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2014年什么模式最火,O2O无疑成了新的宠儿,作为在移动互联网上位之后而衍生出来新的模式,BAT等巨头们也纷纷看中这块香饽饽,其对O2O市场的布局战火也从去年一直蔓延到了今年,不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这波浪潮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或主动、或被动的升级和变革。笔者认为移动医疗也将成为O2O时代之“王牌”。
BAT争相抢占“移动医疗”风口
2015年新年伊始百度与301医院共建网上服务在线医疗平台;阿里健康更是大手笔高调进入移动医疗领域,马云称“如果我们投资做的对,30年以后医生找不到工作,医院药厂会越来越少”;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也宣布获得了腾讯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刷新了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融资金额。根据研究机构 Chilmark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在未来 5年会增加25%,到 2017 年 突破11亿美元。
众所周知,当一个行业频繁提到三巨头BAT时,意味着这个行业正处在快速上升期,而背后的含义表明一个道理,在国内有能力深入改变医疗产业向互联网领域渗透的玩家也就只有BAT了,BAT对中国市场的作用,似乎已经不单是互联网的标志,而成为市场经济链条全产业转型的催化剂。BAT布局移动医疗也必将引起产业转型和高速发展。
当前的医疗现状
当前看病难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到底难在哪?挂号难,买药贵,享受的服务差。国内医疗服务需求量很大,患者去医院挂号排很长的队,排完队看完病又需要花费一大笔钱,因此对多数患者来说,看病流程省时省力和花费便宜是当下人们共同的愿望。
尽管移动互联网下手机连网可以随时随地操作,让挂号更快速,让买药更便宜,让服务更优质。但最终还要落地到医院医生。所以还是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抢火车票,就那么多座位那么多票,以前是大家排长队、找黄牛在火车站抢。现在有了高科技,大家在12306的网上抢票、秒杀……甚至有码农开发小程序,自动刷新,出票即抢——结果却没有解决购票难的问题。所以互联网医疗本身也解决不了资源短缺、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只是增加就医方式,改善就医体验!
移动医疗O2O领域入口
移动医疗是最好实现医疗O2O的闭环,从Online的诊前资讯了解,再到Offline面对面的诊疗,之后又可以回到Online的咨询服务上来,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再次回到线下诊疗,这也就完成了Offline to Online的过程,所以移动医疗将是O2O时代天然的发展方向。
移动医疗引入注目,那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关注的4家移动医疗O2O企业:
移动医疗之问诊:春雨医生通过“自查+问诊”累积用户提出的上百万条咨询数据,推出了症状或疾病名称双重方式进行信息查询病患自的智能搜索引擎。
移动医疗之挂号预约:挂号网主要专注在连接医院、医生、患者,促进信息在三者间有效共享,其获腾讯领投的融资后,“微医平台”拟将与微信、QQ打通,为医院和医生提供接口。
移动医疗之健康服务:好大夫主要是医患交流平台之一,平台上医生和患者保持联络,真实的提供健康建议与疑难疾病的诊断服务,帮助他们战胜疾病。丁香医生与之不同的是多平台融合的医患O2O,邀请实名认证的医生入驻,为患者交流答疑,帮助医生打造个人品牌。
移动医疗目前发展迅猛,行业蛋糕很大,入口众多,能够做到像春雨医生、丁香园等这样成功突围的产品还比较少。智能设备普及衍生出的新行业,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做成行业标杆。笔者想当下难以突破的难点可能是互联网和医疗两个产业的跨界融合存在着一些特征上的矛盾,商业模式也并不显而易见。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移动医疗怎么牛逼也是方便看病,生病当然是找医生,找医生就需要挂号,挂完号就看病,这才是医疗看病行为的整个过程。挂号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项,对于移动医疗市场来讲,挂号意味着入口,互联网时代是抢占入口时代,要想争夺市场主导权,抢占入口非常关键。所以挂号网抓住入口抢先壮大。接下来就是看病,谁能看病?当然是医生,争夺医生资源将成为移动医疗战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谁平台上医生多,谁就能吸引患者,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病症咨询,谁就能赢得用户口碑,良好的口碑是互联网产品传播的动力源泉。所以移动医疗在挂号、医生资源和服务等众多入口。
移动医疗市场转折点
2014年创造出众多知名医疗产品,无疑是移动医疗行业的丰收之年。在这一年共发生了80余起融资案例,是前6年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三倍,问诊、挂号、做平台,卖服务等方便了普通百姓看病。移动医疗从概念医疗普及到我们身边,BAT大佬的大手笔投资更是一次次刷新了行业新高度,把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么,2015年移动医疗之路将走向何方?
2015年是移动医疗的发展之年,从简单笼统到逐渐细分,将诞生更多人性化的细分医疗应用,也势必火遍全年。但这个火不仅行业改变,连合作模式也会变。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公司、制药企业、设备厂商从院内走到院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者试水互联网,面向公众推广自己的产品、服务。移动互联网,用户为王。用户品牌认知的争夺将会愈发激烈。
移动医疗发展趋势
预计未来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将或基于用户化(或医生或护士)、或基于硬件智能化、或基于数据化,每种平台都至少有1-2家大型企业。互联网领域和电商等领域将也会有若干大企业共存,更多细分和专业的医疗领域还在挖掘开发。
首先说说平台化,移动医疗趋向大平台,受众多。人人都会生病,人人都有需求。再大再好的平台没有触及的患者核心需求也只是徒劳无益,用户时代需求为王,急用户之所急,这才是用互联网思维去考虑用户,移动医疗,医生为王。把医生搬到互联网上来,满足患者当前看病难的囧境,患者是听医生建议的,医生永远是医疗的核心,也是最大的稀缺资源。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如果不是以医生需求为导向,都是纸上谈兵。对于护士这块目前还处于空白阶段,未来是否会出现以护士资源为核心的医疗平台,值得期待。BAT也看准这迫切的市场需求纷纷加入进来,做未来移动医疗大平台。传统医疗企业也看准未来医疗行业可能被颠覆,也纷纷选择做自己的小移动产品,拓展手上当前资源来圈自己的用户。笔者认为:大公司有庞大的用户能做平台,小公司做产品服务来博取入驻平台的资格,所以未来移动医疗平台化还是掌握在国内互联网巨头BAT手中。
移动医疗是“硬件+软件”结合的虚拟产物。硬件,诸如各类手环、可穿戴计步器、智能检测仪、血压仪等健康类设备来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进行提醒,或者吃药或者就医。软件,则针对不同疾病为病人提供康复知道信息、药品信息、运动和膳食指导,并配合远程医疗和医生进行定期沟通。通过app与智能设备软硬件结合,将给用户更多与服务机构或个人直接互动的机会,让各方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健康管理成为可能。从目前国内医疗市场成熟度来看,智能设备主导的监测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发展不会太快。
移动医疗从本质上来是一种服务。它从传统的医院线下模式过渡到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模式,终端、平台、医患双方太多的东西需要改变,更无法抛开一个更上层的问题—现行的医疗体制与制度,帮助医患转换思维,跳出严肃医疗的限制,用开放的互联网让患者和家属可以看到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再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博得消费者的信任,让患者就医享受公平、公正、和谐的服务。不再有特权,不再有黑医,依病况所需来决定就诊时间。到时,口碑、好评、点赞等等会扑面而来。哪还会有什么医患矛盾?
未来移动医疗也将整合大数据平台对病情做出分析预测。互联网平台通过占据医生入口、医院入口,整合线下医疗资源,介入医院对整个医疗服务链进行整合,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流量,包括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形成医院的大数据。管理这些大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医疗发展趋势做出分析预测,以辅助医院调整未来的医疗策略。
移动医疗市场前景
现在,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很大,每一位老人都想得到省时、省心、省力的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快捷的就医途径,准确的就医指导,减少老人就医过程中的劳累与烦恼。
年轻人也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使得移动健康变得极为流行。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谋划着健康领域的蓝图,谁能把握用户痛点和未来的市场走向,谁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掌握先机、优先胜出。笔者相信移动医疗之路,是曲折的,也是光明的。不管是平台、硬件还是服务,谁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谁能服务好医院、医生、患者,谁就能直接撬动更大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
文:江湖老刘,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yxll11677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