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还在一家运营商工作,每到315晚会整个部门兴师动众,安排专人加班收看该节目,不加班的同事需保持手机畅通,随时待命。能够有这等觉悟,是因为公司此前曾经因投诉成为315晚会关照的对象。企业重视公众形象,关注这样的一场随时可以让自己中枪的晚会,无可厚非。好在过去几年那个部门都侥幸逃过315晚会一劫,不过今年却成为了“骚扰电话”这一案例的当事人。
一家媒体集中精力,年复一年地针对“消费者权益”这一公益事业长期斗争,不计回报,好像真的做起了人民的公仆,这需要很大的毅力,还有情怀。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美国消费者维权媒体《消费者报道》杂志拥有数百万读者,这是一个非盈利、独立、不接受任何商业广告的杂志,属于美国消费者联盟这一第三方中立机构。不过,315晚会这类节目却出现了广告,在晚会播出的同时,晚会出现的广告名单被人们不断在社交网络更新,压过了被曝光的品牌。
我认为这种晚会形式的消费者权益维护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意义,丝毫提不起兴趣观看它,关心它,关注它,哪怕我的朋友圈出现了各种关于这个晚会调侃、围观、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昨晚我的一位前同事因为“电话透传”被上级部门叫过去调查到凌晨4点,让我对这个无聊的晚会不得不一吐为快。
无聊之一:消费者权益不是通过晚会能够保护的。看上去这个晚会可以震慑(欲)侵权企业,可以彰显正义带来阳光,可以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是在为消费者站台。但正如所有的“运动突击式”活动一样,如果没有长期的不断迭代完善的制度做保障,都只是隔靴搔痒。这个晚会固然有它的正面意义,但是否一定要以这样的形式呢?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案例中的企业侵权性质、程度和后果,差别巨大,小到推送网络广告的,大到售后服务问题,都一一过堂,难免不少有小题大做、浪费公共资源的嫌疑。
无聊之二:案例选择规则不透明让整个过程不客观。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有交易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纠纷、侵权、假冒伪劣等现象。这场晚会每年会出现哪些行业、哪些类型、哪些企业的案例,完全都是暗箱操作,外界根本无从得知。正是因为这一点,每家稍具规模的企业在315晚会前夕都是战战兢兢,直到晚会结束才可松一口气,然后一起围观那些不幸的企业。朋友圈有言,在企业出现在晚会名单上之后,这些企业的公关便可舒一口气,安全过关,这真是一种CCTV式讽刺。如果仔细思量,我们遭受到的维权难,与晚会出现的领域又有多少重叠呢?
无聊之三:为了节目而做的维权打假难免伤及无辜。不得不说,节目组制作人员是在冒着殒命做节目。一些场景中的暗访冒着巨大的人身风险,节目播出后还可能得罪(潜在)广告主。不过,这个节目要在预定期限播出必须准备充足的案例(还得有冗余以防某些案例临时需下架之类的突发事件),为了完成这些案例,出现“钓鱼式”“剪辑式”的专访画面就有可能了。来自“通信圈”微信的报道显示,今年广州移动西区公司一名邱姓客户经理在节目中露脸了,大呼冤枉,因为他并没有表达移动可以改号这个意思,节目中是片面之词,其表示要与CCTV暗访记者对质。
无聊之四:有限的节目时间难以还原问题本质。我认为《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更加合适,因为它们相对常态化、可持续,并且报道问题的时间更长,把问题讲清楚的可能性更高。315晚会节目先选择维权事件的目标,而维权事件本身却成为次重要的。什么意思呢?比如骚扰电话需要维权的对象并不只是运营商(当然运营商是关键人,难辞其咎),骚扰电话拨打方、用户号码及个人信息泄露方,都有责任,这个节目实际是误导了大众对骚扰电话的理解,认为这就是运营商的问题。
无聊之五:带动众多媒体跟风导致一定程度失控。刚刚过去的两会,著名企业级宗庆后,在浙江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气愤地爆料说媒体收“保护费”:“无锡一家电视台搞3.15报道,向我要十几万。我说我不给,你报道吧!”全场哗然。315晚会并不只是CCTV在搞,地方电视台、乃至平媒纸媒都在做类似的“集中式负面报道、运动式维权”。企业要面临的不只是CCTV,还有各式各样的媒体。谁敢说只有宗庆后有类似的际遇?
媒体基于所掌握的信息渠道,帮助大众维权是天职。不过现在,是不是可以升级到更加适合的方式呢?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晚会应该要随着社会变化、消费者维权方式和诉求的变化升级一下自己了,或者应该由更适合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消费者日来履行消费者权益宣传的义务。现在,消费者的节日,却成为一个公关阵地,成为事实上的“公关节”,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微博@互联网阿超,微信 罗超(luochaotmt)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