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土豪”京东斥资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引发外界对此一片看好,多认为水火不容的电商行业长期难以解决的线上线下终于走向竞合,未来零售业可能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零售业正进入一个传统零售与电商互融互通全新格局,具有划时代意义。
资料显示,永辉超市主打生鲜品供应商,生鲜品销售占其总销售的比例达到43%,拥有超过350家门店,具备采购、产品、仓储等能力,京东拥有强大的电商平台和配送网络。在资本方眼里,双方结盟是资源的互补,是双方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会在O2O领域尤其是生鲜O2O市场产生巨大的变量空间。
而在消费者眼里,可能没多少人在意永辉超市只是京东O2O战略一部分,大家更看重的还是京东和永辉能否提供价廉物美,配送便捷,质量信得过的商品,尤其食品安全要让人放心。
颇为讽刺的是,近期京东和永辉在合肥被陆续告上法庭,案由几乎一样:两家销售的一款食用商品涉嫌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如京东售卖的“永安康健先生咀嚼片添加营养强化剂牛磺酸,永辉超市售卖的“晋祥山宝蘑菇汤”系列商品涉嫌违规添加剂维生素E,两起案件均被法院立案受理。
据了解,京东永辉售卖的含有营养强化剂的牛磺酸商品,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作用,能调节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等功效,按照国家标准,牛磺酸在乳制品、婴幼儿食品及谷类等部分食品中可限量使用。但不能超范围使用。而作为添加剂的维生素E也是一样,如果过量摄入,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众所周知,2015年4月24日通过的新《食品安全法》,将网络食品交易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要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审查其许可证;同时也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对违法食品经营活动有制止、报告和停止服务义务。
对京东永辉来说,此次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消费者告上法庭,暴露其在商品品质把控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售后没能与消费者实现良好沟通,也没有施行相关救济手段,最终导致被诉诸公堂。
京东永辉作为知名电商和卖场平台,每天销售额可能高达亿计,被消费者投诉也在情理之中, 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告上法庭,也早已不是新闻。
今年3月,北京大兴区法院对2010年至2014年该院受理触及食物安全的案子进行了剖析,发现被告多是辖区内的永辉等大型超市,涉案主要是酒类、茶叶、粽子、鸡蛋等大众平时食用品,有些是超过保质期,有些是食物标签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添加剂不符合食物安全标准等,法院认为消费者维权认识已大大提高,对食物生产者和永辉等卖场有更高的要求。
京东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屡见不鲜,最近比较知名的是与作家六六的撕逼大战。今年7月,六六在京东上购买200多元的山竹,送到家后发现已经腐烂变质,按照客服要求步骤退单并上传照片,却被告知不予退款,随即二者掀起一场口水战。
六六自称与京东客服反复沟通无效,扔掉所有水果,拒绝京东6000元和解费,感慨想要“属于老百姓的公平”太难,算是给京东O2O战略敲响一记警钟。
话说回来,京东永辉抢占生鲜O2O市场,首要挑战就是如何确保食品安全,这也是保障配送产品品质的底线。生鲜电商不同于传统电商,无论是销售水果、蔬菜,还是肉类、冷冻食品,新鲜、安全都是第一位,需要专业设施和专业人员配送才能确保食品安全,否则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据了解,京东今年O2O战略主要定位于生鲜领域,解决消费者一日三餐生鲜蔬菜难题。从品类选择来看,属于高频消费品类,一旦形成用户习惯将具有很强的黏性,对于提升京东整体的复购率,带动其它产品销售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如何保证生鲜的食品安全,将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之一。
对京东永辉来说,确保配送食品安全,容不得半点儿戏,刘强东曾放言京东O2O配送员主力不是京东人员,会发动广场舞大妈做配送员,似乎有些轻佻。众所周知,广场舞大妈们看似精力和时间过剩,但也仅限于养老休闲,如果指望她们将生鲜快速准时送达消费者手中,京东不仅要保证生鲜安全,还要确保大妈们身体安全,潜在的商业风险和政策风险实在太高。(完)
欢迎关注“科技边角料”(微信公号:tech-offcut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版权合作请联系微信:thinkpku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