,看上去却没有形成这种生态。
3、短视频将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战场
比起图片,广告主其实还是更加青睐视频。随着移动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短视频越来越符合碎片化的浏览习惯。社交网络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品牌广告主也倾向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品牌传播,例如拍摄一段品牌故事的视频,讲述该品牌的理念以及目标人群的生活方式等。Instagram早已意识到短视频的重要性,但IN好像至今仍然无动于衷。
总结来说,现在的IN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转型时间,过于专注女性社交让这款号称图片社交的软件,不可避免的变成了女性修图工具。过去强调品牌展示,虽然商业模式明显且清晰,但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定了社交元素的形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