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运营商都会被摆出来让社会羞辱一下,主题几乎从来都是网络不好和价格太贵。当然,由于通信业务的逐渐变化,网络与价格这两个永久不变的旋律也会赋予新的内涵。
互联网+的推进让通信消费成为敏感话题,降价是大势所趋
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实施互联网+战略,作为应对国家经济转型的灵丹妙药,因此,网速慢与网费贵成为了热点,仿佛运营商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实际上,每年的电信日前后,几家电信运营商都会宣布降价,而且已经持续了十几年,中国电信行业的资费水平每年降低的幅度都在20%左右。降价是大势所趋,是通信事业发展和通信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
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更多的传统行业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更会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各种设备上网,包括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在内的所有网络使用量都会增加,流量的使用增长是必然,而且会快速大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不仅仅会给运营商带来网络上的压力,也会给运营商的流量经营转型发展到来新的机遇。
在流量发展的问题上,运营商和用户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降价带来的流量增长正是运营商做好流量经营的基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给了运营商新增长的空间和希望。流量经营也要求运营商实现“能用、敢用、会用、好用、多用、常用”的目标,以此来为未来的发展赢得机会。
降价的重点在流量而非语音
对于运营商来说,用户用的越多,价值就越大,即便直接的流量收费并不高,但有可能带来其他的收益机会。用户来说,敢用才能多用、常用,敢用的前提是对消费心中有底,如果对资费有很大的担心,用户就不敢放开用,很多耗费流量比较高的业务就没有发展的机会。
4G时代,是移动宽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用户的流量正在快速增长,而语音的增长不再。仅仅是中国移动,由于4G网络的建设,用户的人均流量就从原来的几十M增长到了数百M,但是最近几年很多语音业务都被流量业务替代,流量增长越快,语音的使用越少。比如,由于IP网络电话的发展,原来的语音电话都被很多年轻人减少使用,很多原来需要电话沟通的事项也可以通过飞信、微信等实现。
从经济学角度看,目前,流量的价格弹性巨大,至少流量的价格下降,用户的使用就会大幅度的增加,而语音的价格弹性很小,即便运营商再降价,正常用户的使用也不会增长。因此,现阶段,不管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运营商经营的角度,或者就是从用户的需求角度,运营商对流量的降价更有意义。
“加量不加价”是运营商的最好选择
降价是一定的,但降价的方式却有很多,运营商有自己的选择。一般来说,降价有两种简单的方式,一种是加量不加价,一种是降价不加量。
很多用户只是简单的说“降价”,其实并没有想明白应该是怎样的降价。一些人认为,只要把资费降低下来,自己的消费就可以减少,而且是希望总的消费金额大幅的下降,甚至会完全的免费。但是,一方面要求网速提高,一方面要求消费降低,实际上很难实现。网速的增长需要的是运营商有足够的能力建设新网络并做好维护,而用户总消费的降低会大幅度的降低运营商的收入,也会事实上降低运营商投入的能力与意愿,最终伤害到消费者的使用。
当然,因为用户流量的增加,原来运营商所设计的资费套餐里包含的流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用户需要的是能放心的使用比原来要多的多的流量。如果在用户同样的消费金额情况下,能加大用户的流量使用额度,应该是很好的事情。
举个例子,广东移动近日宣布为已经办理4G上网套餐或商旅套餐的用户提供免费的升级服务,如58元套餐用户可以使用88元套餐的流量,88元套餐用户可以使用128元套餐的流量,以此类推。这种在不改变用户原有套餐模式的前提下,增大每档套餐里的流量数量,等于是变个法子让用户花同样的钱享受到更大的使用权益。这种降价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前一种:“加量不加价”。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流量“加量不加价”的设计可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让用户逐渐的放开使用忌惮而增加使用,这对运营商的未来非常有益,也是运营商能够接受的一种降价模式。
在流量经营的时代,降价会是主旋律,可降价并不是量价齐跌的悲惨游戏,而是价跌量涨的健康循环。运营商提供的资费与消费者能接受的资费达成一个合理的平衡,才是中国通信事业健康发展的必须。
【每日一文,坚持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