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创业公司裁员,还算个事吗?

日前,笔者跟一位福布斯中国区工作人员聚餐,特意打听他们每年一度的“福布斯华人富豪排行榜”真实度有几何,却被告知排行榜“仅供参考”。原因是研究素材多来自于公开资料,很难查实到未被公开资产状况,否则排行榜早被各路大小贪官和隐性土豪占完了,哪轮得上这些光鲜却苦逼的企业家。

在互联网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和公众搜集资料的渠道,主要还是来自各种公开披露的消息,媒体报道,以及真假难辨的小道消息,而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离真相有多远,没人能知道。

比如笔者日前看到一篇微信文章提到易到用车裁员数百人,比如成立不到1年的海外事业部和1月份才组建的易到班车部门被全员解散,波及多位事业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位的高管。

该文章还认为,易到成立5年来,除去深耕高端商务专车市场外,在其他产品形态上,只有尝试未见成功,进而得出易到面临被收购,甚至关门大吉的结论。

暂不深究这则传闻的出处,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听说创业公司裁撤部门,裁员,就想当然认为其前景暗淡,结论未免有些草率和轻佻。

不久前,有一位连续创业者告诉笔者,创业公司裁员是正常现象,不裁员倒有点不正常。乍听起来似乎挺虐心,实际上的确如此。

笔者此前在一家有数百名员工的创业公司供职,与易到现今规模基本类似,公司领导层每天面临着各种开源节流的课题。于是乎,老东家基本是每年要经历2-3次大调整,部门的成立与撤减往往同时进行,多次上演一副疯狂招人和大幅裁员的“轻喜剧”,甚至3个月没钱发工资。

按照“常识性”推断,这家公司每次大裁员,就意味着管理层面临投资方和经营成本的巨大压力,如果恶意揣测,那就是这家公司离倒闭已经不远了,甚至要被收购N次了,否则就是有违“常理”。

但是,就是这家公司,不久前刚完成C轮数千万美元融资,还新增了2家投资方,投资人言之凿凿很看好该领域。

话题回到易到用车上来,作为创业公司,易到究竟有没有裁员,裁了多少,笔者认为这都不是核心。且这种传言究竟有多少依据,还值得考究。创业本就要追求短平快的经营思维,试想如果新尝试不理想,公司还无动于衷,那才是真的没有然后了。

创业公司不断开拓新项目甚至新领域,可谓必经的成长过程,中途遇到的包括裁员,裁撤部门算是青春期阵痛,就像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很难完全一帆风顺,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挑战、甚至绝望。

在互联网行业创业圈,如果创业者不能时刻保持创新激情,反而奉行“不折腾”安逸思维,也意味着这家公司失去了大量想象空间,也很难得到资本和市场青睐。

笔者随即向知情人士打听,得知近期易到进行了一些内部架构调整。不难理解,易到本来就是不断折腾的主儿,一直“试错”各种新业务,近期还搞了不少大手笔项目。

既然是“试错”,就会面临着各种不可测的经营受阻风险,中途出现的各种波折,算是稀疏平常之事,也在不断考验管理层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站在管理者角度,创业公司试错10个新项目,能成功1-2个,也算是一种不小的成功。即使失败了,权当是交学费,至于被裁员工,满足其合法合理补偿,做好适当精神抚慰即可。而对于外界的各种流言蜚语,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服务,更亮丽的业绩回击。

作为创业公司来说,没有披露经营状况的义务,外界很难得知其真实的营收,利润、融资等关键数据。如果仅凭公开渠道收集的碎片化情报分析,可能包括易到在内的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压根就不应该存在,或是应该关门大吉,债主堵门,而不是现在还活着,甚至还是专车行业翘楚。

笔者深深感慨,创业不易,大多数公司每天都可能面临各种“九死一生”的变局,创业者只能随心而行,坚持,握紧梦想,不忘初心。

就像许巍《两天》唱的那样,我只有两天/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完)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6-24
所谓创业公司裁员,还算个事吗?
日前,笔者跟一位福布斯中国区工作人员聚餐,特意打听他们每年一度的“福布斯华人富豪排行榜”真实度有几何,却被告知排行榜“仅供参考”。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