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不
现如今,关于商业、公司我们提到最多的东西,除了“互联网”“大数据”“IP”这样的类可视物,恐怕就要属“转型”“整合产业链”这两个带有学术色彩的虚拟词汇了。同理若在电影圈,非严格地说,韩寒、郭敬明们跨界当导演也算是另一种“转型”。而相比较于目的简单以图“赚快钱”的他们,由王中军、马云们这类纯正商人主导的大型上市公司也马不停蹄纷纷转型的根本原因,仅用“赚钱”解释恐怕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在很多外界人士看来,对于某些公司的频频转型,马云们的“梦想说”和“社会责任说”根本不具备说服力,更有一群激进分子直指它们分明就是披着“情怀”外衣的“野心说”。
说实话我曾是这种论调的坚决拥护者,可当我对真实的影视行业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时,我不得不承认,有时华谊、阿里们的“另类”转型与疯狂扩张,真与王中军们的野心无关。
谈到企业转型就绕不过两个词——“理由”与“目的”。有人把它们笼统地称之为“钱”,我表示赞同,但随后我把它们的本质进行了更为科系统(本人认为很系统)的总结。按照文艺的说法可将它归结为两个词——“理智”与“情感”。对号入座成白话文亦可称作“赚钱”与“少量的野心,大剂量的无奈与恐惧”。
钱包作证,这不是为了洗白他们!提出这种说法,真是基于事实和良心!
影视公司“转型与扩张”的必然原因:内忧+外患+主人的意愿
1、内忧:人才流失+内容难产+不明物的添乱
可以说不管对于影视圈还是其他行业,企业发展是否顺利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人”。义务教育更是告诉我们,出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所以对于造成现在多数影视公司频繁转型的主因必然是人才的流失。若从这一层面来看,华谊兄弟可谓是不得不提。
据了解,自2010年起周迅、林心如等华谊一线艺人的纷纷离巢,几年下来算上某些知名经纪人华谊出走的人才已接近70人。
而致使华谊不再如日中天的分水岭大概就是在2013年。这一年,华谊痛失了一位极为关键的人物——陈国富。关于这个人,外界可能了解不多,但在华谊内部内,乃至整个影视圈,他的地位也绝不亚于导演冯小刚。
在2013年之前,观众对“冯式电影”标配的认知大概只有葛优,可实际上做为冯小刚最重要搭档其实就是华谊的金牌监制陈国富。所以冯小刚多部叫好叫座的电影也都出自陈国富之手,像2004年票房就已过亿的《天下无贼》,2006年票房近2.6亿的《集结号》,以及内地票房总和超过8亿的《非诚勿扰1、2》。另外,他与徐克合作的《狄仁杰系列》,与高群书合作的《风声》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对于陈国富最值得一提的电影恐怕要数由乌尔善执导、由他监制的《画皮2》了。这部连破国内多项票房纪录的电影除了向外界输出乌尔善这个新人导演外,同时也释放了另一种信号——对于华谊来说,陈国富很重要。
到了2013年,为华谊效力7年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陈国富选择了离开。在面临众多一线艺人的流失、冯小刚的老去,新人多为稚嫩的情况下,陈国富的出走给了华谊不小的打击,因为这标志着以内容见长的华谊痛失了多张王牌。
宽容意义上讲,华谊兄弟的确算得上内地最为成熟、专业的民营影视企业,它始终以作品优质、队伍庞大的特性占据内地影视圈“一哥”的地位。可近两年你会发现,华谊的电影作品已不如往昔那么招人买账。可实话实说,“内容难产”也不单只是华谊一家的弊病。从宏观角度讲,这是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通病,有人形容这是种拿“IP”当做借口的懒病,对此我表示极为赞同。所以对于国产电影,那些坚守“内容为王”的影视公司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也始终深信,多年以来,看似稳如泰山的华谊兄弟,内里一定远不如外表呈现的那样风平浪静。当我们一身轻松地坐在影院看它出品的电影时,一定想象不到在此时此刻华谊的某个团队正与内与外进行这某种激烈的博弈,这种博弈就涉及到了前文提到的会有不明物的添乱,但这种“不明物”和大家以往理解的不一样,有关它的是某种敏感、不好说的问题,比如国家政策,比如广电审查,比如奇葩的合作方……
由此可以看出,当华谊这样的公司一做大,就必然得接受迟早要面临此类“内忧”的宿命时,“转型”便成了一种能变相缓解企业病灶疼痛的芬必得。所以不管是王氏兄弟率领的华谊军团牵手STX以求挺进好莱坞,还是与IMAX签约将新建3座巨幕影院,甚至是试水游戏领域,这里面多多少少掺杂的无奈,或许真与野心无关。
2、外患:好莱坞的强势+对手的放肆
有关“商业竞争”的话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从理智角度上人们往往热衷谈论复杂惊险、花样迭出的战略。其实类比得看,我更喜欢把这种企业竞争比作多人围棋对弈。
很多人认为围棋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但有趣的是,阐释问题本质也都能做到一切至繁归于至简。所以对弈的本质就是不管何种形式的布局最终都是殊途同归——通过吃掉对手棋子使自己地盘最大化进而赢得最终胜利,而胜利者只能有一个人!
一定有人觉着这种论调太过危言耸听,或许还要搬出好莱坞的六大公司。我很想先说抱歉,然后,你也知道那是好莱坞!人家有健全完善的电影体系!有科学规范的行业制度!白宫都不是奥巴马一个人说了算,你还要比吗?
所以对于近几年不再一家独大的华谊来说,对手除了同为早期上市公司的光线影业与华策、博纳等,做为后起之秀的乐视影业与完美影视凭借其强大的互联网优势与IP资源,更使华谊开始恐惧“老大”座位迟早变得不稳。
而从星爷与华谊的票房分账事件,我们又得知一个事实。别看一部电影票房能卖多少亿,但经过层层扒皮与瓜分,出品和发行公司挣不到太多钱。制作、宣发、院线、税务等一道道程序都是真金白银,况且也不是每部电影都能赚到钱。或许你又会问,那它们的财报为啥显示都在盈利?其实解释起来也很简单,商业的本质其实就是卖东西。你以为他们在拍电影,其实他们在卖东西,可他们真正卖的(赚钱的)还不是影视作品,是广告,是明星。
靠广告起家的王氏兄弟自然深谙此道,影视作品植入的广告价值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所以《大腕》这类电影的应运而生不无道理。而对于明星,在粉丝看来他们拍电影、做代言、开演唱会都一定很有钱。可事实是,钱最后都会到经纪公司的口袋里,真发财的明星往往不是自立门户就是搞投资,比如著名的star VC和范冰冰工作室。所以此类事件对于影视公司又可引申出一种信号——贩卖明星价值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同理对于以电商平台起家的阿里巴巴,面对同类电商(京东、聚美、美丽说、蘑菇街……)的激烈竞争,作为电商老大的淘宝、天猫竞争力也在逐渐减弱。所以马云建立阿里影业的目的,除了电影本身赚钱的这一主因,主要看中的就是电影所连带的周边效应。
我们都知道好莱坞最赚钱的不是制片公司,而是迪士尼。日本的第三产业发达,靠的就是动漫衍生品。所以马云将娱乐宝纳入阿里影业后立即瞄准了明星效应,相信除了昨日签约的邓紫棋,未来还会有不少当红炸子鸡的加入,卖代言卖同款卖演唱会门票这些一个也别想少。
反观马云这一批电影界的闯入者,我深表理解。因为商道本身讲究的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下几招险棋实在太难打开僵局。
另外使国内多数影视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的是,好莱坞更是盯死了中国电影市场这块肥油,从13亿票房的《阿凡达》到打破其纪录的《变形金刚4》,到再次打破纪录的《速度与激情7》,再到近日排片近九成的《复联2》,影院赚得盆体钵满的同时,相信不少国内影视公司已经开始恐惧。
在围棋中有种说法叫“未生”与“完生”,“未生”是指未坚持到最后就表示还未存活,剩下的赢家才算得上“完生”。就现状来看,国内所有的影视公司都还只是“未生”。
所以像华谊、阿里、万达等企业所谓的“转型”、“整合产业链”,只不过是为求存活的布局而已,难道求生也算野心?
3、主人的意愿
相信我,成功商人们的语言不一定都是华丽的,但精神世界绝对没有一个是空洞的,小买卖是为了赚钱,大生意可以称作事业,有事业心的必然有种执念,而这种执念必然存在美好的部分。所以我相信郭敬明也曾经文艺得很诚恳,马云的“永不言弃”也不是吹牛逼。可一旦涉及到商业的根本——利益时,“精神”这个词真的变得毫无可信度,所以人们嘲讽郭敬明的“为了青春”,也对马云的鸡汤演讲嗤之以鼻,不过这些都合情合理,因为是事实。
但辩证地讲,追求利益也不能全等于野心,商人的本质就是谋取利益这无可厚非。所以我反对“看那帮野心勃勃的家伙!真是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都不肯放过!”“圈钱的时候好努力,捐钱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这么积极?”这种对商人用社会责任和道德绑架的“诛心论”。造神的可是你们,为啥泼粪的还是你们?
所以,当听说马云拍起电影,王中军投建影院,王健林开做电商,贾跃亭转玩手机,对他们的这种“尝试”(抑或是“投机”),我并不觉意外,反而略感同情。我始终相信,肯做出这种风险极大又极易伤筋动骨的“尝试”的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难言的无奈。这种无奈也不能单用野心狡辩。
所以,真别觉着我这些所谓的同情和操心实在多余,不信你问问那些自己一手创立了大公司的BOSS们,每个夜晚真都睡得那么踏实?是否在某个时刻觉着自己其实没那么牛逼?有没有过“去他大爷!再多钱老子也不挣了!”的歇斯底里?
可问题是,王中军们,你们都走到这儿了,还能回头吗?
本文系“不止电影(微信ID:buzhim)”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本帐号可扫描以下二维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