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三星、苹果咄咄逼人,吸引了太多的目光,于此同时,PC时代的霸主联想也在聚精会神的进行战略转型,PC+战略稳步推进。继联想在今年春节宣布两项规模巨大的收购交易收购谷歌摩托罗拉移动手机业务、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之后,9月29日,联想集团和IBM正式宣布已完成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所有相关监管规定。而后,联想将成为全球x86服务器第三大厂商。
在一个又一个的“联想大事件”吸引关注度的同时,对于联想的战略发展及规划,似乎也存在着不少“看不清”的目光。在这个“大云平移”的新时代,联想在移动互联领域如何迎敌三星、苹果?面对这个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在中国创业者2014峰会上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抓住客户需求,做好四件大事。
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联想展移动互联网思维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客户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被提炼出来,因为有了更方便的沟通方法,也有了更方便进行分析的大数据工具,企业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变化做出灵活的决策,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研发生产更适合客户需要的新产品。
按照陈旭东的解释,联想努力去了解到客户需求中关键的东西,也就是要直接touch到最终用户。陈旭东表示:“以前,传统的方式touch到客户的效率非常低,而用互联网的方式,效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并且,互联网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能touch到客户,而且,甚至能让客户成为公司的一员,成为marketing的一员,成为研发的一员。也就是说,在联想的理念中,客户已经不仅仅是消费者,也已经成为了研发团队或生产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联想通过与消费者的密切沟通,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例如在YOGA平板研发的时候,联想用大数据分析了消费者使用平板电脑的痛点,发现大家吐槽最多的是:现在的平板电脑在靠着或躺着的时候拿不住,拿不稳,容易砸脸,于是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可自主站立、具有最佳握持体验的YOGA平板。
明星APP茄子快传能够在没有网络、WIFI、3G的条件下,以蓝牙50倍、60倍的速度来共享文件,这款应用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热捧,全球下载量已经超过了一亿五千万,成为了用户最喜爱的超级应用。
最近,联想新推出的手机通过手机背部接口将移动电源/蓝牙音响和手机合二为一,时尚、实用加保护三者兼得,极大的满足部分有特殊应用需求的用户,同时也让手机增添更多的"乐趣"。 这些都是联想响应客户需求取得的成功案例。
做好“四件大事”成就 “中国功夫”
在客户为先的精准定位下,联想抓住机遇,保持PC优势的同时,不断拓展新领域的业务发展。联想练就的“中国功夫”也体现在领导人的战略思维上。陈旭东在北大活动上提出核心观点,认为要在移动互联网下一轮的竞争中胜出,企业需要做好四个层面的工作。
陈旭东指出,首先是持续加强现有体系竞争力建设,如联想现有的一套全价值链体系,它涵盖了在研发、产品、供应链、渠道、营销、服务等领域的竞争力。其次是利用互联网工具改进业务流程,比如联想YOGA笔记本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的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再把结果融入到研发。设计中联想采用“传统业务模式+移动互联模式”双模式渠道策略,成立全新的数字营销团队,不断加强粉丝经营以及与不同层次的用户群体互动,新开发了微信、微博、APP客户端远程协助和搜索引擎线上服务入口,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第三,用互联网精神来进行自我革命。陈旭东认为,这一点必须从企业的领导人做起,并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联想的小新笔记本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来源于客户需求、给出快速响应的案例。
第四就是重新按互联网模式建立新业务。因为要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一层需要的胆子最大。联想成立了一个“新业务拓展部”,简称NBD。在这个平台上,联想将得以联合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创业团队,一起共同研发生产更加符合用户需求、更加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
迎击三星苹果 财报交出完美答卷
在一系列的变革之中,联想的业绩也始终保持增长。根据联想公布的Q1业绩报告,联想继续稳居PC市场世界第一, PC+业务进一步缩小差距,登顶在即,智能终端设备排名第三。在引人关注的智能手机业务上,智能手机业务首次夺得中国市场第一,巩固全球第四地位。
具体销售数据上,联想手机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9%,首次超越PC销量达到1580万台,以5.2%的市场份额巩固全球第四地位。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0.1%,达到1300万台,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市场第一。中国以外市场,进入35个国家和地区,销量达到280万台,同比增长28%。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联想经过一系列的产品研发和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紧紧抓住用户需求的变化,开发研制生产适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使业绩增长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正在与三星苹果拉近距离,已经成为世界移动互联网产业版图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