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阿里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后,不论线上还是其他的电商企业,都争先给自己贴上新零售的标签,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完成了转型。比较典型的就是万达,过去是高举O2O旗帜,现在是紧贴新零售,核心依托是在外界看来并不够争气的飞凡。
一直并不看好飞凡这种生造场景的产物,还不如与大众点评直接合作来得效果快。但是,万达集团的风格应该是相对比较“闭关锁国”,万达广场的酒店、百货、影城、KTV都被自有品牌占据,甚至也参与了一些连锁餐饮的投资,大有“广场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那么,自然也是不肯把代表着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拱手相让给外人。
万达集团的逻辑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旗下拥有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其中包含众多生活服务品牌,几乎满足了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所有需求。将这些原本散落在线下的用户移植到线上,打造一个以万达为中心的线上线下闭环,从而帮助万达从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变。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消费者会愿意按照万达的意愿去做吗?
且不说逻辑和场景的问题,飞凡的用户体验如何呢?很不幸的使用过一次飞凡APP交停车费,既然是万达自家的购物广场,又是万达自家的APP,还是万达自家停车系统,理应能够打造更完善的体验。不过,在APP上交完费之后到闸机口的时候,停车系统中竟然读不出缴费数据,工作人员抱怨飞凡的系统总是无法正常的连接。由此可见,尽管这一亩三分地都被万达掌控,却连停车缴费的体验都做不好,而这是不可多得的使用场景之一。
在线下使用APP的场景中,WiFi、停车、支付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场景,其次就是买电影票、抢优惠券等需求了。将这些需求都集中在一个飞凡APP中,相当于大众点评+WiFi万能钥匙+支付宝等,设计的出发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线下场景并非万达一家,通用APP可以解决的场景,为何非要选择用飞凡呢?就算勉为其难的使用了飞凡,蹩脚的体验却导致效率降低,消费者有什么理由愿意继续使用下去呢?
从用户的使用场景上来说,WiFi可以用WiFi万能钥匙,电影票可以用美团、微票儿,支付可以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些都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不仅满足的是万达一家的使用场景,而是几乎覆盖了整个线下线上。在一对多和一对一面前,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这个结果自然很明朗。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飞凡其实就是生造场景,强行把消费者吸引过来之后,却也没有任何可能将其留下来,反而会影响到整个万达的体验。
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在越来越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万达却逆向而行走了“闭关锁国”的路子。在万达百货除了支持旗下的快钱之外,第三方支付工具却只支持微信,这可能与之前腾讯参与飞凡投资有关,而用户基数最大的支付宝却被排斥在外。显然这是为了扶持飞凡,代价却是牺牲用户的体验。联想到之前为了与华谊兄弟的竞争,不惜将对手的影片降到0排片,万达的“唯我独尊”颇为任性,自然也不会太在意用户体验。
但用户并不是任人摆布的傻子,既然飞凡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连基础的体验都无法保障,自然也就没有用户愿意支持了。所以,尽管飞凡做了这么几年,却依然是不愠不火的,这就是用户的选择。而万达敢这么做的底气在于,很多用户不得不去万达广场,因为万达都开在城郊结合部落,消费者的选择比较有限。但是,如果用户有第二个更好的选择,万达还能保持高的人气吗?恐怕要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哪怕就是现在这样近乎“垄断”的地位,万达都无法把飞凡给拱起来,自然未来也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其继续这么瞎折腾,倒不如把资源开放出来,与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互利互惠来得更加直接。归根到底,只有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才是出路,否则“新零售”只会成为一句口号。
=======================
挨踢客,非资深品牌公关人士,观察公关、营销、TMT八年,曾服务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现为河豚面膜创始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多个互联网品牌公关营销顾问,已入驻百度百家、新浪看点、企鹅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媒体平台、UC自媒体等。个人微信号:aitike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