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以来,出行市场再次迎来变革,以ofo(小黄车)、摩拜(橙色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风靡了城市街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正在从事共享单车业务的创业公司近20家,并且得到了20余家投资机构的资本扶持。有人感叹,共享单车犹如两年前的打车软件将上演新的出行大战,从目前来看,“橙黄之战”不出意外将接棒滴滴vsUber,奠定共享单车之战的主基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共享单车率先开辟的战场就是在资本上进行博弈。2014年成立的ofo共享单车,是全球最早、规模最大的无桩共享单车,今年10月10日,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包括了来自滴滴出行的数千万美元C1轮战略投资,以及小米、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领投的C2轮投资。 此前不久,摩拜单车也完成近一亿美元的C轮融资。进入11月,优拜单车也先后宣布了A/A+两轮共计2.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可以说,资本博弈是共享单车必经的第一道关口,尤其是在令创业者望而生畏的资本寒冬之下,唯有足够的融资能支撑你活下来,而活的更好则需要靠后天的差异化努力。各家企业在谈论这些融资的用途时,都会不约而同提到几点,比如人才引进、产品升级、优化战略以及扩展业务。而在我看来,所有的这些后天努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品牌,团队、产品、战略的差异化,其最终目的是要建立品牌的差异化,让用户更信赖、也更愿意在你的产品上停留更久时间。
事实也的确如此,继资本博弈后,共享单车之战正在进入品牌博弈的深化阶段。其第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就是近日ofo(小黄车)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规模投放线下品牌广告,刷爆了北上广的地铁、公交站亭和楼宇电梯。而在感慨小黄车的土豪手笔之余,这次品牌博弈也更能让我们看清ofo在资本寒冬下的一些商业逻辑。
其一:策略考量
发展两年的共享单车是新兴消费品,仍未有哪一家品牌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就能代表这个行业。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品牌战的首要目的就是定位、卡位,运用抢占用户心智的策略先打用户认知,进而将共享单车这个品类词与自己品牌划等号。从早年的团购、外卖,再到如今方兴未艾的二手车电商,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品牌大战,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中国营销广告的大拿、分众传媒CEO江南春也认为,独角兽公司赢得指数级增长背后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开创了新的品类或特性,都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的品牌价值,进而在主流人群中形成了品牌引爆。
江南春总结道:谁开创商业模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先打进消费者心智,品牌的认知将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对于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仍然是在探索阶段,甚至于各自的技术、产品都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壁垒优势,因此打品牌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ofo率先开打广告战,就是考虑到这点。
其二:资本寒冬投广告效果更大
资本寒冬,大家都勒紧裤腰带度日,按照常理,大多都不会选择此时做大规模广告投放。而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也就是说,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出奇制胜,甚至收获比平时更大的广告传播效果。
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说过,资本寒冬中大部分人都没钱做广告,这个时候做广告的效果是平时的几倍。因此在9月份新获融资之际,瓜子高调宣布下半年将进一步加码10亿元投入品牌层面建设。
“这是几十年一遇的机会,(可以)将消费者行为和一个品牌划上等号。”杨浩涌表示。
对于ofo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我看来,共享单车迟早将爆发大规模、多屏化的线上线下品牌战,只是谁来打响第一枪的问题。尽管我们不能从ofo这次的个例,来准确预测共享单车未来品牌争夺的最终走向,然而“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ofo至少展现了作为行业开路者的魄力。
其三:ofo弹药更充足
很多企业不是不知道品牌战的必要性,但苦于囊中羞涩迟迟不敢烧钱。当年的易到,其实就在与滴滴、快的、Uber的品牌对抗中吃了这个亏。
话分两头,首先,有钱才能任性。根据ofo历次融资数据笔者粗略估计,截至目前,ofo大约融得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为行业之最。这让ofo更有底气敢于花钱。其次,ofo的运用成本和效率在业界领先,保证了其充足的现金流。ofo共享单车的造价成本是远远低于对手,而其先发力校园市场,再包围城市的策略,也让其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有说法称ofo的C轮融资资金至今还没有动过,而反观行业其它某些企业,则不时传出现金流吃紧等新闻。毕竟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成本和效率将是竞争的不二法门。目前看来,ofo的弹药显得更为充足,因此支撑其在品牌战中大展拳脚。
展望:共享单车未来的主要竞争点是什么
解决城市出行难题已经从政府层面演变成了社会化问题,以拼车、顺风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在成为新的良方。其中,共享单车是最绿色环保,也是大众接入门口最低的方式。
往大了讲,共享单车有可能会改变交通出行,往小了讲,共享单车已经在推动自行车产业的重生,并给大众提供了便捷。那么,共享单车行业未来的主要竞争点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最绕不开的有两点,那就是品牌和服务。关于品牌的意义和价值,相信每个企业都比我更有深切体会,而在消费升级的新经济模式下,建立品牌优势,就相当于给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护城河。除此以外,共享单车最终得靠服务取胜,让用户用脚投票,即使你再有资本,再有所谓的产品创新,如果不能提供低成本、体验好的大众服务,就不可能真正打开市场空间,而只是一场概念和资本的狂欢。
不得不说,尽管共享单车备受投资机构看好,也在当下成为大众的宠儿,但这个行业却依然稚嫩,未来经历的困难也将会很大。在此以前,我们见证了团购市场的百团大战,也经历了打车软件的优胜劣汰,更不要提视频领域多年来的混战,这其中,哪儿一个不是资本曾追逐的风口,但最终能存活并且越来越好的只会是那三到五家而已。
今年11月初,ofo发布共享单车平台战略,正式宣布走出校园、进军城市。数据显示,ofo仅在两周内日订单量便突破150万单,成为继淘宝、天猫、美团、饿了么、京东、滴滴、易到、口碑外卖之后,中国第九家日订单量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这种发展速度和策略,已不能拿以往创业公司来去比对,这也正是消费升级浪潮下移动互联网的魅力。
别忘了ofo的创始人戴威只有25岁,今年7月才刚刚研究生毕业,就成功打造了一家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品牌;更别忘了,共享单车兴起不到两年,便已经创造出潜在的独角兽公司,并且形成了多位优质玩家激烈竞争、互相促进的良性格局。资本、品牌博弈之后,行业将会有何种走势?这些问号也让我们对共享单车的未来更为期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