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大多用户对UC的全部印象,都是清一色的停留在手机浏览器这一概念领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UC就等同于手机浏览器。
从这点来说,UC其实是幸运的,因为它给予了用户一种习惯性的信任和依赖,即用户不加思索和对比,便会自发地将手机浏览器与UC等同起来,这种深入人心的品牌植入,既是UC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耕耘的结果,也是UC完胜其他行业对手的主要因素。在行业里面,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产品其实也并不多。
不过,正如俞永福曾经所言那样,UC的追求远远不是一款工具类产品,而是有着更长远的追求。于是,从去年年底开始,UC推出了多屏战略,半年来,相继推出了TV、PC浏览器,已初步完成多屏战略布局。今年5月,联合阿里推出了神马搜索,一个月内拿下市场第二位置。7月,联合微博、360联盟共建自媒体生态平台。显然,当下之UC,正在以单一工具产品角色身份向平台型服务生态转换。
发力自媒体:UC有哪些底气?
回到自媒体话题。在我所了解的资料中,UC与微博、360共同建立自媒体生态平台,是与后二者采取分工协作的模式,即微博提供作者和内容支持,UC和360则分别负责无线端和PC端的流量和渠道分发,三家公司合作的自媒体平台产生的收益,将会大部分返还给自媒体个人作者。
在这个合作关系中,UC肩负着无线端的渠道和流量分发,而这块工作也是最为艰苦和责任巨大的,作为三家合作伙伴中唯一未上市的公司,UC承揽这一艰巨任务,底气何来?
笔者认为,UC多年深耕的产品口碑和用户群体规模,无疑是UC在无线端的最大优势,特别从早期的塞班系统到如今的Android、iOS以及PC版,UC的用户群体发展至今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因此借助这个优势对自媒体内容进行渠道和流量推广,对于目前的UC来说确实是小菜一碟。
另外一方面,UC浏览器与神马搜索的天性结合,是最能直接给予自媒体内容提供流量和渠道的最佳工具。据悉,UC旗下的神马搜索目前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亿多,在国内移动搜索市场用户渗透率突破20%,并且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在多年的产品用户群体与最大的移动端搜索结合起来的基础上,UC给予自媒体作者全方面的渠道和流量分发支持,这对于自媒体作者来说无疑是最便利的流量推广方式。而对于UC来说,通过对自媒体作者提供这样的流量推广支持,也从一方面证明了UC在市场、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累积已经达到新的高度。
复兴之路:UC的蜕变
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并没有太多人看好UC。
因为大多数人的思维便是一款没有什么盈利模式的工具,是没有太大的未来和希望的,特别在当时手机浏览器并不被认可的时代里,UC面临的前途和未来被一些人不看好。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之后,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UC借助这股时代浪潮不仅证明了自己也完全实现了对行业对手的超越。
这个超越过程,也是UC的蜕变过程。
投资人出身的俞永福与技术型管理者不一样,他对未来更有清晰的目光和眼见,所以在UC的中期发展阶段,这款承载着大量用户期望的产品率先实现了新的产品发展进程,迈入了更具用户和市场需求的平台之路。在这个阶段,UC最主要的表现便是推出了开放平台,用户通过UC浏览器便可实现各种应用、功能组件的安装和使用。
和过去单一的浏览器功能相比,UC在用多年时间证明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用户和市场的认可,并最终确定了自己在手机浏览器的绝对地位。
不过,UC并未满足。在接下来的短暂时间里,UC用了更短的时间完成了又一平台——生态平台的角色转换,并全面应验了UC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这个阶段,UC的最大动作便是推出PC版浏览器和无线端的神马搜索,并且后者在上线数天便成为市场第二。
目前,UC和微博、360联合共建自媒体平台,实现三家公司合力为自媒体作者创造营收,这样的举动虽然是三家公司在媒体领域工作的表现,但对于UC来说则又是在搜索和浏览器领域发起的有一次整合。借助这次协助自媒体阵营,UC完成了从工具到内容和平台的角色蜕变,而这个蜕变过程在其他竞争对手身上几乎未曾发生过。
领域进击:UC还有什么招数?
对于一款工具类出身的产品而言,其实本不应该期许太多,毕竟在商业模式方面,UC已经完成了优秀的角色转换。
但是,UC却并不只是一款普通的产品,从产品到商业模式,再到市场战略布局,UC目前的表现多少让人瞠目结舌。因为这一连串的进击,早已超越太多同行,但UC却在超越的基础上做到了更好,因此未来的十年里,UC还会有什么招数来引领市场的变化,这是目前我个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但我也不知道答案。
对于UC而言,或许未来的时间里还有有更多伟大的追求,也有可能在既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完善和优秀。在这两种情况之间,UC或许会迎来爆发式的用户和市场规模增长,也有可能在保持现有的基础上而着力其他生态系统细节建设,亦或是完善更长远的市场布局和战略选择。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目前的UC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契机或挑战,而至于那个时候的UC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或可拭目以待。
--完--
(作者简介:朱翊,80后生人,互联网媒体人、知名博客作者,长期混迹于互联网圈,参与过多起商业公关和市场营销执行工作,信仰互联网,长期关注中文互联网商业趋势及案例研究,现从事公关传播与创新营销工作。个人微信号:izhuyi;个人公众平台帐号:zhuyiweixin)
---------我的说明线----------
我已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网易云阅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平台,直接搜索我名字“朱翊”即可订阅。我所撰写的文章都是我个人观点,欢迎交流与探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