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营销进入2.0时代

前几天,和一个刚刚脱离媒体行业的朋友吃饭,他有个感叹:现在从传统媒体脱身而出去做新媒体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说某某某,原来是某报纸的副主编,现在居然跳出来去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颇有些不可思议的神情。朋友话语背后潜在的意思我非常清楚:首先就是他认为一个在传统媒体做到副主编的“大领导”居然会去运营一个公众号,很难理解一个“小小”的公众号怎么会这么有吸引力;其次,他还觉得,公众号不就是每天发发文章,推送一下吗?用得着动用一家报社副主编这种量级的人物?

朋友本身便属于“背叛”传统媒体的一份子,连他都有这样的观点,更何况其他人,特别是非媒体从业者。事实上,不管是公众号的运营也好,微信营销也好,或者所谓的“新媒体”,对此社会大众对其的认识都还停留在非常浅层次的理解层面。具体到微信营销层面,到底有没有效果,有多大的效果,达到效果又需要怎样去做,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一片模糊。

一般而言,目前公众理解的微信营销(比如说公众号运营),仍然停留在发发文章,和粉丝进行互动的层面上。甚至发文章也不怎么需要原创,目前流行的模式仍然是抄袭,或者所谓的“转载”。既然如此,运营一个公众号其实完全属于“轻资产”的运作模式,配上1到2个人,一个负责内容,一个负责推广就差不多了。当然,和极低的投入成本相匹配的,是对微信营销较低的产出预期。在不少人心目中,因为不了解,因此对微信营销的效果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之所以也要做,往往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干,那我也弄一下,免得被认为脱离潮流”。因为工作原因,笔者日常会和大量企业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打交道,发现上述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时间倒退1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会发现那时候公众对微信营销的热情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时候,网络上一下子涌现了大量微信营销的新闻,既有大企业的新闻,同样不缺乏中小企业,甚至是小人物通过微信创业致富的故事。招行作为微信官方推荐的成功案例,已经被无数人所津津乐道。而比如杜蕾斯微信公众号的文案,也被誉为是微信营销的经典之作。诸如菜市场的大妈,校园里的老大爷通过微信月入X万元,更比比皆是。那时候,社会上关于微信营销的培训非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老板对此抱着极大的热情,愿意交出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学费去听那么一两堂课。而在实际实施中,也确实有很多人通过微信营销,以极小的投入达到了很大的产出效果。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很多经典的微信营销案例,固然有不少比例属于媒体包装炒作,但确实也有不少属于真实情况。

那么,为什么短短1年的时间,公众对微信营销的热情便急剧下降了呢?这只是单纯属于公众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消失之后的自然现象,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仔细去跟踪分析一个又一个企业家对微信营销态度变化历程,发现大部分都属于以下情况:

没听过微信营销->听过微信营销->对微信营销感兴趣->尝试微信营销->效果没达到预期->放弃微信营销

可以发现,在微信营销兴起的早期阶段,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了解,但公众对其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热情”冷却“的过程,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企业在实施微信营销过程中,发现结果达不到预期,逐渐选择了放弃,甚至对微信营销本身产生了怀疑。当这种微信营销“无用”论调逐渐流传之后,也有越来越多还未开始实施的企业开始产生疑虑。因此究其根源,还要搞清楚为何那么多的企业在微信营销上起初决心不可谓不坚定,投入不算少,却偏偏没有起到效果。

如果我们去分析早期通过微信营销尝到甜头的案例,会发现往往会分为两个极端:

一类典型的成功案例,主要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比如说招商银行、南方航空、杜蕾斯等。这些企业往微信平台上投入重金进行营销宣传,同时自身也组建了极为强大专业的运营推广团队,一开始便以战略性的定位去看待这件事情,从任何一个方面说其投入的程度都远非普通企业可比,其成功并非偶然。

另一种成功案例,主要来自于草根。不管是校园里卖煎饼的老大爷也好,刚毕业创业的大学生也好,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微信营销扩大了自己的生意规模,或者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如果一个一个具体去分析这些案例,会发现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属于不可复制的模式。老大爷微信卖煎饼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本身在校园深耕细作多年,而微信这个渠道又正好迎合了很多大学生懒得出门的特点,再加上几乎没有其他竞争对手; 大学生微信创业成功,是因为其本身接受新鲜事务的速度就比一般人快,很多奇思妙想,并且正好迎合了微信发展的大势头……,等等,诸如此类。

这两大类型的成功案例,除了少数微信官方宣传的案例之外,更大部分其实来自于力量相对薄弱的草根。他们缺乏资金的投入,往往是一个或者几个人在从事微信营销,因为大势、运气、自身具体情况,最后成功了,结果又被永远热衷于新鲜事务的媒体报导。当这样一个又一个案例被放大宣传,就会给社会公众造成一个假象:微信营销很神奇,投入很小,而且不需要太多人,但却往往能够收到神奇的效果。

对行业过度乐观,对难度过分低估,是微信营销发展早期的普遍现象,我把这段时期称为微信营销的“1.0时代”。

如果仔细去分析微信营销这件事情本身,我们会发现微信营销1.0时代公众对其的认识是非常不客观,并且严重乐观过度的。

在多个场合,笔者都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和传统的网络营销方式相比,微信营销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劣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信营销对人员的整体技能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任何基于网络的营销,无非分为获取流量,信息展示,客户互动和转化几个阶段。在客户维护和互动方面,因为微信本身是个基于现实朋友关系拓展的即时通讯工具,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但在获取流量和信息展示上,微信(包括公众号)毕竟不是纯媒体形式的平台,和其他网络营销平台相比是根本不占优势的。

以流量获取为例,微信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不像网站一样,信息能够被百度等搜索引擎抓取,从而获取来自关键词搜索的流量。你只有添加一个人为微信好友,才能看到他的朋友圈;你只有关注了一个公众号,才能持续看到它推送的文章。在这种“连接”关系发生之前,可以说外界是很难知道微信个人号或者公众号存在的。因此,我们往往会发现,做的好的微信营销案例,很少是完全依靠微信平台自身成长起来的,一定要寻找到一个“外部流量来源”。这种外部流量,可以是一个网站,也可能是一个微博大号,甚至可能是线下的实体门店。

因此好的微信营销模式,通常都是这样的:外部导流->微信维护和转化。

也就是说,你要做好微信营销,其他传统的营销方式同样必须得精通,还要懂得如何把流量和客户导到微信上,这点无疑对操作者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流量获取之外,我们会发现微信营销还涉及文案、平面设计、客户沟通和维护等多方面的工作,每一个方面其要求都比其他营销方式齐平甚至更高。而所有这些方面的工作如果要做好,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同时意味着投入并不会太小。

在微信营销1.0时代,没有团队,很少投入的草根微商能够做起来,很大的根源在于公众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媒体推波助澜的造势宣传,以及这样那样的偶然因素,但是这并不属于行业的正常状态。当行业发展早期缺少竞争的“时间差红利”过去之后,一切都会回归常态。微信营销能否收到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运营水平和投入的成本,而微信营销也就这样逐渐步入2.0时代。

和1.0时代相比,微信营销2.0时代有以下特点:

1、偶然性下降,必然性上升。因为运气而成功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营销的效果主要来自运营的水平和投入;

2、投入产出比相对降低,但仍然有想象空间。1.0时代低投入,甚至零投入却收到神奇效果的微信营销案例同样会变少,和任何营销方式一样,微信营销的产出效果也越来越多取决于你的投入。但因为有社交传播的放大因素,仍然颇具想象空间;

3、草根化运作逐渐消失,逐渐过渡到团队化运作阶段。正因为竞争正在变的激烈,公众的新鲜度也在过去,微信营销草根运营的成功概率不断降低,所有我们能看到的所谓成功案例,表面上看似简单,背后都有非常专业的运作手段,运作团队。团队化运作会逐渐成为微信营销的主流。

之所以会出现本文开始的这种情况,是因为目前的现状是微信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过渡到了2.0时代,而人们对微信营销的认识仍然停留在1.0时代。这种现状和想法的落差,便导致了公众对微信营销热情的冷却。但少部分及时将理念转变过来的人,在这种过渡过程中便能够优先发展起来。因为现在虽然竞争已经比早期激烈很多,但同样有更多处在“犹豫观望”阶段的企业,和后期完全过渡到2.0时代相比,又属于竞争相对比较小的一个阶段。可以这么说,谁先转变,谁便能抢到这个阶段发展的先机。

你准备好了吗?

【提示】大南新书《微信营销2.0》已经正式在京东上架销售,主要讲述企业开展微信营销各方面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不管你是企业老板,还是企业微信营销负责人,想学习微信营销的新人,相信本书都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购买链接如下:

http://item.jd.com/11606326.html

大南公众号:daxiaov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3-20
微信营销进入2.0时代
前几天,和一个刚刚脱离媒体行业的朋友吃饭,他有个感叹:现在从传统媒体脱身而出去做新媒体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说某某某,原来是某报纸的副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