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让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再度成为社会焦点,如何顺应互联网的潮流,对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爱塔资本的创始人陈虎老师曾用半年时间将爱塔咖啡做到中国Top3创投交流平台,自己也多次参与创业和投资创业项目,涉及领域“时装定制、影视金融、农业电商”。早前曾在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工作。之后有幸获得NASDAQ.COM中国总裁的指导,并在其CMAIUS.COM中国办公室辅助公司“中国优势机会基金”业务的开展工作,对于金融市场交易的相关经验有较多储备。近两年和电商巨头阿里系成员合作往来较多,对于电商领域有着自己深刻的认知,我们听他怎么说。
对陈虎老师的专访是一次洗礼,他绝对是那种正能量型的,而且比较感性,和他聊天时,他喜欢从人性的角度看问题。他喜欢旅游,这两三年走过六十多座城市,行程万余里。小编问他,这么频繁的奔走于城市之间,不会累么,他说他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听得小编一阵向往。不过深入了解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至少小编是这么看的,与其说是旅游,毋宁说他是去交朋友了,好像他每去一座城市都可以交到一群朋友,他曾在路上认识了环球航海家翟墨和走遍中国的90后。陈虎老师喜欢足球,铁粉,提起中国足球更是一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表情,他说,他喜欢切尔西和德国队,喜欢克洛泽。
了解到您曾在互联网创投行业工作多年,同时还有两次互联网创业经历,您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这两次创业经历以及您从中收获到的经验吗?
第一次是在2013年年底的时候,我跟一些朋友做了一个影视众筹的项目,我们的项目有些类似于现在的娱乐宝。当时我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设计产品,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开发产品。但是我们碰巧遇上百度也在做,百度我们不是特别担心,但是阿里又推出娱乐宝,对我们冲击非常大,虽然项目拿到天使投资,但后面的投资却跟不上,项目就很尴尬的终止了。
第二个是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跟来自阿里、百度、华润和IBM的五个合伙人联手做农产品电商,北京有个美菜,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其实我们并不担心,产品各个方面都不错,而且当时我们在上海。长三角是中国最大的市场,我们在那边有一定的底子,团队组合非常华丽,后来通过10页ppt拿到了天使投资。我们各个方面做得都不错,但是不久后饿了么入场,行业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的项目属于O2O,需要不断地烧钱。当时行业第一名第二名合并了,再加上饿了么入场,对整个行业的冲击非常大。此后我们见了好多VC,但他们不敢再投资了,所以我们的项目终止了。
两次经历有几个共通点:
一、尽管我们的团队很不错,商业模式也OK,我们的产品跟娱乐宝一样,本来应该有市场。但是产品是在2013年春节的时候设计出来的,直到2014年5月份才推出,阿里也是在这个时候推出娱乐宝,所以我们很快就被阿里的光芒灭掉了。这次创业失败给了我一个重大教训,一定要观察竞争对手,尤其是BAT这样的巨头会不会做,这对项目的影响非常的大。我两次创业项目都遇到了巨头,一个是阿里,一个是饿了么,第二次创业还遇到行业前两名合并产生的行业变革。
二、我两次创业都出现了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的技术团队有一半处于兼职状态,在创业时,这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掣肘,导致整个开发周期,包括运行试验周期都被拉长了,对项目影响比较大。现在的创业市场,技术合伙人、技术团队对公司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再次创业的话,没有合适的技术我宁愿选择外包,也要快速把它推动起来,而不是找一些兼职的技术人员。
三、在创业过程中,创始人一定要想得透彻,在项目遇到巨大外部变化的时候要考虑怎么转型。我们的项目在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团队里有人想坚持,有人想转型,最后主发起人选择了停止项目,并把剩余的投资款都还给了投资方。其实这两次创业的经费都是创始人自己出的,并没有花太多投资人的钱。
所以项目的发起人、创始人本身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在遇到重大外部环境问题的时候要深入地思考。组建一个团队太不容易了,我的两个项目都是花了半年时间才组建好团队,项目遇到重大外部变化的时候其实可以选择转型。创始人综合素质一定要高,要有坚毅的性格,有价值追求、理想追求,带领团队度过困难时期。
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兴起,许多企业纷纷将“互联网+”与自己的产品结合。那么在您看来,“互联网+”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和“云”概念相比,“互联网 +”又融入了哪些互联网的新特点呢?
2013年的时候,微软牵头,美国的GE、IBM、oracle等大公司创立了一个叫工业互联网的组织,德国也相应推出了工业4.0,中国推出了物联网。互联网+可以这么理解:中国想对标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但结合现实来看,中国的互联网+更像是美国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政府提倡的互联网+应该理解为企业的信息化、互联网化。从这个层面看的话它跟云还是有区别的,大部分中国企业现在只是会用电脑而已,而不是真正信息化,比如中国原有的供应链、商业流通等领域。现在中国政府做的更多的是让更多的企业、产业实现信息化,使国家基于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更容易调控宏观和微观产业,包括工业的发展。中国宽带资本的田硕宁博士在2013年末、2014年初提出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被BAT垄断了,但是互联网+这个版块在中国刚刚开始,尤其是最近几年,到处都是企业级服务、B2B,特别火,其实这只是表象。
关于互联网+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我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着重地对工业企业领域的互联网化做了大量的调研,包括阿里巴巴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版块,当然更多的是基于供应链特别是传统流通行业供应链的改造,包括制造行业的柔性供应链的重启。
现如今,在鱼龙混杂的创业项目中,投资人会直接Pass掉一些同质化很严重的项目 。那么根据您的经验,一个好的项目或产品想要脱颖而出、抓住投资人的眼球,应该着重注意和考虑哪些方面呢?
现在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创业这件事就要慎重一些,思考要清晰一些。其次,一个创业项目到底好不好,创业者要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自己投资,即使是在没有投资人的情况下。最后,如果真的相信项目还不错,那他应该就能够找到投资自己的人。其实现在的投资者已经越来越多,创业者不一定非要拿那些排名前十的VC的钱,排名居中的VC很多,现在很多产业投资者、上市公司的老板和传统的企业家都来投资了,我们不一定要纠结。
关于一个项目如何抓住投资人的眼球,我最近两年重点操作的一个是娱乐领域,一个是电商B2B,所以对这两个版块稍微熟悉点。那我们就讲下娱乐消费领域吧,我感觉这个版块的项目一定要好玩又有趣,跟投资人讲故事的时候能不能先感动自己?让投资人觉得这东西的确有趣好玩。我之前遇见过一个项目,周围的投资人也不觉得多好,就感觉挺好玩挺有趣的,就给了投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是偏电商偏交易类的项目,要重点考虑能不能盈利,如果创业者自己有很好的现金流的话,投资人可能会更喜欢。
许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纷纷进行互联网转型,也就是“产业电商化”。 那么在您看来,产业电商化是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如果脱离“电商”这一概念,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结合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渠道和模式?
我一直把产业电商化看作是产业信息化,至于未来是不是一定是产业电商化我不敢断定,但必然会产业信息化。现在为什么互联网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美国却没有大的变化,因为美国各个行业在二十年前都已经高度信息化了,而中国90%的行业都太过落后,所以互联网能够引发巨大的变革。基于这一方面,我坚信产业信息化一定会对中国的整个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云,尤其是基于云供应链、云存储、云共享、云交易这些方面。
这里面讲的云只是一个概念,不是像现在的阿里云,百度云。关于共享时代,举个例子,去年有100家饭馆的老板一块成立了一家公司,用来解决他们行业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果他们每家成立一个这样的公司,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但100家成立一个这样的公司,提供一样的支持服务,并且解决了他们行业性的问题。这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我非常看好。
关于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有两个点我高度认同。第一个是从供应链、商贸流通、进销存的角度,去解决产业原来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价格不透明。还有一个是生产制造层面,中国必然会走向工业4.0(也就是互联网+)时代,这个层面现在在网上可以已经有讨论了,叫柔性供应链,其实就是生产制造环节的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版块。
您曾说过:“深刻的创业认知,和自我修练,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对于这一点, 您能具体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得和体会吗?
创业的心得方面,我最大的心得是对一件事情的认知。第一,我要做一件事情时,首先我会把事情想清楚,初衷很关键,至于结果,主要取决于实施。第二点基于第一点,也就是个人使命感,这件事情,是以创造社会价值为主,还是以赚钱为主?事实上前一种的推动力远远大于后一种。因为你会发现世界上总有更赚钱的工作,但是推动一个事物的变革,包括创造社会价值是有使命感在的。
第二点是小步快跑,对于一个小的创业团队来说,快速地实施,快速地执行,然后找准一个点聚焦,无比的聚焦,这才是最现实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做很多,因为你并不能做很多,也并不会做成很多,所以先把一个小点做好,做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去延伸。
第三点就是团队,我认为团队成员一定要熟悉彼此,一定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我认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团队就很容易散,比如下个月没工资了,团队可能就散了。如果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去追求一件事,团队成员就不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以物质为前提了。
想约他,关注公众号【口袋专家团】,微信号:koudaizhuanjia
如果你的公司想寻求报道,请加微信号:leaderweb,备注:求报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