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重塑手机形象,能否任性的赢一回?

3月18日,联想集团宣布了新一年的组织架构调整,重新梳理为四大业务集团:个人电脑与智能设备集团(PC&SD)、移动业务集团(MB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以及联想创投集团(LCIG),将于4月1日新财年正式亮相。

联想作为一家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一直在中国的企业中有着很高的声望,而且它也是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在中国企业中一直是以为佼佼者。

然而面对此次联想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最大的挑战将是来自于移动业务的挑战。

2月初,联想集团公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第三季度(以下简称“Q3”)财报。财报显示,移动业务收入同比下跌4%至32.45亿美元,占集团收入约25%。值得注意的是,联想移动通过业务重组行动,首度实现收支平衡,兑现收购Moto后4—6个季度扭亏为盈的承诺。

不过,联想移动业务仍难言乐观,尤其是中国区。尽管联想仍位居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但Q3全球出货量同比下跌18%,售出2020万台,市场份额下跌1.5个百分点至5.1%。其中,国外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售出1670万台,这意味着中国大本营销量的惨淡。

虽说联想品牌在国内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也是一直靠联想电脑在支撑着,在手机方面联想一直平淡无奇,而唯一让消费者期待的也是联想在收购摩托罗拉后:2014年1月30日,联想宣布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同年11月,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公开表示,要在4到6个季度里,让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盈利。

然而,在最新的季度财报中,原本已经实现盈利的联想移动业务再次出现亏损,原因正是摩托罗拉拖了后腿:包括手机业务在内的移动业务集团去年除税前亏损3.7亿美元。

其实联想起初在收购摩托罗拉主要是想借助摩托罗拉的海外影响力开辟海外市场,而自身品牌则竞争国内市场,不过,令联想没有想到的是,在等待并购摩托罗拉获批的接近一年时间内,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2013年,联想在国内市场还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但在去年,联想已经排在了小米和三星之后,位列第三。原来制定的Moto主打海外市场的计划也有变——Moto回归国内并瞄准高端市场。

但这次联想的高端布局似乎过高的看重了摩托罗拉的品牌影响力,在安卓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三星一直在国内有着很好的声誉,但在手机销量方面一直是诺基亚霸占手机龙头宝座,虽然摩托罗拉曾经凭借V系列手机获得很好的市场反响,但终究没能抵过诺基亚的实力,一直是屈居诺基亚之后。

而当安卓系统开始普及的时候,中国的一批又一批手机新秀开始登场,诺基亚开始淡出历史舞台,摩托罗拉也开始衰退,而此时在中国手机界一直发展不温不火的联想正是看到摩托罗拉的潜力,想要重塑摩托罗拉的行业地位,不料,国产手机华为,小米等却异军突起,尤其是当时“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凭借主打性价比的口号立即让米粉蔓延起来,而小米也正是这种高配低价手机以及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完美运作,使得小米手机迅速占领很大的手机市场,而此时的联想正在重新商定自己的手机市场计划,根本无暇顾及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当联想确定了市场模式之后,早前的产品却早已无法满足国人高性价比的口味。

此时联想已经意识到形势已变,于是调转枪头,想用摩托罗拉的残躯之力重新占领市场高低,不料国人正痴迷于国产手机的千元大战之中,摩托罗拉的高端布局显然来的不是时候,因为国人对于高端手机的价格除了三星和苹果似乎还没有对其他品牌手机形成认可态度,更别说一个将要被市场淘汰的摩托罗拉了,所以现在看来摩托罗拉也只能是生不逢时了!而摩托罗拉作为联想手机旗下的一场压轴戏,显然这次没能激起用户的购买欲,而一直没有新意的联想手机就更别说了。

显而易见,此次联想移动采取联席总裁模式,有利于陈旭东更加聚焦中国市场的发展,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中国区的出货量,尤其在手机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今天,以提升中国区在联想全球移动的出货量和收入占比。但中国区的胜利与否取决于陈旭东的智慧。

2016留给联想的时间不多了,能不能任性一回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微信公众号:longgfei)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20
联想重塑手机形象,能否任性的赢一回?
联想的组织架构调整,其实最大的挑战将是来自于移动业务的挑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