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三年,国内实体店陷入艰难时局。
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101家会员企业年度经营统计显示,2014-2015年除销售额同比增长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负增长,传统线下店负担较重,不断受到来自电商的剧烈冲击,“尾大不掉”的背景下,甚至发生了诸如百盛、沃尔玛、梅西百货等的“闭店潮”。
但近期,电商平台顺丰优选同名线下店却高调开业。为何顺丰优选此时发力线下实体店?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1、小型便利店的春天
实际上,虽然此前线下店遭遇寒冬,但到了今年,线下零售有了一些复苏的迹象。
据艾瑞咨询数据预测,2016-2020中国电商增长率维持在25%-30%,即便到了2020年网络零售占比社会零售总额不会超过20%,线下零售仍然会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也就是说,未来5年,线下的实体店的零售依然是大头。
虽然电商在吞噬大卖场、百货甚至购物中心的生意,便利店却成为线下零售业态中最幸运的那一个。一份来自凯度的报告显示,2015年便利店的全国市场份额上涨了0.4%。特别是如711、全时等线下小型便利店更是呈现出蓬勃生机,成为最先崛起的线下店玩家。正是在这样的风口下,顺丰优选线下实体店开业了。
今年9月,位于深圳市南山大道的顺丰优选首家实体店正式开业。这间门店品类主打进口食品和生鲜,分为酒水饮料、饼干糕点、休闲零食、冷冻冷藏及进口海鲜等,此外还包括了收发快递的业务。
本质上,顺丰优选的实体店类似711这种的小型便利店,不过更加聚集于进口食品和社区中高端消费者。此外,顺丰优选线下店采取委托管理方式,没有加盟费,顺丰优选负责提供装修、商品以及开店指导,双方按照约定比例分成,也成为一种创业的新选择。
现实中,此前的京东也在农村开设了线下专卖店,顺丰优选则是嗅到了中高端线下店的潜力,率先在进口食品领域布局。
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15年曾通过追踪180个家庭350位消费者一整个月的购物行为发现:对于服饰、化妆品和母婴儿童用品等,部分消费者是完全在线上购买;而对于像酒类、家居、生鲜、食品饮料等,消费者对线下更为倚重。
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择不同商品时,对渠道的选择也是不同的。而顺丰优选的实体店,选择的正是消费者倚重线下渠道的品类。
2、消费者愿为进口食品买单
顺丰优选实体店主要销售的还是国内难买到的、差异化的食品,其70%以上均为进口食品,采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笔者看来,这些进口食品有着潜在的市场,顺丰优选走得是实体店的精品化之路,是一种立足消费者新需求的方式。
近年来,在国内食品问题屡屡曝光的环境下,国产食品品牌被贴上了“不安全”的标签。中国消费者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越来越寄希望于进口食品。与此同时,如今,人们的饮食消费也已从过去的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休闲型、国际型转变,国民整体消费迎来一次全面升级,这些都让进口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
过去有人认为,进口食品是小众化消费产品,消费人群局限于白领、时尚人群,市场容量小。而现在,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及进口食品上下游渠道的拓展,进口食品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消费食品。据国际调查机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购买进口食品的顾客群体已占到整体顾客的24%以上,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
特别是这几年,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品认知度提升,对大品牌更加信任,从而使好产品能够真正脱颖而出。这对于走精品进口食品店的顺丰优选无疑是一种天时。
具体来看顺丰优选的实体店,一方面,其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食在一家店统统聚齐,再也不用麻烦出国的朋友代购了。另一方面,小巧、灵活的便利店展现出温情的一面,店内除销售商品外,还陈列了微波炉、咖啡机等食品加工机,同时还提供了1.5公里内的1小时内送货上门服务,更贴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所需。
这些,都让顺丰优选线下店的前景可期。要知道,有了好的产品和配送,当下中国的3亿中产阶级已经出现,他们对这些高品质的进口食品有刚需。未来5年中国还有数亿中产阶级的增量,庞大的潜在用户量成为最大的利好。
【结束语】
如今,很多原来线上玩家都开了线下店,也被很多人冠以O2O这个词汇。在此,我不想探究所谓的概念和具体的商业模式,只想说,只要能很好的服务好消费者就有前途。
遥想几年前,国内用户要吃到海外的优质商品何其费劲,而且价格贵的吓人。从这点来看,顺丰优选线下店将消费者需求和产品供应更好对接一下,既实现了自己的商业收益,又算是一种便民惠民之举。
眼下,顺丰优选的线下店在深圳走完了探索性的第一步,未来还会在全国铺开。顺丰优选已经选好了线下的切入点,最终能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这取决于消费者对此的反应,以及其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开疆拓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