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月21日),谷歌宣布从8月1日起将会陆续关闭Google+Photos的相关服务(最先关闭安卓平台的服务、然后是网页服务、最后是iOS平台服务),为其在今年5月发布的GooglePhotos让路。用户们可以从Google+Photos中下载以前上传的图片,即便不立刻使用GooglePhotos,用户在Google+Photos上的图片也会一直储存在云端。同时用户还可以使用GoogleTakeout功能导出图片。
谷歌的社交网络Google+从诞生起就不断受到来自用户和媒体的争议,一路走来并不顺利,回顾Google+Photos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波三折,直到现在的关闭,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下面就从Google+Photos的关闭说下Google+为何逐步淡出了公众视野。
Google+为何逐步淡出了公众视野?
来自Facebook的竞争压力
一方面,Google+将太多精力放在了与Facebook竞争上,忽视了自身创新。其实最开始从界面功能操作上来说,Google+具有一定的优势:界面设计时尚简洁、以圈子为核心的范围可控的内容分享机制、强大丰富的图片功能。但是时间久了也会发现,Google+发展的着力点并不在产品的创新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升,而是着力在如何与Facebook较量,后面的Google+因此也越来越Facebook化。Google+早期可以以新事物的形象吸引部分用户,但是后面创新性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用户黏性,用户的社交需求很快就转回到Facebook上面。尽管Google+努力在赶超Facebook,但最后不但没有竞争过对手,反而迷失了自己、疲于奔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Facebook抢占先机,在移动端增长迅猛。Facebook较Google+更早进入市场和用户行为中,已经占了先机,用户习惯是很难改变的。目前用户市场更多地是被移动端覆盖,Facebook拥有大量的移动应用,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移动领域。而Google+在移动端的发力晚不说,着力点也落在图片的相关上面,社交领域一再错失时机。
铁腕政策强行推广
面对来自Facebook的强大压力,谷歌在推广上面做了很多“努力”:把Google+捆绑式的硬塞到依赖Google服务的用户那里去,强制Gmail及Google其他产品用户注册Google+等。谷歌为了加强Google+的绑定作用,实行的一系列强硬粗暴的推广手段让用户感觉到了明显的强迫感,在用户体验上大大折损。Google+对用户施加的任性的强制性行为,使很多用户对其敬而远之,导致用户更少。
产品定位模糊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
Google+虽然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但大多数用户对Google+的社交网络功能并不感兴趣,用户对google+的使用更多地是Gmail、GoogleDrive以及谷歌所有的其他应用上面。
Google+虽被定义为社交产品,但是其实际的社交属性却很弱,在用户使用和体验上体现不出核心功能。而且相比较于Facebook在移动端、社交领域的发力,Google+却专注于高分辨率的照片,尽管这能够带来非常棒的桌面体验,但是对其移动业务和社交化却没有帮助。
所以尽管谷歌努力想让Google+社交化,但是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随着核心功能的剥离和定位的模糊,其社交性正在逐步被边缘化。
另外,2014年4月,Google+之父VicGundotra从公司离职,Google+内部发生重大的人事变动,这也使Google+的部分职能被剥离,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GooglePhotos或许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Google+Photos的关闭也预示着一个阶段的结束,Google+不是主流社交媒体,要特别受热捧的社交网络难度大,也很难再赶超Facebook或Twitter。但是Google+也并非完全失败,个人认为GooglePhotos也是另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自从谷歌从今年三月开始拆分Photos图片分享和Streams信息流服务时,情况已经比以往好转很多。谷歌将业务分版块集中运营还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好地延续有价值功能的运作。对谷歌这样一个庞大体量、已经形成坚实的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群的企业来说,谷歌的其他应用还是可以为Googlephotos带来一定的用户。
对Google+的运营和推广谷歌明显操之过急,过于焦虑而导致失重。有了之前的教训,谷歌此次在移动端的GooglePhotos应该会有所改善。目前谷歌将Google+中有价值的业务拆分出来独立运营,用户体验更加顺畅,各服务的目标人群定位也更加精准,如果后期不引入强制捆绑政策,以用户体验为主,开展有效的推广战略,凭借谷歌优秀的图片技术体验,在用户心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应该是很快的事情。
本文为百略网(ibailve.com)旗下自媒体“互联网头条”(微信ID:wwwtoutiao)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