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制造2025》是十年后的愿景规划,那么《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则是未来五年的具体行动计划。事实上,智能制造很大程度上是对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深入应用。但我们依然可以将其狭义地理解为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
人工智能会将工业化带入新的阶段
正如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所认为的那样,人工智能比移动互联网还要伟大,未来十年,世界上50%的工作,都会被它取代。虽然在人工智能应用初期,那些与数据息息相关的领域,比如金融领域最容易切入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中,但在后工业化时代,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则有望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讲的最多的是信息化、互联网化与工业的融合,这种融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业的生产中的管理流程、设计制造方式等,并着重在效率的提升和流程优化上,并没有完全改变工业的本质。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很有可能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比如,制造订单多少的安排可能是由人工智能对未来市场可能会出现的需求进行的预判;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人力的使用也将越来越少。
人工智能替代产业工人或平衡人口红利下降
在持有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人看来,人工智能将替代人们的很多工作,现在看来必不可少的工作未来可能不复存在,比如工人、司机、服务员、翻译、保安等,其中以产业工人的群体最为庞大。
不过,这似乎恰恰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如今,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有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年内,劳动力人口15岁~64岁年龄段的年增长率第一次转为负数,到2030年,年轻人口,即15岁-39岁的群体所占的比例将有可能从2013年的38%下降到28%。伴随而来的恰恰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发展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掉人口红利的消失。
传统职业的消失带来的将是新兴职业的升级和涌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的工作都将受到影响,这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经历过这个变迁,我们终将找到新的平衡点。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世界制造业格局
依照中国智能制造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这样的战略部署与其他世界制造业大国相比基本同步,比如,美国借助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加强信息物理系统(CPS)软件开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德国推行“工业4.0”战略,搭建以CP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在这场关于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升级的比拼中,中国会更有机会。如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造就了特别优秀的理工、数学人才,甚至,已经有美国硅谷的企业来到中国的高等学校寻求高端人才,他们与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大学的毕业生相比丝毫不落下风。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在吸引更多海外的优秀人才回归。
当人工智能与传统制造业走向融合,中国制造正在从一个跟随者成为同步者,未来则有望成为引领者。
本文为科技新媒体“常言道”(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彦。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