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2014上半年,谷歌用于收购的支出达4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还多。文件显示,谷歌上半年收购支出中有32亿美元用于收购在智能家居设备商Nest Labs;此外的10亿美元则用来收购其他公司。而去年同期,谷歌的支出只有13亿美元。
2014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的交易更受瞩目。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市场重大完成交易中,阿里巴巴与优酷土豆、高德软件、文化中国的交易规模分别达10.88亿美元、11亿美元、62.44亿港元。在过去的半年内,阿里巴巴的并购交易涉及互联网、IT、文化传媒、物流、足球等多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至6月,阿里并购的公司超过12家,并购总额接近人民币300亿元。
单纯从收购的金额来看,谷歌似乎没有阿里多。但这组统计数据还不包括谷歌耗资10亿美金收购家居视频监控公司Dropcam以及微型卫星初创公司Skybox Imaging。两笔交易在2014上半年并没有正式完成,因此也并没有被计算在内。如果算上的话,谷歌在上半年的收购金额就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全球最大和中国最大的这两家公司,在上半年各豪掷300亿资金收购,背后的原因各是什么?是否有殊途同归的目的?
先看看谷歌。其上半年的大部分资金是用于收购智能设备公司Nest,这是谷歌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收购案,仅次于它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部门。此次并购,说明谷歌开始布局智能家居,这或许会给世界带来颠覆性变化。Nest是一家智能设备公司,现在的产品有智能控温器和智能烟感器,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对于一直走在科技前沿的谷歌来说,Nest无疑让它的智能家居,抑或物联网计划更高调、更明朗。
谷歌今年的I/O大会,这种野心更是昭然若揭。这次大会可以说是谷歌未来布局的战略开端。如今的谷歌,涉及了汽车、健康、可穿戴、智能家居、客厅等领域。Android已经为谷歌创造首个10亿用户,而下一个“10亿”,或许就始于本届I/O大会。与苹果WWDC的“吝啬”不同,谷歌一口气推出了包括全新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L、车载系统Android Auto、智能手表系统Android Wear、低价安卓手机参考方案Android One、Android TV等多项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软件生态链,从移动设备到穿戴设备,再到智能家居,甚至是汽车,打造完整的服务平台。
所有的这些,对于谷歌来说,其实就是他们一直不愿意公开承认的“去搜索化”。搜索,是谷歌发家的核心,但现在的谷歌,却不想仅仅只做一家搜索公司。去搜索化的第一步,就是智能领域。
再看看阿里。如果说谷歌的“去搜索化”是遮遮掩掩,那么阿里的“去电商化”则透明了许多,尤其在于阿里美国上市的前夜。据阿里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零售市场的商品交易总量从2013年同期的5290亿元降至4300亿元。同期阿里的毛利率也从上年的51.3%降至45.3%。在许多研究机构看来,国内的网络购物市场已经逐渐趋向稳定。例如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实物2C电商交易规模增速已经进入20%~30%区间,该增速还将继续下降,到了2017年,该增速将跌至17.4%的水平。
需要讲故事的资本市场,就迫切需要阿里能够展示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想象空间。于是,“去电商化”就是阿里急于给自己打上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怎么打呢?对于手握大量现金的土豪来说,收购无疑是一个短平快的手段。
一个需要“去搜索化”,一个需要“去电商化”,一家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一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走上了同一条道理,在过去的上半年,各各挥舞着大把钞票,大肆展开收购。
通过十数年的耕耘,占据了各自领域绝大多数的份额后,巨头们就变成了“寡头”,越来越孤独。越是孤独的人,危机感就越强。“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张楚的歌如是唱着。于是,巨头们拿着巨额彩礼不停地恋爱着。巨头们的危机意识,不仅让其以收购直面竞争,还让其通过收购进行超前布局、先行先试,试图成为科技领域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