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3月7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
拟重组科学技术部,在强化宏观管理职责的同时,将一些具体行业的职责下放到农业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
同时,拟成立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建设。
两大重磅顶层规划的背后,透露出同一个趋势——我国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那么,此次改革将如何发挥作用,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型举国体制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前二。如何保证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助推器。对此,国家层面早已展现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坚定决心。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
此次国务院两个机构的重组和设立,正是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举措之一。这表明国家正在从部委改革着手准备发展数字经济,统筹数字中国发展蓝图。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科技部的具体变化包括:
加强科技部推进国家新体制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等职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强化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监督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保留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学研结合、区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监督评价体系建设、科研诚信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科技奖励等。
科学技术部制定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农村科技进步的职责落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组织制定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负责。科技部将组织制定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技术中介组织,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科技部引进国外情报工作职责划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划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组建国家数据局的方案则提出:
国家数据局负责统筹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建设等工作,由国家发改委主管。
中央网信办承担研究制定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开发利用共享国家重要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跨行业、跨境交流。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改委承担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落户国家数据局。
总体而言,两个机构的重组和设立,一方面可以解决国内数字中国或者数字经济建设的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机制体制保障,对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五年两次重组科技部“瘦身”推动体制创新
事实上,这并不是科技部第一次迎来改革。
2018年,国务院就曾重组科学技术部,提出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科学技术部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改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而本次机构改革,科技部机构“瘦身”明显,具体的管理职责有所收缩。研究经费以外,具体行业的科技政策制定,也回归任务导向型的部委。
多位科技政策专家认为,本次科技部重组的力度非常大,但“瘦身”不代表科技部被弱化,恰恰相反是要强化科技。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认为,通过这次改革,理顺了国务院不同职能部门的关系和细分职能,有效避免了多头管理,各个机构实际运作的效率会有明显提升;施政、决策的过程会更加顺畅,避免各种梗阻现象的发生;在应对各种问题时会更加迅速,应对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迈上新台阶,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也将会更强。
“另一方面,新的改革议案更加强调科技部对全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统筹协调职能,重点承担宏观及部分中观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具体相关产业、行业的细分管理职能划归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整体来看,不同部门间职责分工更加清晰、更加明确,新的分工更有助于科技创新发展事业中具体工作的推动和落实。”关成华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也认为,以前科技部承担了很多事务性职责,此次重组方案把这些职责划入其他部门,让科技部主抓更加宏观的布局设计,能更好发挥国家体制优势,筹划组织战略研究,更容易统筹全国的科技力量。
同时也有专家认为,科技部五年内两次重组,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直接体现,但也折射出国际环境的变化。
教育部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科研方面过去我们是跟踪模仿,技术则以引进为主,我们的经济还能够快速发展,现在国际环境有压力,我们必须得自己研发。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也认为,中国科技发展最大的一个难题是从引进吸收、跟踪跟进跃升加强基础研究、追求原始创新,实现自立自强,摆脱被“卡脖子”的困境。
“最关键的一个变化是科研的难度陡然增高。抄作业容易,在无人区探索非常难。如果说引进吸收、跟踪跟进的科研难度是1,自立自强、原始创新的科研难度不是增加了3倍5倍、10倍8倍,而是陡然增加了100倍,甚至更高。”刘益东说。
可以看到,本次科技部机构改革,就是要更好发挥国家体制优势,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多新动能。
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
数据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要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2022年12月“数据二十条”的出台,明确了坚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这一主线,初步形成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
本次组建国家数据局,无疑是国家对实施数据发展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彰显了国家对落实‘数据二十条’的精神、原则和举措的战略安排,顺应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业内专家看来,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破解目前数据流通利用的困境,快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马颜昕表示,数据管理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过去是分散治理,涉及网信部门、工信系统、发改委、国务院办公室电子政务办、公安部等,这导致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各个环节。
“现在,国家要大力建设数据要素市场,此前分散的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痛点,无法适应这种需求。组建国家数据局是想由其主导推进未来的制度构建和相关投资建设”,马颜昕说。
总体而言,由国家数据局自上而下统一协调推进各项基础制度建设,有望加强数据要素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
一方面,提高国家对数据交易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用专业化的部门来推动数据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是通过高权限部门的方式,增加制度和政策间的协同性,打通数据链路,实现数据整合,进而加快数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夯实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基础。
换句话说,国家数据局的设立,将推动整个数据产业乃至数字经济步入一个快车道。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组建国家数据局将对大数据基础产业,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清洗、预标注等产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数据应用层面的大数据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数据支撑的算力和算法领域也有助推,算力包括终端算力的智能芯片和云端算力的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等,未来ICT设备产业将因此受益。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广聚认为,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数据生产要素的重视,意味着数据要素市场将迎来快速、有序发展的黄金期,为联通数科这类数字科技型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联通数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具备国内领先的海量级大数据实践经验,在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领域保持行业领先,未来将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助力国家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电子云助理总裁冯进也表示,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将进一步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其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也将以国产化软硬件为基础,去搭建一个云化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倾力打造的云计算品牌,正依托中国电子完善自主计算产业布局和高效开放的市场机制,打造自主计算体系系统输出平台,为国家重大工程、政府及关键行业提供数据时代的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并未提及国家数据局和地方数据管理局的具体关系,这些地方机构如何与国家数据局来协调,以及国家数据局如何与网信办、国办电子政务等部门分工协调,都还有待进一步细则的出台。
结语
“数字中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正在成为我国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此次科技部新职能的明确,国家数据局的设立,将在体制机制上形成支撑,更为有力的落实和执行国家重点战略。当科技创新号角再次吹响,我国科技实力有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