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电总局清盘中广传播运营的CMMB业务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一片哗然。知情人会说,CMMB关闭是迟早的事,不知情的人问,为何投资100多亿的项目,最后竟是如此结局?
本期封面报道,我们将全面解读CMMB落幕的前因后果。但作为媒体,我们只能从知情者口中,去还原一些事实真相,挖掘一些内幕,让产业界警醒,总结经验教训。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今天有必要复盘CMMB发展历程,让CMMB式的闹剧不再重演。
只所以将CMMB的发展过程定义成一个“闹剧”,是因为从始至终,从主管部门到运营方,各方都是从“一己之利”出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话,导致这一投资100亿的项目以清盘的方式宣告结束,最终损失的是国家利益(CMMB自开始运营以来,基本靠国家财政补贴)。
那么,CMMB为什么失败了,谁来负失败的责任?
我认为,CMMB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个要归责于主管部门的“利己主义”和“任性而为”。成势于2008年的CMMB,可以说是广电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推出的一个“巨大成就”。但从一开始,CMMB就充满争议:从最初的标准之争,到后来的商业模式,没有人看好,但最后还是霸王硬上弓。比如,当初发展移动电视时,有T-MMB和CMMB两个标准可以选择,T-MMB更为成熟,但广电总局最终选择了CMMB标准。广电总局强性推出CMMB,尽管打着“为了组建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但业界都清楚,广电总局是为了与工信部争夺手机电视国家标准而生。另外一点,就是广电总局为保住700MHz频段(最近,广电总局清盘CMMB后,700MHz频段归向又成为业界争论的一大热点便是例证)。
CMMB发展的高光时期,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借着国家主导的“奥运工程”之利,CMMB在全国37个城市落地建网。此后,中广传播与中国移动、一汽合作,开始产业化。到2011年底,CMMB迎来了发展中的顶峰:终端用户超过3500万,付费用户超过1600万户。但此后,CMMB用户增速缓慢,出现瓶颈。
为什么出现瓶颈?问题之一就在于CMMB的制式缺陷。T-MMB和CMMB所承载的技术是不一样的,前一种是基于蜂窝式的广播方式,而后一种是基于传统的电视广播。CMMB是推送式的广播制式,限于移动终端手持性与回传方式的限制,几乎无法做到互动、点播等,这直接导致了后期用户体验不佳,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问题之二便是内容匮乏。内容少的原因一是CMMB系统因为技术原因可设置的频道数量很有限,很多电视频道无法落地;二是CMMB当时只能将电视节目被动的推送给用户,用户选择看的内容过少。问题之三在于CMMB“天地一体”的技术体制和方案根本就是一个幌子,作为广电总局下属的企业,中广传播的实力既无法实现卫星的覆盖,又无力承建全国地面网络,仅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如何组建运营这样一张大网?
CMMB失败的原因之二,在于经营者的短视和无能。如果说广电总局为行业利益将CMMB强扶上马还情有可原,那么,CMMB的运营方,中广传播在CMMB的运营过程中的短视和无能则让人感叹,拿着国家资源,又有国家财政补贴,依然打出了一手臭牌。以与中国移动合作为例,排他性“TD+CMMB”捆绑营销合作协议明确规定3年内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制式手机将不能介入CMMB领域。看似傍上了中国移动这个大款,实则堵死了CMMB然全面布局的机会,屏蔽了另两大运营商的用户资源,使CMMB的影响力大打折扣,未能形成规模市场效应。
这种短视的行为,自CMMB问世就一直伴随其左右。用今天流行的一句话来讲,广电系真是缺少互联网思维,没有分享合作的基因。如果当初,广电部门不一意孤行,选T-MMB(当时已成为手机电视国家标准)而非行标CMMB,在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是多大的市场空间?广电的优势在于内容,而非在建网运营,如今非舍弃自己长项而玩短项,焉有不败的道理?
如今CMMB终于被清盘了,广电部门用了10年的时间证明自己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但这个教训他们吸取了吗?推而广之,在其它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否也有这样的教训,吸取了改正了吗?让市场说了算,这样的口号我们提了多少年,但一遇到部门利益,市场就退后说了不算。CMMB的失败,但愿能敲醒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用行政的意志支配市场,最终的结果会挨市场打脸。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