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泛滥,还在怪电商咯?

(本文首发百度百家)

京东关闭旗下C2C平台拍拍网,本是业务难以为继不得不关闭,却打着假货难以监管的幌子,大有壮志断腕的雄风霸气,到死也不忘给淘宝补一刀。

一边是京东的暗有所指,一边是媒体的推波助澜,一时之间,电商又成了假货泛滥的罪魁祸首了。在百度百家的作家群里,相对激烈而没营养的讨论了假货问题,最后依然是不分胜负。

对于某些专家的看法,我确实不敢苟同,因此也谈谈我的看法。

一、假货泛滥的几大诱因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造假,毕竟这是违法犯罪的事。但是,为什么会出现造假、贩假呢?主要有几大诱因:

1、稀缺

稀缺一直是造假的一大动力,不管是在物资贫乏年代,还是当下。因为稀缺,所以畅销,造假者主要盯着受热捧的品牌和商品,不愁卖。大家都知道的花王在日本经常供不应求,为什么大陆的代购党却敞开搞批发呢?不是他们有特殊的渠道,而是基本以假货为主。中国市场每年消费的“花王”,要远远大于花王本身的产量。不止花王,国内消费者的高端洋酒、化妆品等,消耗量有时候是厂商产量的N倍,假货填补了市场稀缺的空白。

2、暴利

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是根本不管不顾的,别说造假了,杀人都有人敢干。同样的一个包包,正品的成本很高,而假货的成本很低,以假乱真谋取暴利,也是造假的一大诱因。高端品牌的产品毛利本身很高,但一些商家根本不满足于此,因为假货的成本还要低太多,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本万利。高发的主要是奢侈品,因为客单价非常高,反正很多人不识货,用假货卖真货的价格,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月不开张,开张吃一月。

3、便宜

在价格上获得优势,也是造假的诱因之一。对于消费者来说,便宜的更容易被吸引,也就产生了很多假冒产品。在广东一带的小家电厂里,每天都有各种贴着格力、美的的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看上去一模一样的产品,价格却至少要便宜到一半,在二三线城市非常受欢迎。如果贴上他们自己的牌子,价格再低可能也没人买单,但贴上格力、美的的牌子之后,价格不但可以卖得高一点,而且很好卖,这也就让很多工厂和渠道铤而走险。

总结来说,造假都是利益所诱,而且是巨大的利益。

二、互联网降低假货门槛?

百家群里的某个专家说:互联网降低了假货门槛。这话似乎很有道理,看起来有点无法反驳,因为互联网让流通变得更高效了,可不是让假货的门槛更低了吗?按照这个逻辑反推,为了提高假货门槛,应该先把互联网给干掉。否则,假货难绝。

反过来想一下。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假货的门槛很高吗?假货就不泛滥了吗?假货不是互联网的产物,也不是互联网让其泛滥。造假的门槛一直都很低,要是门槛很高的话,就没有人去造假了。就是因为门槛低、收效快,很多人才不愿意走正道。要是能走正道门槛低、人人能发财,谁会去走捷径抢银行?

我前面说了,假货的诱因是利益,在有消费的市场就有利益,肯定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在没有出现互联网以前,假货早已经泛滥成灾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自营电商能杜绝假货?

上次我跟一位朋友聊到,任何平台,只要不都是厂商自营的,都有假货。淘宝存在假货是必须的,拍拍存在假货是肯定的,因为买卖不是平台能完全监管的。除非像天猫那样,几乎都是品牌直营的店铺,一个品牌总不会自己卖自己的假货。至于其他的,任何平台都有假货,包括所谓自营模式。

某美妆平台之前卖假货,那就是自营。为什么自营电商还会出现假货呢?这就需要搞懂渠道的模式。包括京东、聚美等都有自营业务,他们的采购不光是品牌直供,还有是通过代理商获得授权,甚至是一些没有授权的第三方。那么,这就给假货的出现留足了空间。

比如,B平台想卖某品牌的产品,但某品牌不愿意授权,或者不愿意直供产品,而消费者又有需求,B就要想办法去弄货源,那就只能从第三方走了。有些第三方,自己货源不大,为了赚钱也就一半真一半假的供了。另一个方面,有些平台压价比较狠,供货商也想从中赚钱,那就只有以假乱真了。

之前我曝光过某美妆平台卖假货,就是从第三方渠道拿的货。这个平台卖的价格比渠道正常拿货还低,怎么可能呢?其从第三方拿货的价格,应该比平台售价更低,人家也是要赚钱的,怎么可能不给假货呢?平台其实也是装疯卖傻,这样的价格供货,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哪怕从正规的渠道也拿不到,更何况是一些没授权的渠道。但为了低价,一些自营电商的采购也就对真假忽略不计了。

自营电商除非100%厂商直供,否则也不可能杜绝假货的存在。事实来说,短期内没有哪个自营电商能做到100%厂商授权和直供。

四、商场专柜保证没假货?

有专家又说,这不就是说互联网假货多吗?线下假货就少了,除了农贸市场,专柜、专卖店就不卖假货。这么说来,似乎是这么回事,线下假货不多,线上的假货很多,又是让人无法反驳了。专家还说了,电商的都是图片,看不出来真假,专柜的都可以看到实物,至少可以鉴别真假。

先弱弱的问一句,除了对自己很懂的领域,大家具备真假的能力吗?至少对我来说,除了我很熟悉的领域,很多商品根本分不出真假来。不管是看图片,还是看实物。至少我个人主观的认为,绝大多数的人不具备辨别能力,有时候把真的当假的,把假的当真的,不是人人都是专业人士。

所以,说线下能看到实物,线上只能看到图片,所以线上的假货更好流通,我本人是绝对不敢苟同。

话说回来,专柜和专卖店没有假货吗?这其实都不需要我回答,百度搜一下就知道了。如果了解渠道体系的话,就会知道这就是一个笑话。大多数专柜和专卖店都是加盟的,加盟商为了利益卖假的案例太多了。很多厂商每年花费几千万打假,有时候打来打去打到了自己的渠道身上。

专柜和专卖店只能说相对好一些,真正没有假货的地方,可能只有品牌直营了。而线下渠道来说,代理、加盟还是主要的模式,品牌厂商很多时候是失控的,电商的品牌直营反而走得更快一点。

五、假货流通的责任划分

在造假这条产业来说,生产者——渠道——消费者,其实都难逃其咎。

造假者肯定是最大的责任人,如果不造假的话,也就没有假货了,这肯定是罪魁祸首。而从渠道来说,一个是销售者,一个是平台方,销售者的责任肯定要大于平台,说平台毫无责任那肯定是扯淡的。但把板子都打到一个平台上,不管是B2C还是C2C,显然都是不客观的。就算把中国电商都关了,假货依然会存在,而且会长期存在。

我相信一点,没有哪个平台愿意卖假货,包括自营电商也是如此。其实,严格来说消费者也是有责任的,有时候消费者知假买假,尤其是奢侈品,很多时候是消费者为了装而故意买假,有了需求也就有了供应。造假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包括我们的监管机构,很多时候是缺位的,这也让假货更加猖獗。

六、执法不严,假货难绝

杜绝假货,依然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从监管层面来说,不单是法规不严,还有执法力度不大,惩戒措施不严。造假的成本很低的,就算被查到了之后,基本上就是罚点钱了事。相对获取的利益来说,罚的钱基本是九牛一毛。所以,造假者和卖假的也是肆无忌惮。

目前的打假,监管部门基本是辅助,至少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打假都是靠企业自身,企业每年的打假支出很大,而这原本是监管部门的事,企业纳税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悲的是,有时候企业花了很大的成本搜集到了证据,由于一些地方保护主义,造假者能毫发无损,这也就加大了打假难度。

另一方面是民间打假,国内有一个专业的打假人士——王海,这些年一直都在不停的打假,可依然是打不完的假,甚至衍生了打假行业。我对于这个行业的存在,一直都是抱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合理利用法律法规,让造假者、售假者付出代价,也能够遏制假货的泛滥。

还有就是民间对于假货的容忍态度,现在其实容忍度很大的,基本上买到假货也不维权,当然,维权成本过高也是一个因素。如果大家都能零容忍,卖过假货的坚决封杀,造假者的代价就会变得更大。一个人一旦造假了,所有人都无法原谅,那以后几乎就没活路了。

核心还是在于,对于造假的惩戒力度、监管执法力度、以及消费者维权的便利性上不够,假货的空间会越来越小。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消费者买了假货之后,基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关部门的门难进、脸难看,要打个官司要费老鼻子劲了,维权门槛太高了,也就没有积极性了。

总而言之,假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渠道问题,不是归咎于某个平台,或者某个渠道就了事。要打击假货,在没有确切有效的方式的时候,先从自己做起,做真货,买真货,对假货零容忍。

=======================

挨踢客(微信公众号: aitike521)河豚品牌创始人,WeMedia联盟成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移动电商实践者,女性消费研究者,曾经营销和公关从业者,现在以苦作乐的创业者,永远十八岁的处男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11-19
假货泛滥,还在怪电商咯?
(本文首发百度百家)京东关闭旗下C2C平台拍拍网,本是业务难以为继不得不关闭,却打着假货难以监管的幌子,大有壮志断腕的雄风霸气,到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