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之前,很难想象仅靠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麦,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自我才艺展现,就可糊口养家甚至大富大贵。如今,网络直播俨然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产业之一,源源不断地才艺青年加入其中,期待成为“网红”一夜暴富。秀场、游戏直播等“一对多”的网络直播模式也催生出所谓的“暧昧经济”、“天价主播”,所谓的“一对多”即一个主播面对多个观众,以个人的才艺展示来赢得观众的认可,并通过观众赠送的虚拟礼品来实现营收。而随着网络直播的持续火爆和不断发展,“多对多”的直播模式出现并迅速升温,成为今年视频直播行业发展的一大特征。
“一对多”模式发展遭遇瓶颈
最近一份“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火爆网络,国民老公王思聪成为首席网红,迎来众多网友围观热评,广告圈、段子手、影评人等各路达人一一上榜。其实流量巨大人气高涨的网络直播平台也一直是网红的最主要诞生地,比如以游戏直播而火遍网络的Miss,今年年初就以3000万的天价签约虎牙直播,而且一签就是三年,创下游戏主播新纪录。
(图注:YY旗下虎牙直播“一对多模式”)
据业内人士透露,像Miss这样的主播并非个例,邀请一线网红上直播,一个小时的费用差不多在1~3万,这还不包括网红在直播期间获得的虚拟商品分成,因此,算下来,有的平台一天光网红邀请的费用可能就达到百万。而这样的投入,对平台方的回馈同样也是巨大,网红的吸粉和增量效应也是相当明显。
(图注:六间房“一对多模式”)
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就是因为目前网络直播多采取“一对多”模式,即一个主播面对多个观众,主播的魅力对整个用户群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一旦主播跳槽将对平台产生致命的打击,对平台的稳定性产生致命威胁,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平台哄抢签约当红主播的原因所在。但又因主播对平台稳定性构成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让平台对主播的包装推广陷入了矛盾纠结之境,以至于使很多直播平台发展遭遇瓶颈。不仅如此,随着网络直播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一对多”的模式出现审美疲劳,互动性降低的现象,迫使直播平台开始寻求“转型”。
“多对多”直播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
9158是坚持“多对多”模式无数不多的直播平台之一,竖屏、多对多连麦功能造就了其持续的高活跃度,甚至以多个主播和多个用户同时互动,并以多个主播之间的互动协作关系而衍生出了家族概念。这样的模式就不会产生过度依靠某单一主播的问题,将主播的流失对平台的影响降至最低,转而将用户的粘度吸附在“家族”层面,不管有多少主播离开,平台依然可以保持运转。除此之外还会产生主播间的“传帮带”效应,为主播的培养、成长、淘汰创造了条件。
(图注:9158平台“多对多”直播模式)
其次,用户体验层面获得质的提升。传统的“一对多”模式,在用户量较多的情况下,互动就会出现诸多问题,不及时、忽略、错漏等现象不可避免,这对用户的热情是个极大的伤害。而“多对多”模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主播间可以产生互动,增强整个直播节目的可观赏性,还可以使更多的用户和不同的主播产生互动,用户直接上麦和主播互动,极大提升用户的体验和直播节目的粘度。
移动直播也将尝试“多对多”模式
网络直播移动化成为众多直播平台主要的发展方向,并诞生出像花椒、趣播、光圈直播等一大批有趣的移动直播平台。目前的移动直播大致分为两块,一块是纯移动端的产品,一块是移动端和PC相结合的产品。相结合的产品是指把现有的平台向移动端移植,新浪SHOW、9158就是如此;另外一块是移动端的直播,移动端的虚拟KTV平台、欢唱、水晶直播以及欢聚时代的ME直播等,他们的共同点是主播和用户全部都在移动端来做。尽管这样拜托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主播的碎片化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但同样存在传统网络直播的“瓶颈”问题。
(图注:游戏直播平台“一对多”)
之前碍于移动网络的“蜗速”,移动直播多以“一对多”为主,即使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催生的像花椒、趣播等产品还都保持着“一对多”的模式。而随着4G的普及,移动网络带宽和速度的提升,“多对多”的直播模式也将迅速在移动直播平台落地。虽然目前移动端直播的利润不是太高,但随着手游产业的高速增长,移动应用的使用频次以及广度的不断提升,移动端的视频直播产品也在疯狂地增长,甚至会产生多场景、多角度联合直播、跨区域联合直播等新玩法,真正激发“多对多”直播模式的商业价值。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