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前,马云提出“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之后。今年的双十一就以实际行动验证了什么叫做“新零售”,其实,新零售与其他四新可谓紧密相连:制造企业依据零售数据安排制造、新技术为交易提供安全稳定的后台、新金融帮助交易更加便捷地完成、新资源则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
截至11月11日18点55分36秒,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冲破1000亿元,仅仅用了不到19个小时,已经超过去年双11全天交易额,正式进入“千亿时代”;而11月11日13:33:29,京东商城交易额超过去年双11的全天交易额,再次创造了品牌品质商品的热销记录,照此数据推算,今年的双十一,京东可以实现100%的增长。
虽然双十一还没有最终落幕,但从将近一天的购物狂欢中,依然可以看出新零售背后的技术支撑力量。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角逐双十一各方都展现出自己的哪些技术绝活吧。
阿里巴巴:双十一狂欢的“幕后英雄”
据了解,在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在技术上再次创造纪录:每秒最高17.5万笔交易的创建,每秒支付最高为12万笔。为了支撑如此高的任务并发量,阿里巴巴构建起了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阿里云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新技术的角色,并且让新零售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零售层面,在金融、制造等方面,阿里云同样起着支撑作用。事实上,在双十一的发展和演变经过了多年之后,尽管交易额屡创新高,但人们对于双十一的大促已经不再像最初那样趋之如骛,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新常态”。
而云计算、大数据也早已不再局限在支撑双十一这样的峰值交易,其应用也早已经从电子商务转向更多的领域,金融、交通、气象等领域都在应用这样的技术。双十一就像是新技术的练兵场,经历了这样的应用环境考验,新技术也得以在其他行业中普及应用。这就像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或者是世界大战一样,每次过后,人类的文明都会向前迈出大大的一步。
京东:演绎技术驱动的电子商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对于数据的掌控能力更强,因此,在云计算、大数据等的应用上,京东也走在了前面:过去,京东更多强调的是电子商务的数据化运营,但现在,京东开始在电子商务领域尝试更多的技术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等都在今年的双十一中有所呈现。
比如,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上,京东通过对用户进行画像,可以让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推荐商品或开展促销活动。这样一来,商家不仅可以了解到实时的销售状况,还可以在生产、备货、销售等环节采取相应的对策。相比较大数据的成熟应用,无人机送货和虚拟现实购物,都是属于新技术的尝试,这样的探索或许也能够为未来的电子商务趟出一条新路来。
从京东的做法也可以看出,京东在技术的应用上与阿里巴巴有着明显的区别,京东的新技术更多是为了支撑自身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以及为入驻京东商城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而阿里巴巴则从自身应用的角度出发,让新技术、新资源变成了一个新生意,成为公司业务的新增长点。
不过,现在京东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也在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通过将自身技术的输出,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的转型。日前京东云发布的大数据服务平台“京东云数知”,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顺丰:灯塔计划
对于顺丰来说,在迎战双十一的过程中,不仅新增了货机的数量,还专门包了高铁完成快递的派送;而这些还只是运能的增加,在这些能力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套更加庞大且高效的系统,顺丰称之为“数据灯塔”。
在快递行业内,顺丰的快速服务在品质上是出了名的,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有多少快递员、有多少架飞机等,在此背后是数据强有力的支撑,凭借数据灯塔,顺丰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快件状态、智能分析仓储数据、消费者画像研究,各行业动态洞察,将智慧物流和智慧商业有力地执行下去。这些才是保证顺丰快递服务高品质的关键。
不过,顺丰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一点,因为“数据灯塔”已经融合了顺丰内外众多的数据:30万+收派员、5亿+个人用户、150万+企业客户、300万+楼盘/社区信息、10亿+电商数据以及10亿+社交网络等海量数据,覆盖全国3000个城市和地区,以及3C、服装、鞋靴、母婴、美妆、生鲜、家电等多个行业。
海量数据所带来的价值不止是顺丰自身快递服务的品质提升,它还可以为企业更加精准地开拓市场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促进快递企业转型升级,让快递业从传统的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由注重单一的快递服务向注重客户体验服务转型。
应该说,双十一这场表面看起来是购物狂欢,实际上是一场技术比拼;表面上是一场技术比拼,实际上是借此释放技术的潜力,让技术为更多的领域提供服务。从这一点上讲,阿里巴巴、京东、顺丰,实质上是走上的同一条道路: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更是可以通过技术的开放,为更多企业提供广泛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服务。
本文为科技新媒体“常言道”(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彦。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