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这是一位亲历了媒体从发展迅速、理想主义激荡的黄金期到如今前路渺茫面临危机的受访者。王以超,资深媒体人,从传统媒体到网媒,再到企业公关,他的数次转变往往被很多人视为媒体人转型的典型。对于本科和硕士读物理专业的他来说,大概早在当初入行做新闻那时就意味着他已经转型。媒体十四年从业生涯,他先后供职过《羊城晚报》、中新社、《财经》杂志、财新网、腾讯网、《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除了他自认为没有镜头感的广播电视,他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媒体形态。于是在2013年4月,不甘于重复的他选择进入京东公关部开始自己的职业转型。8个月后携手乐视。而就在今年3月底,他再度离开,选择了一家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积木盒子,这次他的身份是总裁助理,对于想对了解企业管理和运作的他而言,无疑离目标更近了一步。在访谈中,他对有趣和有价值有自己不同的认识。他要求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要有趣有挑战有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对于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完善。这是我采写最快的一篇,也是放的最久的一篇。时间还要回到一个月前我是歌手第二季的决赛后。
关于我是歌手:“年轻时候爱看超女的玉米粉,最爱邓紫棋”
微博一直关注您。知道您一直在跟进《我是歌手》。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季里,您最喜欢哪个歌手?是韩磊吗?
韩叔当然很萌,但已经叔叔辈了,再去追岂不是显得我更老了?我还是更喜欢GEM一些,有肺活量,有活力,光芒四射。我觉得比那个什么少女时代歌唱得好多了。。。
当然,感情上更喜欢中途退出的罗琦。周笔畅其实这次表现也还中规中矩,但我从来都不是笔笔。当年玉米飘过。。。至于茜拉,嗓子确实不错,但没法打动我。
您女儿呢?我猜她应该会喜欢张杰?
我女儿也喜欢GEM啊,当然她也喜欢周笔畅。她喜欢快歌,有舞蹈的那种。因为我女儿周末在学拉丁舞。
我觉得这小伙子挺努力的,据说湖南卫视的节目,除了天气预报他都上过。这么上进,不容易。
哈哈,这是黑张杰么。
我不黑张杰,因为我也年轻过,也喜欢过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时代的林志颖。你还年轻,不懂得。。。但张杰的歌声,显然还不够生活底蕴,打动象我这样的前辈。
关于前任老板们:“每个企业家,只要能成事,还是有些特别的地方的。不管是刘强东,还是贾跃亭”
聊聊乐视。刚刚得知您已经离职。能谈谈您对乐视工作的感想么?
先声明一下,因为我已经离开乐视,加盟新创业的P2P投融资平台积木盒子了。因此,我的言论,完全和前东家立场无关,和现单位也无关。
其实我家里用的其实还是爱奇艺的盒子(不是软广啊,其实盒子里的很多节目分辨率挺烂的,完全不适合大屏播放),而且说真的。。。我每个月看电视的次数,真的掰着指头都可以说得清,连脚趾头都不用。。。我主要还是贾跃亭这个个人比较有兴趣。。。
当初乐视之所以吸引我,是觉得这个企业有比较大的变化,而且所处的行业也在快速变化之中。你知道,一个一成不变的企业或者行业,其实是很无聊的,我也没多大兴趣。这两年乐视确实发展不错。虽然离开了,我也祝愿乐视在未来能有更大的发展。
当然,你在任何一个单位,只要用心,总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贾跃亭贾总的坚持和敬业,以及对细节上的专注,这些都很难得。很多用户意见,他只要看到,就会马上在微信群里督促业务部门解决。我很佩服。还有很多身边的同事,都很有激情。我觉得其实每个企业家,只要能成事,还是有些特别的地方的。不管是刘强东,还是贾跃亭。
但乐视并不是您第一次做公关。您把您的第一次献给了京东。京东对您来说应该是一次不小的职业转折点。
嗯,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确实都会是难忘的经历。。。我非常感谢京东,包括公关部总监闫跃龙,在我比较迷惘的时候,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因为我那个时候已经决定不做媒体了,报纸、通讯社、杂志、杂志网站、门户网站、外刊都做过了,没啥新鲜感了。但到底如何去做企业,还没有完整的概念。
前不久因为泽东恋,您的一些言论似乎又引来一些风波。您当时是觉得刘总做法有失偏颇么?
我知道会有争议被人质疑职业性。但我没觉得有什么,因为我只是依据公开信息进行评论。我从来没有披露过因为职业便利而获得的非公开信息。
我也一直在外面讲,其实京东有很多可以成为伟大公司的机会。刘强东有的时候是比较强势,但整体上还是比较懂得分享和授权的,内部效率非常高。不要光看表象,否则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功。正是因为尊敬,所以有的时候,对于不太赞成的地方,才忍不住说两句。
我是觉得他自己站出来去指责阿里公关,太跌份,逼格不够高。好歹你也是创始人,是有身份的人,是不能降威作战的。。。下面的公关怎么打都无所谓,但自己不要先站出来,这样能留有余地。。。也许他确实是个很单纯很善良的人吧。当然,作为公众公司的创始人、CEO,总是要背负很多压力的,有时做一个普通的人其实并不容易。
关于饥渴那些年:“读的第一本书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基本上是饥渴状态,能找到什么读什么。。。”
在您做公关之前,您是一名非常资深的媒体人。但我了解到您之前其实是学物理的。这两个领域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您是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么?
我是山东人,其实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根本也没受啥家庭熏陶。小时候家里还没有通电,所以阅读就是最大的奢侈消费。那时候能找到的书都会去读。至今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传》。那个时候没啥选择的,基本上是饥渴状态,能找到什么读什么。。。初中的时候,读过《原子的幽灵》、《布鲁卡的脑》等书之后,对于物理、宇宙比较有兴趣,所以高中毕业之后就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那个时候真的很单纯啊,不会太考虑毕业之后的事情。
我属于智商比较高的那种类型。其实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但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高考也是全县理工科状元。。。所以,能省出很多时间,来读闲书。老师也很无奈,因为我学习成绩那么好,他找不出理由反对我读书。。。
我当时的学习诀窍是,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基本上都会把这个学期要学的东西预习一下,差不多就能自学完成60-70%了。然后在课堂上抽空听老师讲讲,90%就有了,根本用不着复习。。。我当时有些同班同学,拿着答案去抄都不一定有我做得快。。。基本上每次测验,都是用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试卷。。。
所以你当时属于文理科都均衡发展不偏科。
所以说,属于典型的高分低能吧。是的,我记性很好,没有偏科,最起码当时。。。唯一的弱点,就是政治。中学的时政治课几乎没考及格过。。。
我所说的低能就是指,有的时候情商比较低。。。大学的时候,上思想品德修养课。老师讲共产主义是绝对真理,当时同学都是随便听听,心不在焉,只有我站起来,给老师说:这个还没有经过充分的实践检验,怎么能说是真理呢?这不科学。。。我们的政治老师还是个女的,气急败坏,可能她真没想到有人会这么当场和她争辩,就是走走形式而已。。。
嗯,所以差不多是高中开始,有图书馆,读了很多杂书。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还有温瑞安的。也读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简爱》、《呼啸山庄》这样的文学,或者泰戈尔的诗歌。那个时候有点文青了。
那时候对中科大学生来说,出国留学或者毕业做科研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嗯,大学毕业没做本行,是因为我觉得科研机构太官僚,死气沉沉的,其实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个人不喜欢。并且,那个时候确实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家里孩子多,我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大家庭。我11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了,这种负担可想而知。
大学期间有尝试投稿过么?那时候您最想去哪家媒体呢?
我大学时候就是《荒原诗社》的主力,后来改成了文学社。喜欢写点东西,偶尔也帮同学写写情书什么,换顿好饭吃。我第一篇拿稿费的文章,记得是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那个时候北青很火,在我读书的合肥也能买到。后来也在《大地》、《名牌》上发表过一些东西,觉得挺能满足虚荣心的。
大学的时候,其实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南方周末》,以及当时的当家人江艺平。因为南方周末的风格,是天然适合农村和小城镇孩子的世界观的。那个时候市场媒体并不多,《体坛周报》和《知音》属于另外的层面。对我来说,《南方周末》能开阔眼界,同时对黑幕的揭露,又符合对生活环境和经验的认识。当然,虽然我不是《知音》的忠实用户但也不排斥。其实知音还是有很大贡献的,网站的小编们对此应该都深有体会。我个人是属于阅读比较杂的那种,到现在也还这样。所以,认识的人也比较杂。
关于北漂:“无知者无畏得追随女友闯北京,拎一蛇皮袋,坐着火车在北京西站就下车了。”
我知道您在《羊城晚报》做的是有关科教文化类的报道。后来去了中新社才开始接触财经领域。
我去《羊城晚报》也比较偶然,因为有个校友比我先去那边,说正好那边想招一个科技、教育记者。我那时候心怀科教报国雄心,投了一份简历过去;结果没有面试,就录用了。至今,我还非常感谢当时负责招人的《羊城晚报》社委陈心宇,她现在应该是副总编辑了。
我进入财经领域也是有些偶然因素。我在广州呆了一年,因为当时女朋友选择了来北京工作,她和我一个学校的,比我晚一年毕业,所以我也只能来北京。那个时候也是无知者无畏,丝毫不担心京城米贵。拎一蛇皮袋,坐着火车在北京西站就下车了。来北京之前根本没有找工作。。。结果就现找。第一个给我面试机会的是雅虎中国,那个时候还在建国门那边办公,不过我英语没过。。。所以后来雅虎在中国在衰落了。。。然后是中新社就给了我一个面试机会。经济部主任肖瑞(后来去了经济观察报担任副总编辑)挺看好我,就毅然收留了。说句题外话,后来跟着胡舒立从财经出来之后,搬到新的办公地点,正好是雅虎中国之前的办公地,觉得挺有些轮回感的。
这个地方也算是你进财经的起点,虽然你可能会觉得财经是。
没有,中新社确实是个很好的起点。肖瑞以及当时的副主任余东晖,对我都很好,而且非常好的专业能力,教给了我很多东西。直到现在,我都和她们保持着联系,也十分感谢。
关于媒体人的黄金期:“舒立教育我们,做记者,就要甘于做一个清贫的中产阶级。我们也接受这个定位”
您曾说对于记者而言,《财经》可以说是最好的平台。
财经,或者说胡舒立团队,肯定是很重要的一页。毕竟,我把几乎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里。
这个团队的专业性,和初期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至今我还都非常感念。它的专业性、独立心态、自由精神,对我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整个团队都很优秀,对自己成长也是重要的激励。唯一对我影响不大,是它对房价的判断。
因为财经一直是比较喜欢谢国忠的,而谢是比较坚定的看空房价。很多同事受影响都推迟了买房计划,后果很悲惨。我还好未受影响。。。当然话说回来,我之所以未受影响,是因为我在家里大事上是没有发言权的。老婆说了算,她觉得该早点买房子。事实证明,我老婆不仅找对象有眼光,买房子也有眼光。。。
其实回想在财经的日子,真得太多人需要感谢了。整个团队都很优秀,就业务能力来看,我不是财经里面最出色的。所以,我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以及宽容。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感觉。包括春节的时候,舒立也会邀请我们老家在外地的人,去她们家做客。胡舒立是个传奇人物,也是一面旗帜。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她的观点。不过我觉得她不仅影响了财经的每个人,也影响了我们这一代财经媒体人。她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于年轻媒体人来说,是个天然的磁石。
2000年的时候,算是媒体人的黄金年代么?
我刚到财经的时候,每个月收入大概5000、6000元吧。当时觉得还可以了,毕竟,我们当时在北苑买的房子,房价也就3000多元。所以那时候对于收入最起码没有太多的不满情绪。那时候舒立教育我们,做记者,就要甘于做一个清贫的中产阶级。我们也接受这个定位。当然,涨工资永远是好事。但那时确实还没有沦落到低收入阶层,所以不是主要矛盾。
十年前,记者一直都是无冕之王吧。身处在财经这样的杂志,那时候您会觉得很自豪吧。
在专业性上还是蛮自豪的。当然,毕竟财经是市场化媒体,所以,无冕之王的感觉,肯定没有CCTV那么强烈。嗯,说到自豪,其实媒体人天生就是靠尊严感生活的,真要是为了挣钱,不一定做媒体啊。。。
关于告别:“媒体也是一所大学,我决定毕业了,就这么简单。也会怀念,也会感伤,但终究要往前走。
从什么时候开始无冕之王沦落到人人口中的“新闻民工”了呢?您认为这是来自公众的意识呢,还是媒体人对自身处境的自嘲?收入是怎样的状态呢?
感觉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虽然媒体也很努力,但商业模式始终没什么创新。门户网站、手机等新平台,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地位,也在冲击媒体人的自豪感。
我个人感觉,最起码在北京,2003年前后,应该是个转折点吧。之后北京的房价一路飞涨,记者能够负担得起的地方一路外移,从三四环、方庄,一路到回龙观、天通苑,后来是通利福尼亚州。现在估计到大兴、房山了吧?还有河北人民欢迎您。。。
说实在的,我这个人对于薪酬一直不太感冒。实际上,我在胡舒立这个团队呆了十年,从来没有主动去找领导要加薪。。。但到了2009年,我估计大部分主流财经媒体的资深记者,工资也就一万多吧?到今天,记者工资能超过两万的,我估计都不多。我是说比较稳定低超过两万,不是哪个月突然大爆发。
似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做深度调查的记者越来越少了,独家也越来越难挖。
门户网站兴起肯定是一个原因,象腾讯的陈菊红、李方、李玉霄等人,都是从传统媒体投奔过去的。因为深度调查是很贵的,不是每个单位都负担得起,或者愿意负担。而且还面临着很多风险,比如稿子被和谐等等。其实911的时候,新浪已经比较有影响力了。但04年腾讯开始做门户之后,确实标志着门户时代进入了一个繁荣期。
2009年以后,您从财经离开创办财新传媒,然后又去了腾讯。似乎您在慢慢从传统媒体转型到网媒?
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喜欢新鲜感,喜欢挑战的人。后来觉得在纸媒呆着,太舒服了,想有些变化。虽然也有压力,但它的节奏是很固定的,已经程序性了,只是具体的选题本身不断变化而已。骨子里的套路不会变。坦白点说,纸媒的节奏,确实比门户甚至做企业舒服。我现在回头来看。
2013年4月,您加盟京东公关部。您在微博说十四年媒体生涯到此为止,也许是永远。我想知道,从1999年到2003年这十四年的媒体生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真正放下您喜爱的媒体工作,投奔新的战场?
我不太喜欢重复的工作。当时除了广播电视没做过,别的都做了一遍。确实没什么新鲜感了。虽然做了十四年,但人生总是要不断地翻篇的,我还上过18年的学呢。媒体也是一所大学,我决定毕业了,就这么简单。也会怀念,也会感伤,偶尔吧,但终究要往前走。人人短短几十年,不必过于执着。
说到价值。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做媒体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但我觉得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媒体人容易有虚荣心,觉得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在一家独一无二的媒体,做的独一无二的工作。但事实上咱们回头来看,几千年的文明史,都是连续的,没有哪个时代真那么特别。坚守底线,过有趣的生活,珍惜家庭,我觉得其实也是价值之所在。干吗做什么事情都要那么成功?我不是成功学的信徒。
其实我去企业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更近距离地了解企业,了解中国经济的每个基本单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我老是觉得,以前做记者,采访三五个人,是很难完全了解一个企业的。至于薪酬,我换工作真和收入关系不大,因为要感谢我老婆,她一直是家庭的主要支柱。
关于公关:“像一地鸡毛,确实更细碎一些但也更落地”
还记得第一天去京东上班,您的着装是什么样的么?
稍微正式一点吧,没穿运动鞋,多梳了了两遍头发,然后。。肯定没系领带。。。别的忘了。其实也没有那么激动,毕竟不是初入社会的人,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和预期。
做企业和做记者还不一样。相对多了一些约束。会觉得别扭么?
在企业确实约束更大一些,像京东就有三万多人。财新顶多也就三四百人,公司的复杂度不在一个层级上。不过我觉得还好,京东还是一个比较互联网的公司,气氛相对平等。不像万达那样的土豪公司规矩多,据说在万达,曾经有人因为未经允许擅自和王健林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开掉了。。。所以,我也是我选择企业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互联网行业的原因。我还是觉得这个行业更自由、更平等一些,媒体人更容易接受。当然大公司肯定是有规矩的,层级很多,你也不能有点屁事都给刘强东写邮件。但整体上氛围,还是不错的。
从媒体人转型到公关,这个适应的过程您花了多长时间?当时在京东做公关,每天都要做什么呢?
我觉得还好,主要是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吧,多换位思考。因为我在做媒体的时候,也从来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人,从来也不觉得自己就代表国家甚至绝对真理。所以,落差并不大。
也没有说那么固定的流程吧。关注一下行业最新的动态,对接一些内部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看怎么把内容以感兴趣的角度输出来,其实和媒体也有些象。。。每周有周报,很多事情都要做,但没那么固定。当然,京东每天早上八点多开例会,我们负责公关的VP会参加;如果和公关相关的,会转给我们来落实跟进。公关的事情,确实可能更细碎一些,但也更落地,其实没什么不好的。记得早年陈道远演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一地鸡毛》,差不多吧。。。不管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由庸俗的生活和破碎的细节组成的。。。
很多人都说因为记者会写稿件啊,有媒体人脉啊,当然转型做公关顺风顺水了。您认为要具备哪些素质,媒体人才能做公关并且做好公关?
媒体人做公关,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优势是确实比较了解媒体,能站在媒体的角度思考公关策划;有人脉,除非你人缘特别差。劣势是往往眼高手低,流程和计划性不强,做大的新闻发布会,可能不如蓝标出来的。
我觉得文字其实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良好的沟通能力。不管是对内的,还是对外的。哪怕刷脸,也得有正确的姿势。肯定要有策划。但坦白点说,媒体人以前也是自己报选题,天然是有策划能力的。虽然企业策划和新闻策划不是一回事,但很多基本的东西,还是相通的。
创业也是个方向,只要能放下身段,愿意做脏活累活,其实媒体人本身还是有优势。就怕只有视野,动手能力不行。方三文的雪球,喻华峰的本来生活,势头都不错啊,值得大家借鉴。其实只要放下包袱,媒体人的经历,其实还是难得的财富。偶尔自嘲、调侃都可以,但媒体人真没有必要过于自轻自贱。。。
很多人觉得公关就是卖人情,从您在京东和乐视这两家公司做公关的经历来说,您是如何理解公关的?
公关绝对不是内部业务部门的需求,简单地贩卖给媒体,而是要理解、融合,再创造,然后变成媒体客户需要的内容产品,再输出。其实很简单,《精品购物指南》和《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内容的需求,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必须生产适配具体媒体的产品,而不是弄个简单的新闻通稿,推送给所有媒体。
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这十年间,媒体地位在衰落,公关也被玩坏了。以前可能公关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都还比较纯洁,但是后来好像就变猛了,比如不择手段攻击对方,即便不说自己好也会提带几句别人的不好,这是所谓的黑公关么。您是如何看待黑公关的?
我倒是觉得,公关本来就是有很多流派,有偏稳健的,又偏激进的。有提倡信息对称的,有反对信息对称的。这个很正常,媒体不也一样么?只不过现在新的信息渠道的出现,比如微博、微信,放大了其中的黑暗面而已。
我一直在半开玩笑地说,黑公关和无良媒体,其实是硬币的两面。
第一,我没觉得黑公关就是主流,只不过被过分放大了而已
第二,很多时候,人们对黑公关过于敏感,甚至把正常的批评和讨论,都归类为黑公关,其实是不客观的。还有人说虎嗅、钛媒体是黑公关阵地呢,你信么?
很多人不能理解人的思维是有多样性,也不会自我反省工作不到位的地方。一遇到不喜欢的声音,就归类为黑公关所为,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表现。满世界都是黑公关和软文?其实真不至于。
当然,在企业竞争中确实存在,这个也无须回避。但我还是觉得,理解黑暗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光明,而不是相反。真有几个企业是被黑公关搞垮的?其实还是败于自己的内部管理、战略以及执行。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一个人还都是可以最大程度做自己的。而且,也不一定越暗黑的方式,就越能成功。
关于互联网金融三两事:“民间借贷越放在阳光下,其实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越健康。没有必要看成洪水猛兽,那是典型的维稳思路。”
离开乐视之后为了什么选择积木盒子呢?
乐视是个非常好的公司,我离开并不代表这个公司好或者不好。我只是觉得在企业文化上,有些不合拍的地方。非常感谢在乐视的各位同事,最起码给我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娱乐圈的机会,感觉挺好。所以,我很早就决定离开了,争取不浪费一个转正名额。
至于新的选择,肯定一开始也有很多机会。唯一不考虑的,可能就是回传统媒体,因为坦白点说,还是找不到新鲜感或者说新动力。之所以最后选择积木盒子,一个是互联网金融这个大行业,我很喜欢。其实在京东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个领域。虽然京东并不是做P2P的,但多少也有大概的了解。还有就是这个公司的管理团队,我也比较喜欢。几个创始人既有金融,也有IT背景,兼具国际、国内经验,象CFO Barry Freeman,更是纯正的老外;而且,人也比较实在,做事又比较专业,既有想法,又不急功近利。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我比较喜欢。所以,就选择了加入这个团队。
说到互联网金融,大多人对它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明觉厉。您能简单介绍下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么?与传统银行服务来说,它到底有什么优越性?
其实关于互联网金融,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概就是利用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形式,对传统的金融要素进行重组和变革。具体细分下来,又有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众多具体的形式。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互联网金融极大地降低了准入门槛,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和丰富。以从事P2P投融资的积木盒子为例,投资门槛只有100元,年化利率可以到8%-14%;以前普通人去银行存钱,一年定期只有2-3%。理财产品收益高一些,但一般要求至少投5万、10万,门槛太高。
企业也一样。中国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有90%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但通过积木盒子这样的信息中介和交易撮合平台,就可以从投资人那里筹到钱。这个利息,最起码要比民间借贷(高利贷)低很多,而且更规范。
能否点评一下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比如支付宝,企鹅银行,年初特别火爆的微信红包,以及最新加入的百度钱包等等。
支付宝钱包和腾讯的理财通,我都用过。用户体验都不错,收益率其实差别也不大,主要还是看个人习惯。当然,在支持多个银行卡方面,支付宝更好一些。但企鹅帝国拥有微信,而且也是金多之主,所以虽然发力晚一些,但也不容小觑。百度钱包我没用过,不好评价。
财新最近针对互联网金融的P2P做了一篇很详细的介绍,P2P网贷究竟如何定义呢?是个人直接借贷的纯中介平台?类金融公司突破资本限制的放大器?还是民间借贷旧瓶换新酒?
企业只关心如何具体做,不太关心如何定义。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它确实是比较纯粹的,就是我缺钱了,在线发布一个资金需求,然后一些人在评估之后有兴趣,就投钱给我。它基本上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因为美国传统的金融服务很发达,基本上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所以,P2P所占的比重并不大,虽然lendingclub估值不低。
但在中国,因为传统金融是国有主导的,很不发达,刚才说过,想投资理财的人,和想贷款的人,都难以得到满足。以前也有地下市场,但风险太高。现在P2P出来之后,都嫁接到这方面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民间借贷越放在阳光下,其实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越健康。没有必要看成洪水猛兽,那是典型的维稳思路。当然,必要的监管还是需要的,
那么说到P2P网贷,您是如何看待日前传出的宜信公司8亿坏账风波呢?您觉得这件事对于P2P网贷的发展是否会有影响?
其实不能简单地把宜信定义为P2P企业,它从事的业务太庞大了,很多和P2P完全不沾边。
这件事情,对于P2P的发展,既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因为P2P和所有的理财方式一样,都是有风险的。必须让投资者逐步养成风险意识,而不是一味追求20%、30%的回报率。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有多少正常企业,能承受得起这样高的利益?除非以前炒房。
所以,这个行业在只有100万用户的时候,就泼点冷水,其实会发展得更健康。也有利于真正专业、透明的P2P平台,从中脱颖而,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
这件事就是提醒投资者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不能光看高收益。要看平台交易数据是否透明,风控手段是否完善,也要看具体项目的风险,不能一味地脑子发热。当然对于从业者也是一个提醒,野蛮成长的时代终会过去,你得想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儿。
是不是P2P就只做一个中介平台?这个本质是否就限制了它的发展?
也不一定,因为这个市场本身还在快速成长过程中。阿里巴巴也是做平台的啊,现在市值都已经过千亿美元了。也许P2P领域,未来也会出现千亿美元估值的平台。
说到底,老百姓图的就是一个安全,没风险。积木盒子如何保证这一点?
首先澄清一点,积木盒子不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我们只是一个撮合交易的投融资平台。企业或者个人缺钱了,向我们提出贷款申请。我们的线下团队会对他们进行评估,同时担保公司也会进行评估。只要有一方通不过,我们都不会允许上线的。
上线之后,投资人的钱也是直接进到一个第三方支付账户,然后到借款人那边的。我们不做资金池,就是不把钱放在自己手上。
积木盒子的很多项目,都是有担保的。这个确实和美国不一样,没办法,我们信用不发达,只有这么降低风险。有担保公司的好处是,如果项目本身一旦出问题了,没办法给投资人还本付息,担保公司可以兜底。
当然,有些P2P平台说,我不用担保公司,我平台本身就可以兜底。但有些平台本身注册资金就只有几千万元,你怎么兜底?而象河北融投担保集团这样的国字号,注册资金有40亿元,怎么比?所以我们的回报率虽然可能不是最高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来投。
嗯,欢迎各位媒体小伙伴来积木盒子看看,收益绝对比这个宝那个包更靠谱。。。
关于移动互联网:“所谓连接的概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您在2004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亲历互联网这八年。那会最有名的几个人还是丁磊,陈天桥和张朝阳。那么到今天,又十年过去了。您是如何看待这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变化的?
我写过么?忘记了。。。
我个人最大的感触还是互联网变化太快啊,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甚至偶然性。真的,永远不要轻易预测,否则否定什么。你回头看,或许可以看十年。但你朝前看,能看几个月已经不错了。。。
您是如何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您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还将会从哪些方面改变世界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是一次彻底的颠覆,而不仅仅是屏幕大小的变化。所谓connected的概念,连接的概念,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我记得曾航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时候,曾经专访过口袋购物的创始人,里面有很多洞见,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不管是基于位置的,还是社交的,很可能都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未来是条不确定的路,谁也不知道怎么去走。
关于万能的媒体小伙伴(公众号:wnmedia):
建立初衷:万能的资源对接平台,助你生活、工作、创业、投资步步顺风顺水。引爆流行,辅助决策,让您的执行力提升百倍。真正的全媒体平台,接你所想,链你未来!
人员构成:(已有1500位小伙伴,想加入请联系微信:laoyapi 微博:@老雅痞)
30%的知名市场、公关人
30%的知名纸媒、网媒(编辑、名记、自媒体人、著名写手)
30%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投资公司(LP、GP)
10%的大佬和老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