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这碗鸡汤,你一样可以变得更好

不知其他国家怎样,鸡汤文在中国绝对属于畅销品种。包括笔者在内,相信大部分国人或多或少都接受过鸡汤的洗礼——曾几何时,《读者》、《知音》等杂志成为鸡汤文的大本营,而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又成为它们的新阵地,不得不感叹其生命力之强、传播面之广。

其实大部分鸡汤文的出发点是好的——无非就是想要传达一些”正能量“给读者。在笔者为数不多的低谷时期,确实也有那么一两次在鸡汤文的营养下重振信心。但问题在于:从众多案例看,鸡汤文其实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而会让受众进入一种奇怪的状态——他们看起来每天都充满正能量,非常努力,但往往缺乏分析问题以及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文章本质上类似精神安慰剂,短时间内”效果出群“,过后一切回归原样,偏偏吃药的人还觉得自己已经状态良好。这种奇怪的状态我们姑且称为鸡汤病。

无法提供实质帮助不算大事,但还会让人生病就让人不可接受了。据本人观察,因为鸡汤文在国内长盛不衰,目前上至60,70后,下至90后,00后,患有“鸡汤病”的人并不在少数。并且大部分鸡汤病患者身上都体现出某种程度的矛盾性:一方面是“乐观”、“努力”,另一方面是这类人在家往往不是好丈夫,在企业也不是好员工。除此之外,鸡汤文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被鸡汤的“正能量”所灼伤的人过后往往在不同程度上都体现出一些病状。因此觉得是时候写一篇文章好好说一说这件事情,让大家看清楚鸡汤文的本质。

一、什么是鸡汤文?

纵览各类型鸡汤文,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文章的核心思想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只要足够坚持和努力,我们便能够成功。

2、所有的痛苦(不快乐)都属于心灵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解决心灵的问题,人便能够获得快乐。

这两大核心思想可比喻为“鸡汤教”至高无上的教义,为了表达教义,鸡汤文往往会讲述一个或若干个富有感染力的小故事,故事中智慧长者、成功人士或者佛门宗师、深山行者常常根据剧情需要不定期出境。表达形式上为了让鸡汤更好消化,鸡汤文的文字必然是浅显易懂的(一般小学生都可以无障碍阅读),但往往平凡中能表达深邃悠远的人生哲理。

为了让读者有更感性的认识,附上经典的鸡汤文一篇: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天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有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F”(羞),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思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为了自己的梦想》10则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这份作业鼓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创业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30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场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天达成功的彼岸。

因为要表达的道理不同,鸡汤文的行文和故事千变万化,但基本遵循和上文一样的模式。或许你很难用文字严格定义什么叫鸡汤文,但任何时候看到一篇鸡汤文你几乎都可以马上判断出来。通俗点说就是:一股浓浓的鸡汤味扑面而来。

二、鸡汤文的“毒”在哪里?

既然会让人生病,便说明鸡汤文实质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味”。恰恰相反,在美味的掩盖下隐藏的是种种剧毒。上面已经阐述了鸡汤文的两条核心教义,而这两条教义都是可以“杀人于无形之间”的致命剧毒。

1、只要坚持和努力就能成功

鸡汤文最大的罪过之一,就是坚持不懈的在倡导一种看似正面实则扭曲的价值观——比如说只要坚持和努力就能够成功。

一个接受过简单逻辑训练的正常人都明白: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在很多时候是不等同的,具体到成功这件事,一般认为坚持和努力属于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成功往往需要坚持和努力,但坚持和努力不一定(其实大部分时候是不能)给我们带来成功。

大部分鸡汤文都在用一个又一个故事和案例向我们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足够坚持和努力,你就会成功”。这种说法其实极具迷惑性,因为这个现象往往会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案例非常符合——稍微考察一下身边比较成功的人,哪个不是辛苦打拼和坚持过来的?但事实上我们所“亲眼看到”的并不能代表全部事实:我们只看到了那些通过坚持和努力最终成功的人,却看不到更多同样坚持和努力了最后却失败的那一部分,相信他们大多数也没什么心情来和你分享自己的故事。为了表达这种逻辑上的谬误人们还专门发明了一个名词,叫幸存者偏差。

把坚持努力和成功划上等号,本质上是想尝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成功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至今也没有哪种方法论敢宣城自己必然能够让人成功,这对一些尚未成功甚至看不到希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鸡汤文的出现对这部分人来说是福音:他们往往既不愿意直面追求成功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无比复杂的局面,又渴望成功,但现在问题变得简单多了,他们只需要“努力坚持“就可以了。

这种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方向上出现了错误:有些复杂问题可以简化,但并非所有复杂问题都是可以简化的,恰好成功就是这么一件不可简化的复杂概率事件。任何一个人获得成功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涉及到TA的能力、背景、运气、所处的环境等诸多因素。鸡汤文的做法则是把这些影响因子中”坚持和努力“的占比无限放大,几乎忽略其他所有因素。所以我们会看到鸡汤病患者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通常把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但往往不愿意去分析自己是否在其他方面出了问题。

或许阅读到这里的你会认为自己没有这些毛病,但仔细回想自己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观点:朋友A创业,工作非常努力,最后还是失败了。我们在心里觉得可惜,TA都那么努力了还失败了,真是运气不好啊;朋友B创业,不是很努力,最后失败了。我们觉得他都不够努力,最后失败了也在情理之中。

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其实说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患上了轻度的鸡汤病:因为正常的“努力”我们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比如说天天加班啦、天天出去见客户啦,诸如此类。但在影响成功的其他方面的努力,比如说认真思考方向、思索做项目的方法却很容易被忽略。当我们觉得A失败可惜,B失败不可惜的时候,潜意识就把正常的、外界认可的“努力”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不自觉的忽略了朋友B可能在其他方面努力的可能性。

这种价值观,还会在更深层次给人带来一个可怕的影响——人都有停留在心理舒适区的习惯,而“努力”正好给无数在思考上懒惰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心理舒适区:我已经那么努力了,最后失败是运气不好,不是我本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指责一个人是指责他们“不够努力”,但是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很多时候“努力”不也是我们拿来逃避现实的一个借口吗?只不过这个借口是如此的冠冕堂皇,堂皇到让人无可指责。古人不也说了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对理智和成熟的人来说,固然会在“努力”层面省视自己,但绝对不会忽略思考自己在其他方面做的是否到位。小米算是近几年国内最成功的一家企业了,其中一条企业价值观便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个人认为真的是非常正确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信仰一度缺失,金钱崇拜和成功崇拜成为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客观的说这个现象不只是中国,在其他国家,包括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因为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因为鸡汤病的流行,我们的教育中缺失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会接受失败。

鸡汤文中“只要坚持和努力就能成功”里有一个默认的前提条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也就是说失败是可以避免的,一个人失败是因为TA“不够坚持和努力”。在这样的逻辑框架下,失败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代表了人在主观方面的缺陷。但其实我们非常清楚:现实世界中失败才是事物常态,成功则属于偶然现象。鸡汤病患者则不会承认这一点,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要么一次次否定自己,要么就是精神崩溃。

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固然不缺乏追求成功的欲望和动力,但更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去看待和接受失败。拒接接受失败,其实就是拒绝接受真实的世界,拒绝接受自己。一个人连真实的世界和自己都无法接受,又谈何快乐以及人生?鸡汤文培养出来的,其实都是心智上有严重缺陷的“小孩”。

2、所有的痛苦(不快乐)都属于心灵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解决心灵的问题,人便能够获得快乐。

中国人其实没有信仰(或者说,崇尚功利性质的信仰),但偏偏各类具有一定宗教(主要是佛教)性质的鸡汤文特别流行。在各种流派的鸡汤文中,“心灵派”一直是主要的分支,在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中都具有统治级的影响力。

如果说鸡汤文的第一条教义是无限放大了坚持和努力的作用,属于过度积极的话,那么第二条教义则是无限放大了“心灵”的作用,属于过度消极。

你失恋了心情不好,是因为“没有放下”。“放下”了,心情自然好了;你很穷,看到别人很有钱,觉得自己不快乐。那是因为你心灵欲望太强了,其实真正的快乐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驾驭住了欲望你就快乐了;你创业失败了很郁闷,那还是因为你没有“放下”。只有“放下”才能更好的出发。

是的,你没看错!一旦涉及到心灵问题,鸡汤文TMD又不说“只要坚持和努力就能成功“了,转而开始说”放下”了。这种论调背后深藏的其实是一种宿命论的宗教思想变体: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注定的,人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无条件、无情绪的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只不过在这里鸡汤文强化了“接受”,弱化了“宿命”。

尽管身为无宗教人士,但笔者还是对这个世界抱有足够的敬畏之心,深知以人类之渺小、科技之孱弱,妄图用科技的逻辑强加在这个世界上是愚昧的做法。但就个人而言,实在难以接受面对自身的痛苦、纠结、郁闷、不满情绪都用“接受”的方式去解决。

对我来说,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很开心、失恋了很伤心、亲人离世了很痛苦,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产生的一切关联和变化在心灵的投射,是我之所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无比真实的人的根源所在。如果一切都可以无条件、无情绪的去接受,那人和一块石头又有什么区别?

鸡汤文这种让人放弃情绪的看似“反人类”的教义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大部分人都难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相反经常被情绪控制,影响到现实生活。其做法其实就是用“接受”这把万能钥匙来解决一切情绪上的问题,对不少人来说确实可以提供短时间帮助。并且这种解决办法往往充满“禅”的意境,代表了一个人境界的提升。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这其实仍然是消极的做法,因为它让人在面对负面情绪时选择了避让而不是直面。

世界其实是非常残酷的,避让可以换取一时轻松却无法在根本成都解决问题。有时候我们不去面对问题却不意味着问题不会对自身步步紧逼。我们身边不缺乏这样的人:不管是失恋也好,事业失意也好,都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很快可以“放下”。但他们却很少去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恋,为什么会失意,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一枚沉迷于自怜的情绪,继而得意于自己能够“放下”。当他们开始自己新恋情或者新事业的时候,并未因为此前的失败而让自己做的更好,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鸵鸟式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人更愿意采用的方式是直面和调整。人之所以会有情绪,生理上来说是受到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激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面对各种情绪,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去“改变”它们,而是坦然面对。如果觉得悲伤,就大声的哭出来;如果快乐,就大声的笑。仔细去体会不同环境下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反而让我们更加能够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当下的情绪对未来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或者伤害到身边的朋友。这时候我们应该训练自己“控制情绪”和“隔离情绪”的能力,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如“当下”重要。

一句话总结就是:接受情绪让我们成为真实的自己,而控制情绪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为何要坚决治疗“鸡汤病”

鸡汤文最厉害之处在于把两种看似矛盾的教义统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看似“自洽”的逻辑体系。要说清楚这件事情还比较拗口:鸡汤文看似可以解决任何问题,能够让人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但实质上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

看似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是因为鸡汤文的逻辑体系乍一看是非常“严密”和“自洽”的,往往还掺杂了宗教、成功学等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因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能够让人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是因为鸡汤文把两个矛盾的理念融合在一起,这样不管正的反的,不管什么情况,总可以找到一条能够说通的道理。你失败了,想要坚持,鸡汤文告诉你“坚持和努力必定成功”;你失败了,不想坚持了,鸡汤文告诉你“放下才是幸福的根源”。几乎任何人面临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鸡汤文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事实是这样的:鸡汤文并不会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它只不过是一种载体,投射的是我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真实想法。这种载体的意义在于为我们的举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让我们觉得心安理得。

可想而知,这种理论体系对我们解决实质问题是毫无帮助的。最可恶的是,鸡汤文往往还会把人往错误的方向引导。我已经看到身边有太多的例子,不少朋友在黎明的前夕,应该坚持的时候却选择了“放下”;也有不少朋友在坠落的悬崖,应该“放下”的时候却选择了坚持。之所以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做了错误的选择,一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逃避中已经丧失了分析事情的能力,二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鸡汤文里找到让自己舒服的借口,为自己的退缩找到了堂皇的理由。

鸡汤文所谓的正能量,无非就是弱者给自己选择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除此之外,鸡汤文在“传教布道”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往往还会采用很多不那么光彩的手段:比如为了说明某个道理,以“真实”的名义编造故事,又比如扭曲事实、牵强附会,再比如以偏概全等等。可以说,每一碗看似美味光鲜的鸡汤背后,都藏着许多不那么美好的产生过程。

现在回过头去看开篇附上的经典鸡汤文,相信你的感受已经完全不同了。这是一个典型的编造型故事(人名、地区都非常泛滥,完全无法求证),并且试图用单一案例引出普适真理。在故事里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或许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小孩或许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过的真如老师所说的那样,按照鸡汤文的逻辑,他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老师和父亲?(当然,在鸡汤文里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

真诚劝告所有朋友,请放下手中的鸡汤文,停止服用精神毒药。真实的世界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作者大南系微阔网(www.wekuo.com)创始人,公众号主观科技(zhuguankeji)撰稿人,本文首发百度百家,转载请保留此条信息,违者必究。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7-25
放下这碗鸡汤,你一样可以变得更好
不知其他国家怎样,鸡汤文在中国绝对属于畅销品种。包括笔者在内,相信大部分国人或多或少都接受过鸡汤的洗礼——曾几何时,《读者》、《知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