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纷争。如今的互联网专车市场,就被看成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一块“肥肉”,自然更是纷争不止、是非不断的江湖。
易到被爆料巨额亏损“纯系谣言”
近日,有消息人士向一些行业媒体提供了一份易到的经营文件进行爆料:由于易到充返活动无力,用户乘车意愿降低,加上易到司机补贴力度的持续下降使得易到日订单已较高峰时期下滑50%。无独有偶,该爆料还称,易到今年第二季度日均亏损额最高可能达到3700万元人民币,其资金已面临断裂风险。
这则重磅爆料无疑让难得平静几日的专车市场再度被引爆,也让易到突陷舆论风暴的中心。消息人士口中的“巨额亏损”、“资金断裂”等爆料无疑让外界好奇,易到难得真的不好吗?
对此,易到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称此说法“纯系谣言”。易到表示,首先易到内部根本没有此类经营文件,更何谈流出,怀疑为竞争对手伪造意图抹黑易到。其次,新闻中援引的文件错漏百出,例如称易到从第三季度开始降低补贴力度,结束原有的“100%现金充返”,而实际情况是易到从三季度以后补贴也并没有降低,生态充返力度只大不小,成本一直是100%甚至150%来回馈用户。第三,近期有竞争对手从多种渠道打探易到内部数据,遭易到员工严词拒绝,不排除是对手打探数据不成,只得捏造数据迷惑视听。
而在易到作出回应后,那位消息人士也并未再提供进一步的解释或爆料。可以说,易到在第一时间坚决的回应,对媒体和公众作出了官方澄清,也扭转了舆论的风向——从担忧易到转为对所谓消息人士和不实报道的质疑和谴责。
在波云诡谲的互联网江湖,所谓的“深喉”、“消息人士爆料”屡屡出现,但却是一把正反两用的双刃剑。它既可以让媒体或公众提前知晓行业鲜为人知的重要事件,也可能遭到躲在暗处的有心人士之利用,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之目的,比如操控舆论打击竞争对手。
在我看来,如果有像易到这样意外遭到”黑枪“的公司,绝不能发挥鸵鸟精神遮遮掩掩,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在第一时间作出坚决、简洁、准确的回应。只有这样才能让藏在暗处的有心人士陷于尴尬之境地,甚至得到法律的制裁。
闹剧or阴谋,对手惧怕易到什么?
在易到的回应中,第三点尤其引起笔者的注意——“近期有竞争对手从多种渠道打探易到内部数据,遭易到员工严词拒绝,不排除是对手打探数据不成,只得捏造数据迷惑视听。”易到方面称:“易到之前就一直知道有人在恶意运作此事,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难道事实真如易到估计的那样,是竞争对手蓄意制造的一场阴谋?笔者将近几个月易到的诸多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放在一起比较,似乎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信息。
今年6月,易到总裁彭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易到有进一步的融资计划,前提是基于乐视生态和建立相对壁垒。他表示,“出行市场很冷酷,只要你哪天没钱了就一定会死,而且死得很惨,所有人都在流血。你要玩下去,就必须要在冷酷的冰雪里面不断流血,同时找到新思路。”
而在8月滴滴和Uber宣告合并之后,他们成为出行行业的绝对老大,此后采取了上调打车费用、降低司机补贴等措施来缓解高运营成本,被解读为放弃价格战的信号,正式开始收割专车市场。这样一来,逐渐坐稳专车市场“第二把交椅”的易到,成为了隐形大赢家。
8月26日,有媒体进一步报道易到的融资进展,称易到已与某知名券商签订协议,拟融资40亿元于2017年通过IPO或借壳方式挂牌新三板,但并未得到官方回应。但从各种蛛丝马迹来看,易到融资进程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档口,不仅行业媒体关注,想必各路竞争对手也是虎视眈眈。
根据易观公布的最新8月移动出行市场整体数据,在月度活跃用户数这一重要指标上,滴滴、Uber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只有易到保持了增长,易到最新增长至456.89万。更值得注意的是,易到在今年已经连续保持7个月的稳定增长,正在逐渐缩小与行业第一的差距。
易观分析认为,易到月活用户数在不断地增加,月度人均使用次数、人均单日使用次数也都呈现高频化,这充分展现了易到老用户忠诚度更高、使用率较高的同时,新增用户的留存率也较高,易到正在成为更多用户出行打车的第一选择。
上述资料可以帮我们厘清专车市场当前现状,以及易到真实的发展状况。对比来看,可以有这几个发现:其一,滴滴Uber合并之后形成了唯一的出行“巨无霸”,但身处于第二身位的易到依然能稳步、快速增长,说明专车市场仍有巨大的用户需求未被满足,易到等公司依然有足够的追赶机会;其二,再次暴露了针对易到不实爆料内容的心机,在易到融资关键期,希望通过蒙骗媒体来混淆视听。不论成功与否,都能为易到融资制造一些麻烦。
事实上,易到作为中国移动出行的开创者,其最早于2010年就深耕国内专车市场,比滴滴、Uber,以及曾经的快的都要早。高品质、差异化的服务一直是易到所坚持的,也是驱动易到成长的关键引擎。而易到在与乐视全面融合后,不仅自身会员体系与乐视生态进一步融合打通,也创新出了专车市场全新的补贴模式——生态补贴代替现有的现金补贴,给用户带来更多元化生态消费体验。
在我看来,在易到背后放黑枪的有心人士究竟是不是某些对手,其实已经无足轻重。因为他们的怕已经暴露在外,最惧怕的就是易到持续、高速成长,以及在不久之后顺利融资。因为这样,它们的既有利益可能就会遭到削减。
写在最后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无论这次藏在背后的有心人士是谁,不仅其计难以得逞,更引发外界对于易到高速成长和独特价值的关注。这或许是打黑枪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