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4G用户数如期过亿,这是让中国移动员工激动的数字,也是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心凉的数据,这既是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值得中国移动深思的阶段性标志。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些我们是可以想到的,比如,最引人关注的FDD LTE牌照很可能不要等到下半年再发放了,中国的4G将迎来真正的全网通时代。随着4G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用户数已经破亿的中国移动,在4G发展中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在2015年中国移动的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奚国华明确表示,“中国移动已走到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改革创新处于攻坚期,这是公司发展的新常态。”如此,宣告中国移动“要将工作重心从资源投入转向能力提升,把数量优势转换成质量优势,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先优势”。
4G网络要从有用到好用,精品网络打造考验中移动耐力
4G是中国通信产业跟上世界步伐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移动重新树立了信心的载体,按照中国移动的公告,在2014年年底之前,中国移动已经完成了70万4G基站的建设,一年做完了国际上很多运营商五六年也没实现的宏伟工程。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和各方面的反馈看,一张遍及城乡的全国性4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
我们也应该看到,建设网络完成覆盖,只是4G建设的第一步,有了网络还需要相应的优化,要保证客户的客户体验,否则,客户不会买账。在2014年,很多地方存在有4G网络,但上网网速达不到理想状态、网络连接出现比较大范围的中断、有些地方虽然有覆盖但信号被稳定等等问题,这些都成了中国移动必须在2015年加以解决的大问题。
因此,我们在中国移动的年终会报告中看到,中国移动发誓要在2015年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网络。之所以称为精品网络,应该是针对其3G时代的低质网络来讲的,中国移动必须重新让消费者树立起对其网络质量的信心,因为这个信心正是其在2G时代得以崛起的法宝。
数字化服务成潮流,中移动的应用创新不能掉队
网络是4G发展的基础,但绝对不是全部,因为用户使用网络并不是针对网络本身,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应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中国移动不仅要建设精品网络,还需要努力发展适合4G网络的新应用。
我们曾经苦苦寻找3G时代的撒手锏应用,可最终没有找到,运营商们寄予最大希望的视频通话并没流行,而最终火起来的却是微博和微信。也正是因为微博与微信的兴起,中国移动最挣钱的短信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都开始迅速下滑,最后连语音收入都几乎不保,而中国移动多年来苦苦支撑培养的一些互联网应用几乎全部没有成气候。
在4G时代,中国移动已经认识到,绝对不能重蹈3G覆辙,否则自己将被彻底的管道化,因此在2015年发力新媒体,组建独立的公司进行彻底的市场化运营,希望借助4G良机实现弯道超车。
确实,面对4G移动宽带,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之间的应用大战才刚刚开始,大家都有机会,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与VoLTE等都是领先一步的产品,接下来就看持久创新与机制的问题了。
有信号,有应用,更要让老百姓用得起
有了精品的网络,有了适应4G网络特点的好应用,还需要客户的认账,也就是说客户能用的起,自然就是流量费用的问题。
在2014年,4G网络刚刚商用不久,网络上就流传过“4G一夜不关,房子就归移动”的段子,虽然随后证实因为中国移动双封顶政策和各种流量提醒措施的保证,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但也充分体现出了老百姓对于4G费用的焦虑。
数据也证明,人们使用4G网络时候确实会更多的消耗流量,当然消耗的增加并非由网络速度直接引发,而是因为用户上网更加流畅后会在同等时间内使用到更多的业务,也会增加使用原来不能使用的业务,很多老的互联网应用也根据4G网络而增加了富媒体的展示而更耗费流量。运营商的数据显示,在2G时代,每个用户大概每月消耗50M流量,3G时代增加到200多M,而即便是4G初始的2014年,每用户流量已经增加到了800M的水平。
于是,中国移动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用的起4G,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流量费单价,或者推出更多更优惠的套餐和促销,仅在2014年中国移动4G流量费单价降幅高达50%。在2015年,相信中国移动肯定还会引领流量资费下降的大潮,而元月份已经推出的流量、短信和语音相互之间的折算资费设计就已经是开始。
中国移动对2014年的总结是“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而在2015年,更是中国移动能否巩固先发优势的关键一年。中移动肯定会在竞争对手还未获得FDD牌照的机遇期加足马力的大干快上,争取另一个丰收年。就是不知道,对于员工,是否也是丰收年呢?
【首发于百度百家,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北国骑士”】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