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照慧(执惠旅游创始人,亿欧网专家顾问)
O2O爆红,互联网+概念普及,人均GDP提升带来消费升级,旅游成为人们必备生活方式已成大势所趋,这一切都在快速推动旅游O2O的发展。市场一片火热,旅游O2O成了香饽饽,旅游占据新闻头条的频率在今年上半年已屡屡刷爆人们的眼球:滴滴快的合并,专车出租车大战,导游骂人事件,17家旅行社断供途牛、京东入主途牛,携程合并艺龙,携程网络瘫痪,凯撒联手京东打造旅游O2O社会化营销生态圈等。
国家旅游局长李金早称中国旅游业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资本在几年中表现更可称得上狂热。截止2014年12月30日,国内在线旅游行业共计发生投资事件130起,融资额近300亿美元,而今年投资额或将再翻一番达到甚至超过600亿美元。
随着艺龙被收购,BAT、京东、小米、360等互联网巨头全面进入旅游O2O领域,大型旅游公司纷纷寻求线上线下联合:中青旅+遨游网,众信+悠哉,凯撒+京东,海航+网易,途牛+京东,可以说旅游O2O已进入巨头整合期。我查看了自己手机上安装的旅游O2O领域app数量,多达350个以上,可以不客气的说2015年旅游O2O领域同质化严重的创业公司将逐渐进入批量死亡期。互联网的创业一般规律是从寻找痛点开始的,目前旅游O2O领域的痛点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线上渗透率发展缓慢
旅游是最早涉足O2O的领域,从1999年携程艺龙诞生就是在走O2O的模式,只不过当时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形成闭环,而传统旅游业与网络结合的伊始也是020的开始。随着智能手机出机量的增加,移动互联网开始普及,而app顺理成章成为旅游O2O的标配,各酒店旅行社也都建了官网、甚至开了淘宝天猫店,但这是否意味着旅游O2O线上部分的效率已经很高了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3077.9亿元,在线渗透率达9.2%,但相较上一年渗透率仅增长1.7个百分点。2014年在线机票市场占比达62.7%,渗透率比2013年增长1个百分点;2014年在线度假占比达14.6%,占比持续上升,但互联网渗透率仅比2013年提升2.4个百分点。
2、线上app陷僵尸困境
与此同时,旅游App同质化严重,目前仅中国主要应用商店的APP已累计超过400万个,但面临淘汰的“僵尸应用”高达八成左右,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一个月内将其下载的应用程序从手机中删除,而到了5个月后,这些应用程序的留存率仅有5%。应用分析商Adjust报告(TheUndeadAppStoreThecoursefordiscoveryin2015)对依然存在,但消费者实质上已经无法看到的应用做了统计,并将其称为“僵尸应用(zombieapps)”。报告显示,AppStore中僵尸化的应用从去年一月的74%增长到了83%,旅游类app的僵尸旅高达80%。
不同应用分类的僵尸率对比
3、线下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落后
中国旅游业线下最严重的问题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服务落后。产品的提供者与服务提供者错位且没有做好协同。尤其是旅游线路设计,以景区为例,旅游线路诞生的一般路径是经过地方政府、旅游规划、开发商、运营商、旅行社、最后到游客消费层面,而中国旅游规划人员一般由中老年专家组成,无论调研还是规划过程更多考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需求,规划时也会考虑到最终游客的需求,但方法方式及对消费者的洞见是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脱轨的。加上从规划到景区开放,即使规划设计理念设计超前依然难以满足年轻化群体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国内旅游规划机构相对集中甚至垄断,多数景区规划出自类似几家体系,如巅峰智业、绿维创景、大地、景域等,产品同质化的根源在体制问题。
4、融合闭环难题
我曾在执惠旅游网发表《实现旅游O2O还有三大痛点》,其中提到旅游O2O要真正形成,需要线上线下都完成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及各环节的畅通。其中线上部分长期以来被OTA及电商平台统治,以电子化和互联网程度较高的机票、酒店标准化产品为主。机票领域的GDS系统保障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易的达成,酒店次之。但酒店的PMS管理系统也较好的解决了信息化的问题(客栈、民宿、单体酒店除外)。所以机票酒店产品不管是从OTA渠道销售还是官网直销,都为实现旅游O2O打下了基础。但门票领域长期的资源分散、产品客单价低,信息化水平低使其成为信息化难题,想要单独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难度很大,所以在酒店领域的客栈和门票,都需要更适合它们的PMS产品。而这些能对接线上线下的关键性的基础设施软件,必须打通业务流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并形成线上线下O2O闭环。
旅游O2O的下一个蓝海在哪?
1、大数据应用、产品智能化管理仍有空间
未来旅游O2O的发展方向会向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是往上升,平台化、云端化、大数据化,这个领域会诞生一两个平台化的大公司,目前以携程去哪儿为第一阵线,驴妈妈、同程网、途牛网为第二阵线,美团或为黑马。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会通过并购重组中小在线旅游公司来完成,所以未来中小型OTA将面临与艺龙差不多的出路。另外一个方向是垂直细分领域重度下沉(产品、服务)、走向旅游O2O,夯实线下资源端的控制力,增强综合服务能力,这个领域将诞生不同于纯互联网平台的新巨头。向上发展的尝试其实携程与酒店大数据提供商众荟在做类似的事,国际上以booking在库存管理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推荐最值得借鉴。而机票领域的比价以去哪儿、酷讯、天巡、kayak较为成熟,但去哪儿的平台化道路已将其拉至一个较为尴尬的地步。
2、旅游工具人性化应用提升旅游决策效率
游前决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切入口,但以往UGC网站以游记攻略产品切入,辅以简单的行程助手已很难解决用户粘性和变现的问题且信息冗余量大,已不便于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行中则以记录分享工具为入口较为恰当,但需要在功能上做到极致,太过单薄的足记应引以为戒,面包旅行基于LBS的记录和呈现方式目前在同类产品中做的最好,但同时面临大型社交工具的分流,挑战依然在。行后的点评功能国外以Tripadvisor最为成熟,相比gogobot而言移动化是其短板,其中国品牌刚刚更名为猫途鹰的下一步转型值得期待,本土化、年轻化、移动化是其要面对的长期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再从行前中后来划分旅游决策阶段已经不合适了,因为移动互联网已将这三个阶段压缩为一个阶段,这样对旅游工具类的功能挑战就变大了。单纯的某一功能性工具想出类拔萃难度在变大。比如组合了机票、酒店、门票后的旅游行程规划就变得极为复杂,这样的行程规划工具,以妙计旅行团队尝试较深,其基于大数据的行程规划及智能化计算方法想象空间大,而旅游业Google的愿景定位使其看起来雄心勃勃。
3、产品提升、服务升级是保障旅游体验的根本
在产品提升上,以国内无二之旅、优翔国际、国外A&K,格莱美做的较好,酒店业万豪智能化尝试,如家精品酒店、布丁年轻化定位、亚朵个性化尝试都是很好的突破点,Airbnb和小猪短租人情味的住宿、途家休闲度假短租中国特色的改造都有很好的上升空间,uber、国内专车在租车领域服务上的提升都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分享经济衍生的新经济模式值得关注,其平台化的特性一旦形成,空间巨大。
4、企业级服务价值仍然很大
我多次跟旅游O2O领域的创业者交流,线上后端逻辑设计很完美,一般假设前提为:“假如我有100万用户,我的大数据,C2B反向预定,精准定位……”其实这种“先有鸡先有蛋”的逻辑是不成立的,一个好的产品规划除了包含要实现的功能外,准确解决用户痛点外,还要考虑其推广周期、市场策略、管理成本等,比如营销对大多数技术团队都是很大的挑战,对酒店、景区、目的地同样也是,所以针对企业级的服务和目的地的营销仍然有很大的价值,但企业级应用不仅包含这些。
近期最近包括IDG、红杉、北极光在内的好几家投资机构,都不约而同的举行了2B业务公开分享会,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甚至认为2B业务的春天已经来临。原因如下:
第一,中小企业市场处于巨大的空白状态。
第二,宏观大环境的变化。软硬件环境的成熟(网络环境、智能设备等);服务场景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即时通讯技术使得沟通成本大大降低。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云计算、SaaS的兴起。
第三,企业级服务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创新和快速渗透的过程中。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中小企业需求的加速,从无意识到有直接的需求。应用场景的多样化
第四,通讯、协作、营销、管理等。因此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企业级服务将是NextBigThing。
另外,国内专注旅游O2O投资与研究的左驭资本不仅在2C领域覆盖,在2B领域同样有布局,据左驭资本创始人胡伟东介绍左驭资本在2B领域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链条改造的机会及国内景区整合和升级改造的机会,可见旅游O2O专业投资机构对2B的重视程度与对2C新模式的关注同样深入,同样反映出旅游业机会的广泛与多样化。
旅游O2O仍是充满大量机会的领域,不管是线上的效率提升还是线下的产品服务保障,现在断言红海还为时尚早,旅游从业者在跟风热炒的同时,不要头脑发热,盲目跟风,更不要生搬硬套概念,要回归商业本质,回归旅游产品、服务本质,深刻理解旅游O2O,以不同的方式来寻找下一个旅游O2O的蓝海。而综合线上线下形成旅游O2O闭环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体验的全面改善和行业的全面升级,整个行业才会爆发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声明:请尊重原创,转载文章,请务必注明一下信息:“本文作者刘照慧,旅游O2O第一分析师,执惠旅游联合创始人;个人微信号liuzhao-hui,微信公众号“刘照慧”,欢迎关注,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单位+职位]方便备注,十分感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