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亚马逊AWS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终于取得实质进展,根据光环新网发布的公告,亚马逊授权光环新网依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向中国客户(北京区域)提供并运营AWS云服务,并向客户承担相应责任。都说好饭不怕晚,在入华将近三年之后,亚马逊AWS才落地中国,在可以用“抢食”来形容的云计算这场盛宴,亚马逊AWS确实有些姗姗来迟了。
不过在全球而言,亚马逊AWS市场领导者地位可谓稳固,在Gartner的竞争者象限中,只有微软可以与亚马逊AWS较为接近,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相比较而言都有不小的差距,不仅如此,由于亚马逊AWS在云服务领域布局较早,截至今日已经形成了广泛产品线和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对于用户如何大规模地使用公共云服务有着丰富的经验。
根据Gartner报告显示,如果按照2015年IaaS和PaaS230亿美元的规模,每年30%的增长率,2019年这两个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656亿美元,2024年则将达到2435亿美元。而在中国市场,云计算经过多年的积累和酝酿,已经开始进入状态,众多业内人士都表示,2015年可以看作是云计算市场的元年,2016年则会进入深入发展和整合的阶段。
如今,亚马逊AWS携全球市场之威,角逐中国市场,未必不能重演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只是,这一过程将注定艰辛。
光环新网合作并不完善
从以往国外巨头角逐中国市场的历程看,直接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正在被选择中国市场本土合作伙伴开展深入合作所取代,微软、IBM、英特尔等都在积极通过这种方式深度挖掘中国市场,这些还都是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数十年的跨国企业,对于亚马逊AWS而言,牌照、市场环境以及开设分支机构所面临的发展等问题,同样可以透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来解决。
光环新网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家企业本身就在云服务领域有着比较深的积累,可以快速嫁接亚马逊AWS的云服务,并帮助其在中国市场落地。但从亚马逊与光环新网的合作协议看,双方只是在北京区域提供相应的云服务,这一区域限制将制约亚马逊AWS进一步的市场拓展。
不仅如此,亚马逊AWS和光环新网在后续的云服务落地过程中依然会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亚马逊AWS的云服务如何和光环新网现有的云服务相互独立推进,不互相掣肘;在人员、市场、产品、服务等方面如何互相配合,以达到最好的磨合;未来,这一合作如何在云服务的区域限制上进一步扩展等都需要解决。
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过去,曾经有众多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遭遇过本土企业的狙击,尤其在科技业,从早期雅虎中国遭遇四大门户的竞争到Ebay在中国遭遇淘宝等的竞争而最终遭遇滑铁卢,再到今天Uber在与滴滴出行的竞争中最终选择双方合并,科技巨头们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中往往会遭遇不小的竞争压力。
就云计算领域而言,尽管Saleforce在美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但在中国市场其拓展并不顺利,除了中国用户对于SaaS服务模式的认知和需求不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本土市场有着众多的SaaS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多是创新创业的小企业,但Salesforce作为巨头也依然占不到便宜,其在中国市场的光环甚至盖不过他们。
亚马逊所专注的公有云领域同样有类似的问题,在中国市场,有着众多的中小云服务企业,他们产品虽不十分完善,但凭借服务的贴心和产品的灵活性、更了解中国企业需求等方式赢得了不小的市场;不仅如此,在云计算市场,不管是传统的如微软、IBM等跨国企业,还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加大在云计算市场的投入,再加上华为、联想、浪潮等科技巨头,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竞争之激烈,任谁都讨不到便宜,亚马逊AWS同样也不例外。
姗姗来迟的代价
对于亚马逊AWS来说,其在中国市场的压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迟到。亚马逊AWS从最初的高调亮相到今天依然只是初步落地,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近三年,在云计算这样的新兴领域,三年的时间甚至可以见证一个细分领域的几度兴衰,相比较亚马逊AWS的姗姗来迟,其他云服务企业已经开拓中国市场多年。起点虽高的亚马逊AWS正面临起步较晚的尴尬。
不过亚马逊AWS也并非没有机会,云计算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培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企业所接受,而一些新兴的行业和领域更是对云计算情有独钟,如果按照2015年是中国云计算市场普及的元年来算,亚马逊在今天进入中国市场也算是赶上了这一拨。
正所谓好饭不怕晚,尽管在科技行业迟到意味着先机的失去,但后来者居上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亚马逊AWS同样具备这样的机会,只是这不仅取决于亚马逊对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决心,也取决于其在中国市场落地过程中在运营上的具体执行策略。事实上,对于Uber来说,尽管Uber中国与滴滴出行选择了合并,但它作为市场的后来者,能够生生从滴滴手中切下一块蛋糕,并最终在合并过程中争取到了不小的权益,Uber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是成功的。
本文为科技新媒体“常言道”(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彦。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