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16)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据悉,本届AWE规模较往届更大,展示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同比提升达40%左右。在“互联网+你的家”的主题之下,参展产品也不仅局限于传统家电、视听、数码、通讯等消费电子产品,很多企业还带了互联网+下的智能家居战略来参展。其中海尔在9日举行的品牌发布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全开放、全透明生态体系,以“真诚”破局智能家居市场,在强强集结中独占鳌头。
家电业供给侧改革,本质上解决的是“供需错位”
受全球经济下滑与房地产市场回暖缓慢等大环境影响,当前国内家电行业面临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供给体系却呈现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特征。这说明,市场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问题,这一问题是当前家电行业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也是家电市场供给侧改革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妨对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梳理:首先,供需错位主要表现为家电产品与消费者真实需求严重脱节,导致无效供给产能过剩,而有效供给不足。继而导致市场上家电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竞争加之去库存压力加剧价格战等内耗。受去库存压力等因素牵制,智能家居市场推进缓慢,高端智能产品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而供需错位的原因则在于供给结构与模式的陈旧,传统家电企业的转型速度没能跟上线上市场的增长速度,这又给电商渠道的假货问题提供了土壤。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家电行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去库存压力巨大,二是电商渠道假货问题严重,三是智能家居产品推进速度缓慢。
缕清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与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家电行业的问题,才能够顺利展开家电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但在过去一年的转型过程中,许多传统家电企业却暴露出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转型诉求强烈,但却缺乏具体的有效的实施路径和模式,没有建立起柔性化的生产体系。供需错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此情况下,行业巨头的海尔的解决方案给家电产业带来一些启示。
海尔的生态体系零距离对接用户需求
所谓互联网生态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通过跨界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关系圈扩展,打破工业化时代下产业边界和颠覆传统商业生态模式,实现链圈式价值重构的生态体系。而海尔的生态体系总体上看可以归结为:对外智慧家庭,对内互联工厂。
前者以U+智慧生活平台为核心满足用户个性化、智能化、高端化需求。后者则从家电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与用户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机器、生产线、产品、用户之间的实时互联。
首先,在智慧家庭方面,海尔基于U+为智慧生活平台,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和服务的品质化。海尔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重金,并将技术成果大胆地用于产品中,在海尔的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中能够看到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事。U+智慧生活平台可实现在线下单、订单状态可视化以及售后的一站式服务。U+不只是智能家居产品实现互通互联的入口,同时也是一个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用户的购买、使用、售后管理等需求均可一站实现。
其次,在互联工厂方面,海尔以“互联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零距离对接用户需求,破解供需错位难题。海尔互联工厂实现设备与设备、人与设备、前台用户与工厂、工厂与后台等多个环节的智能互联互通。并将生产过程与用户需求零距离对接,实现定制化、可视化生产。从大规模生产到定制化生产,海尔互联工厂实际上顺应了从规模红利到需求红利的转变。
在众多家电厂商中,海尔之所以能够在市场骤变之前率先做出转型举措,并在供给结构改革上取得一定成果,离不开对时代变化的清晰预判,而转型策略的奏效也进一步验证了当初所做判断的前瞻性和正确性,如此我们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海尔为何选择生态化发展。
从整个家电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的时代特征来看,海尔再一次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其平台化、生态化的发展策略奏效也验证了其早前作出的判断正确。平台化是生态化的基础,生态化则是构建自身壁垒的必由之路。海尔在过去一年的表现足以让本次AWE的竞争对手们感到震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