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星巴克折戟意大利?

作者:Michael Yang(微信号:micheal_bh)授权发布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的标题,可能会引人发笑,但却不是绝对的无稽之谈。以下事实可以作证:在咖啡最富盛名的意大利,没有一家星巴克。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现象,它说明,星巴克最出色的地方,并不是咖啡本身。那么,让星巴克大获成功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试图给出答案。

在日本重新定义咖啡:

星巴克的发展史,已近乎于陈词滥调,所以,我们直接从日本开始。

1996年,星巴克进入日本,售价为500-600日元;它的对手,是自助咖啡,售价仅为200日元①。价格竞争中,星巴克显然没有优势,而当时日本又处在经济危机中,人们的消费意愿较低,整体市场惨淡。

尽管如此,日本的上班族,尤其是女性,迅速的爱上了它,以至于常常“流连于星巴克,沉醉在音乐和咖啡香气之中”。一时之间,星巴克成为了银座(第一家店开设于此)的标志。

这样的成功,被评论家称为是一场革命。一场“星巴克对咖啡的革命”。这种革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②:

1、星巴克重新定义了咖啡。把咖啡从单一的品种,扩展为口感丰富的系列。咖啡从“果汁,牛奶,还是咖啡?“这样的层次中脱离出来,转为”摩卡,拿铁,还是卡布奇诺?“。这种转变,让咖啡自成体系,有了新的高度。

2、星巴克重新定义了喝咖啡。日本以往的咖啡,在自助咖啡厅廉价出售。喝咖啡的人,要来到这个狭窄的空间,还要面对许多吸烟者。而在星巴克,消费者拥有舒适优雅的环境,宽敞的空间,而且,绝对禁烟。这样的革新,把喝咖啡变成一件惬意的事,变成了一种享受,得益于此,咖啡变成了某种优质的东西,具备了一点“轻奢品“之感。

星巴克的这种革命,并非源自某种异想天开。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战后的崛起和萧条,日本国民在繁荣与荒废中反思,开始追寻某些“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星巴克从饮品店的角度,引领了这个潮流,成为优质生活的表率,这正是它成功的深层原因。

注释①: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转载调研报告,原文发布于RecordJapan网站。

注释②:参考资料同上。

在中国深化文化标签:

星巴克在日本的发展,基本上算是在美国发展的平行延伸:它依靠同样的手段,获得了同样的成功。而当它来到中国后,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迫切的需求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来指引一种新的生活。顺理成章的,一场新的“洋务运动”普遍展开,西方人的价值观,西方人的行为习惯,西方人的饮食文化,大量的涌入中国。

正值此时,在1999年1月③,星巴克进入中国。它的咖啡,它的门店环境,使它成为了人们心中关于“西方”的直接投射。“在午后的阳光中,捧一杯卡布奇诺,翻一本书,读一颗心灵”,这种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合时宜的语句,却正是当时很多人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可以说,星巴克,成为了“西方”和“文明”的代名词。

正是这种文化层面上的含义,给了星巴克耀眼的光环,它在中国一路凯歌。时至今日,也可以看到有人在星巴克,拍下自己桌上的杯子,发到朋友圈隐晦的炫耀。如果狂热的教徒为宗教赴死一般,在世纪之交,一批又一批的人投入到星巴克之中,而他们,根本不会去认真考虑一杯咖啡的价格。

注释③:关于星巴克进入中国的时间,可参阅“星巴克中国“官方网站。

遭遇不断长大的对手:本土餐饮文化

截止2015年6月12日,星巴克的市值已达789.45亿美元④,在全球64个国家中,拥有超过2万家门店。星巴克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咖啡,还通过收购,拥有了自己的茶叶,面包等品类。在去掉了logo中的咖啡字样后,星巴克开始向简餐转型。

以上,便是星巴克的现状,强大的它不满足于“咖啡“的标签,它要开始占据更多的领域。

然而就在此时,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悄悄发芽。

几十年来,中国国力不断提升,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也日趋成熟,传统的文化开始复苏。于此同时,自由主义趋于虚无主义的倾向⑤,使得它自身受到质疑,其中,尤以施派为甚。就在自由派和施派让人进退两难之际,中国的文化,似乎提供了一种既非极权,也非虚无的出路。

且不论西方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就我们自己而言,有充足的理由认真对待自己的传统。经过部分知识分子长期的准备,更得益于习近平主席的推波助澜,中国的文化复兴理念,已被正式展开。

而在餐饮行业,这种“由西向东“的变化也越发明显。以俏江南为代表的中餐品牌,进入国际市场,中国脸谱开始登上世界舞台。

同时,在饮品类别中,本土文化中的代表--豆浆,也开始崛起。实际上,豆浆一直都普遍存在于最普遍意义的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早点摊位和小店铺,以及各类中餐餐馆,都有豆浆的身影,它们提供的肥沃土壤,是豆浆崛起的根基,而市场所需的,就是把豆浆专业化,精致化,如同星巴克之于咖啡一样,把豆浆做成一个品牌。

中国典型的学徒

兴起于北京的“豆号(英文名BEANHOUSE)”,就是这样一个中国脸谱的饮品品牌。我定居北京,几年来与豆号多次接触,经过我的观察,豆号有具备几个优点:

1、豆号重新定义了豆浆。在豆号,豆浆通过独特的工艺,呈现一种稠密又细腻的口感。通过加入不同的食材,使得豆浆细分出十余个品类。除了豆浆外,还把豆类原料扩展到甜品中,延伸出豆类冰淇淋,豆类冰沙,豆类水果捞等品类。

2、豆号的店面形象,非常符合现代市场的主流,时尚美观。另外,多个分店操作统一,流程规范,可见它在管理方面,也已达到市场标准。

3、豆号是中国脸谱,相较咖啡而言,不仅更有益于中国人的健康,也更符合中国文化的气质。

眼下,豆号主营北京市场,已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作为一家连锁店,相信它以后必将开遍全国。届时,饮品类的市场,很可能出现豆号-星巴克这样的分立格局,这也正是东西方文化分立的体现。可以说,从这样的前景来看,星巴克在中国,将要遭受很大的阻力。

注释④:星巴克的市值,数据来源于新浪网。

注释⑤:关于自由主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中有很好的论述。

总结

星巴克从一种健康优雅的饮食方式,上升到代表了西方文化内涵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获得了无数耀眼的荣光。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它也面临诸如“豆号”之类品牌的潜在威胁。而在未来,我深信,中国脸谱的品牌,必将崛起,而星巴克,是与中国品牌分庭抗礼,还是重新上演“败走澳大利亚”,尚且留有悬念。无论如何,星巴克是一家伟大的企业,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6-29
为何星巴克折戟意大利?
作者:Michael Yang(微信号:micheal_bh)授权发布写在前面的话:本文的标题,可能会引人发笑,但却不是绝对的无稽之谈。以下事实可以作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