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微信即将推出的消息这两天来传播甚广,有人说这将改变现有企业移动办公市场,也有人说这是微信在拉拢企业用户的新举措,还有人认为这是微信意欲遏制阿里钉钉……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不过笔者这里却十分想问一句话:在社交如此过度的今天,如果企业微信上线,你的上司、同事随时都能够企业微信找到你,跟你沟通工作事宜,你感觉如何?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邮件、QQ的普及让沟通变得更加没有障碍。那时候笔者刚刚上大学,在大一的时候还经常帮助班上的同学去班级信箱里取信,一封封贴着邮票的信寄托了多少高中时代的情谊。这一切在QQ、手机等沟通工具普及后急剧减少,及至大学毕业,就再也收不到手写的信笺了。
时代在进步,沟通的方式也在进步,传统的鸿雁传书早已被丢进了时代的故纸堆里。可是,沟通便捷了,却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很多旧时的好友都互相加了微信、留下了对方的手机号码,但有多少人微信我们曾经主动打过招呼,又有多少人的电话我们会主动拨通?这就如同常在一个城市生活的人,总想着这个城市的一些名胜古迹总有时间可以去,即便生活了很多年,却依然没有去。
或许你会说企业微信是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但在社交严重过度的当下,又有多少人乐意享受这种便利呢?
进入互联网时代,短短十几年时间,人类就从信息匮乏期进入信息过载期。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借助互联网与智能手机,人们自认为更加“消息灵通”的同时,面对海量庞杂的信息,也更加“无所适从”和“不堪重负”。不仅如此,在信息过载、社交过度之后,社交焦虑也逐渐显现:不断刷新朋友圈、晒朋友圈成瘾、反复听已发送的语音消息……于是,“周末不插电”、“下班时间不看手机、不看微信”等成为新的生活选择。
事实上,在企业微信还没有发布的今天,微信早已经成为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其在工作中的应用颇为微妙:这样一来,有人因为抢了老板的红包被辞退,理由就是上班时间不工作刷微信;有人尽管不喜欢公司或者项目组的微信群讨论,但却不得不时不时冒泡以示存在;有人即便在深夜或者是周末,还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努力工作的样子,向同事展示自己的敬业。
如此种种,似乎表明了微信早已经兼具了生活和工作的用途,企业微信能把微信的生活和工作用途彻底分开吗?起码,这提供了一种分开的渠道。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是生活的移动互联网化显然并不可能,企业借助移动协同工具迈向移动互联网化同样是必然趋势,这也是近年来这一领域持续火热的原因所在。以阿里钉钉、纷享逍客、imo班聊等为代表的移动办公厂商不断涌现,迅速催热这一市场,微信自然也不甘人后,企业微信同样为了解决企业的移动办公难题。
凭借微信强大的用户基础,以及微信这棵大树巨大的影响力、技术实力、运营能力等,企业微信不愁没有用户。只是,企业微信一出,这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啊?!(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彦)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