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不产钢铁还能怎么活?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潮下,顶着为北京服务的帽子,为了完成河北省政府“绝不以河北之小私损京津冀之大公”的慷慨,中国的钢铁之城“唐山”开始了痛苦的钢铁去产能之旅。

河北省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石家庄和唐山的经济数据对比如下:石家庄GDP为4863.6亿,而唐山为6121.2亿;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石家庄为4369.2亿,唐山为3575.9亿;石家庄城镇人均收入25274元,唐山为26674元;农石家庄民人均收入为10066元,而唐山为11937元。从经济总量上看,唐山仍然是河北省的领头羊,可在投资总额、财政收入及各项指标的增速上,石家庄全面超越唐山。

就是在这样的河北省重点发展石家庄的背景下,河北省政府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仍然把保定推出来首先和北京进行对接,醉翁之意并非为保定着想,而是想力争让保定承接首都部分行政和教育职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南向发展石家庄。

这种策略已经被河北省执行了30年,也是一直阻碍京津冀一体化的最大障碍。就在河北省明确要“双核”发展的情况下,河北省仍然率先建成了津保高铁,而京唐客运专线遥遥无期,本来与北京和天津之间拥有交通优势的唐山瞬时落后于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及的保定,而最直接的受益者却是省会石家庄。

唐山作为一个以钢铁、水泥、陶瓷、电力等重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城市,其经济人口主要依赖的都是传统产业,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转型,但国家为了所谓的控制污染要求这个城市的钢铁产能在最短时间内压缩50%。有媒体预测,这将会让唐山40-50万人失业或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而唐山市的总人口不过600万,10%的人口受到影响,却至今在如何转型和补偿的问题上未有明确政策出台。

在钢铁业里流传一个玩笑:世界上有三个地方钢铁产量达到1亿吨:中国、中国河北、中国河北唐山。在世界钢铁历史上,唐山是唯一产量达到1亿吨的城市。这不是唐山的骄傲,但却是唐山这座城市的无奈。因为北京要产业转移,首钢也搬迁至此,不过,虽然首钢生产在唐山,可总部仍然留在北京,而首钢的主要税利也仍然由北京所得,河北和唐山获得的只是污染与垃圾。

这些年,唐山的钢铁产业蓬勃发展,家乡的山川被挖的支离破碎,虽然痛心疾首,但也理解老乡们发财致富的渴望。已经富裕起来的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后来者走他们原来走过的发财道路,除非你提供给他们新的致富机会。

不管是谁,为了一己之私去强行拦阻别人的发展都是没有道德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唐山,钢铁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但这个责任却不应该由唐山人民来承担,因为唐山老百姓并不是钢铁业膨胀的最大受益者。事实上,即便你推倒了高炉,填埋了矿坑,只要利润仍在,只要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正常产业,资本和老百姓也会有千万种方法让其重启,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作为首都,如果真的想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如果真心要与周边共同富裕,那就不应该是让邻居们关掉烟筒吃冷食,而是要拿出自己的心爱的产业的一部分给邻居,让你的邻居们生活的更好,这样才能让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否则,失去了生存条件的人们只会更穷,最终,这种治理不是重蹈覆辙前功尽弃,就是搅的四邻不安。

京津冀一体化,北京不应该紧紧抱着自己的心爱产能和产业不放,将所谓的低端产业和人群赶到周边,或者将周边的落后污染产业强制关闭,而是应该好好研究与周边和谐共存,在产业上不再区分高中低端,和附近的几个大城市在产业上形成互补、协同的产业格局,让血液可以正常流进流出。如果北京产业都是高端,周边都是低端,那就变成了高山仰止。

唐山,这座城市人所共知,不是因为其名人,而是因为地震。事实上,唐山是个很年轻的城市,因煤而生,因铁而富,建城的历史刚刚百年,就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大地震。

唐山的人民不应该全部承担产业布局失误的责任,也无法承担,失去了钢铁产业的唐山人,你们怎么生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4-23
唐山人:不产钢铁还能怎么活?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潮下,顶着为北京服务的帽子,为了完成河北省政府“绝不以河北之小私损京津冀之大公”的慷慨,中国的钢铁之城“唐山”开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