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OpenStack社区有几件大事发生,其中之一是Nebula公司倒闭,哀鸿一片。还有思杰回归OpenStack技术社区,有技术人员连挖苦带讽刺,大概说思杰自己的ClouldStack做不起来,看到OpenStack如此火热,又回来。加上前一阵红旗在中国推广OpenStack,引来阵阵喝彩。
原本OpenStack是朝着AWS的方向去的,试图取代AWS的技术路线,成为云计算(尤其是私有云)的基础架构。现在看,OpenStack要完全成熟,恐怕要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首当其冲就是解决技术难题。
1.商业问题和技术问题有关系
再次重复一下Nebula的倒闭问题。倒闭具有象征意义,原因是Nebula为“元老级别”的公司,参加过OpenStack社区最早的技术开发,也是早期最核心的贡献者之一。它倒闭的原因有几个原因,产品失误、方向错误;资金断链;用户群没有培养起来,进入太早等等。
正如所有技术都有上升期那样,OpenStack在上升时期,有Nebula这样的黄金团队创业。它的倒闭也预计着上升期结束,进入技术下滑期,也就是老老实实做事的阶段,淘汰了一批不适合的厂商。
这不,正由于OpenStack社区的持续壮大,原来搞硬件、软件和开源的公司全部加进来。思杰也“二进宫”加入,看重的是OpenStack的影响力以及技术的影响力。
但是,不要乐观。
2.社区是博弈的后果
OpenStack不是产品,是技术框架。这好像是给你了一个图纸,告诉你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位置,接下来就靠厂商自己搭建和维护了。好处是,在这个框架中,只要遵从一定的标准,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完全解耦,不一定绑定一家产品。
社区有超过180家公司和3300个开发者,各自有目标,都想借助这个框架为用户搭建私有云。大的方向是一直的,各自有如意算盘。怎么说呢,大公司都想成为白金会员,自我制定标准,能控制未来走向,对自己的商业利益有益。
小厂商呢,希望少出力,多借助成型而且“免费”的框架,直接为用户服务。
这就造成OpenStack实质是大厂商“博弈”的后果。比如,红帽让Fedora17来支持OpenStack,但主流和新产品还是自己控制运营的。微软的虚拟化框架Hyper-V,对微软来说,“确保OpenStack重新支持Hyper-V”是最重要的。
这都无可厚非。好处是,这个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广泛支持主流技术。不好的地方是,实现路径和商业诉求有矛盾,推进速度太慢。
3.技术始终是门槛
由于厂商众多,发行版本众多,在这个博弈下,造成OpenStack有各种技术上的难点。
.OpenStack在集成性、扩展性和稳定性上还远远不足,如果要选用,需要一支专家队伍帮助实施。例如在社区中被吐槽最多的升级问题——Nova,Swift,Cinder和Neutron分别使用各自的数据库存储配置信息。
OpenStack缺乏完整性。OpenStack只能提供计算、存储、网络三种云产品,如果客户需要大数据能力,必须自助搭建Hadoop集群。问题是:“谁能够打通OpenStack和Hadoop之间的账户、安全、管理运维和监控体系?”
OpenStack不能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保障。客户拿到手的只是散落的“框架”和组建,必须手工将多厂商、多版本的功能集成起来。
OpenStack缺乏通用的基础版本。比如,OpenStack可下载的厂商定制版有20多个。客户根本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版本,更不要说在不同厂商版本之间组合、混搭、迁移了。
4.卖硬件还是卖云运营?
除了技术难点,在商业问题上,各个厂商的方案也是差别较大。
比如戴尔最新推出了OpenStack的解决方案,戴尔的官方发言人说,“方案Crowbar95%是开源的,但戴尔保留了一些配置的绑定,在Crowbar的架构当中,这些软件包存在单独的协议,所以要获得这些绑定你需要购买戴尔的硬件,我们希望客户在戴尔的硬件上运行OpenStack。”
这也可以理解。在现在云不成熟的状态下,卖硬件还是最赚钱的。
当然,除了卖硬件,还有支持和运维服务,这将是OpenStack日后运营重点。因为从技术角度说,用户如果不是大的集团,没有技术力量的话,很难运营和维护、开发OpenStack的,而中小型用户,基本都去公有云了。
至于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业态来说,现在混合云的呼声最高,私有云基本被T出市场。
现在看部署私有云基本是失败的,如果加上OpenStack的复杂度,这种失败的机率更大。而混合云的好处是,能基于业务来构建云的形态,而不是固守在“私”还是“公”上。
5.慎重再慎重
所以,本文从OpenStack社区入手来分析,并没有重点提出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的技术实力。从大方向来说,混合云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而跨越了技术难点,OpenStack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照目前的态势来看,OpenStack只有在大公司之间不断磨合,博弈成一个正常的、动态的机制,才有利于产品的成熟,才有利于真正开源的发展。
至于用户,还是要看自己的规模、技术实力、以及未来的业务方向,千万不要为了开源,为了云而上OpenStack,否则最后的烂摊子需要自己收拾,厂商才不会管这么多。
一句话,对于OpenStack的应用,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注明:本文是大数网原创文章,作者吴玉征,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