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被外界解读为FDD牌照的国家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部分城市进行融合建网试验的政策落地,舆论上开始呼吁手机厂商放弃3G全心转型4G。如果这不是某些厂家想拉对手下水的圈套,那一定是非营销思考之前的简单结论。
中国移动已事实放弃3G,联通电信3G仍会是主流
4G时代已经到来,去年12月国家发放TDD牌照,中国移动就率先启动了4G商用计划,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随后也宣布4G商用。但从3G时代的经验看,即便三家运营商集中经历去发展去建设,一年以后才会进入终端的销售高峰期。
更重要的,在中国通信市场上,三家通信运营商的4G发展并不同步,中国移动摩拳擦掌已经两年,或者牌照之后就开始了大跃进式的网络建设与业务推广,所以,对于生产TD手机的厂商来讲,放弃TD-SCDMA转而做TD-LTE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的温度还在,4G建设还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联通一定是会4G/3G一体化运营,所以,对于生产W网络的手机厂商来说,把3G手机做好比着急强推4G要好多的。
中国电信虽然拿到了4G牌照,但全新建造一张LTE网络的建设周期会更长,缺钱更会成为中国电信建设4G网络时候最大的困难,短期内电信也不能放弃CDMA网络,电信的3G手机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黄金期。
用户换机周期不断拉长,4G比3G换机引力更差
3G时代的智能手机大屏、高分辨率、大容量电池等已经成为标配,4G用户的需求也不过如此,而非常被人期待的柔性苹技术等还远未达到商用条件。在3G手机处理库存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拨换机高潮,而这部分用户完全不会因为所谓的4G就更换刚刚到手的手机。
与2G到3G相比,3G到4G在应用上也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革命性改变,仅仅的网络的变化并不足以让用户快速换机。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3G应用与4G应用也不会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3G手机足够了。
4G兴起时间不长,而现在用户的换机周期已经明显拉长。有机构调查结论,2010年我国用户换机周期大概在15个月,这正是得益于智能机对功能机的替代,而现在的换机周期已经逐步延迟,到了2013年达到了创记录的29个月。中国的经济形势很不乐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最近两年上市的大量智能手机还未到集体换机的时刻,企业盲目发展4G手机,一定会被库存击垮。
此外,为了发展3G,运营商采取的是一掷千金的终端补贴,否则3G手机不可能得到比较快速的普及。而刚刚到来的4G时代,正赶上运营商被迫纷纷降低补贴,合约机模式即将结束,用户的换机门槛会大大提高。即便互联网思维下的手机厂商们表现出把低价进行到底的热情,可谁敢保证在通信运营上这种模式就会成功,比如,被寄予厚望的WLAN免费或低价模式就基本宣告失败。
练好内功比发布手机重要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厂商
中国移动年初制订了雄伟的4G用户发展目标,但至今完成程度并不好,虽然我们不用怀疑中国移动到期顺利实现KPI的能力,但即便完成指标,也仅仅占其用户很小的比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所谓“移动宽带用户”增长也并不快。根据新技术行业的一般规律,只要当用户数达到总用户数13%的时候才进行爆发曲线,才是大举进入的最佳时机。
随着运营商改变管理模式和销售策略,4G手机销售模式正在逐渐回落到2G时代,在3G时代叱诧风云的厂家需要适应新的规则,特别是将会受制于渠道能力。盲目的发展4G手机却没有自己的销售能力和品牌吸引力,一定会被渠道商掐住脖子,根本谈不上什么抓住发展机遇。
4G手机的一些技术细节仍不成熟,芯片产业还被个别厂家垄断,网络融合的体验还存在差距,这一过程将在半年后才能得到缓解,而中国4G换机大潮也将在明年年中才会真正到来。
因此,到现在为止,4G还不是所有手机企业的菜。不具备条件的厂商不要看着别人的4G红火而贸然加入,生怕自己错过了风口,但要知道,中国的手机市场相当大,跑得最快的不一定会是最先跑到终点的,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积极的进行技术储备,自主研发独具特征的新功能,紧跟4G发展的趋势,在合适的时点恰当的进入,远比冒冒失失的喜新厌旧的效果要好。
【首发于百度百家,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北国骑士”】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