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淘宝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确认淘宝网和来往将与运营商达成合作,为符合条件的用户推出免费流量服务。无独有偶,和这个消息同时传播的其他行业动态还有:1、易信宣布用户数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28%);2、微信推出公众服务帐号收费服务。
这三条消息在同一时间推出,并且都是和移动IM相关,特别是其中两款产品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免费流量,这样的巧合在行业内不能说是破天荒,但至少是巧合中的巧合了。对整个移动IM通讯市场而言,这样的情况也充分说明,当前的移动IM已经不再是白热化竞争,而是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了。
在这几条消息中,我注意到:之前易信推出时的杀手锏是免费流量,而目前来往的狙击招式也是免费流量,通过免费流量狙击微信,看来已经是易信和来往不约而同选择的策略方式。不过,针对两家竞争对手均纷纷推出免费流量对战微信的举措,微信让人大跌眼镜的却是破天荒地推出收费服务。
微信疯了吗?
不能说微信在这个日子里特意推出收费服务是对另外两款产品的蔑视,但在市场信心方面,微信显然是有着巨大的自信和底气的,并没有因为易信和来往利用免费流量招式给自己增加压力,尤其在来往正式对外推广运营时,马云多次隔空叫板微信,但微信并没有发文一字回应对方的叫板。或许,微信团队对来往和易信发起的挑战,根本就没当一回事。
另外一方面,易信和来往主打免费流量竞争的方式,无论在策略还是用户实质需求方面,都是一个不错的打痛点方式(微信的通讯流量可没免费过)。不过,这种策略虽然整体看上去很好,但我仍然不太认同这种以小惠利去勾引用户的招式,对于今天的微信而言,其发展力量和成功因素显然不再受流量成本制约。因为对于微信,其自有应对市场挑战的底气和本领,其中产品体验和社交网络的优势,也已经奠定微信的地位。
微信虽然拥有QQ用户导入的优势,但微信也还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其中最为特别的就当数图片社交和公众平台。
微信构筑的社交沟通模式,基础层面来看,微信已经实现将语音文字和图片社交结合,基本的文字和图片沟通加上图片社交,同时再赋予堪称行业无可匹敌的公众平台,已经完全将微信的其他竞争者杜绝到了另一个世界。而我们回头来看易信和来往,二者的产品功能和属性都只是基础沟通,微信所具备的图片社交和公众帐号,易信和来往都做得一塌糊涂。
这种使用先天产品优势构筑的堡垒,已经使得用户在社交网络需求方面如鱼得水,特别在巩固了用户之间社交关系的情况下,很少有用户愿意更换移动IM而换来社交网络中断或破裂的结果。虽然也有无数人吐槽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帐号,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微信的两大杀手锏,因而易信和来往不想要通过免费流量打败微信,首先更应明白免费流量的重要性与微信构筑的社交重要性,哪一个对用户而言更重要。
更何况,按照目前的通讯成本来看,易信和来往所提供的免费流量对用户而言,根本就不是大成本,无法达成让用户为这点流量就更换社交关系的可能。因此,联合产品+社交关系的优势,微信目前不仅可以神色自若地生存,而且还可以完全在逆势环境下推出收费功能,让自己获得更好。这个,就是微信的底气和自信,也是我个人认为易信和来往用免费流量无法撼动微信的主要原因。
关于这点,我的一个朋友甚至说,微信完全可以将朋友圈和公众平台剥离出来,独立运营。
不过,易信和来往用免费流量的方式虽然无法撼动微信,但这种策略也不是无一是处,对于要大力站稳市场和赢取一定程度的口碑,易信和来往施展的这种招式也能起到一定的意义。再者,易信和来往推出免费流量服务,对于微信的监督和促进产品品质提升,也同样具备良好的行业公平竞争作用。
总的来说,易信和来往使用免费流量的策略虽然不错,也能给行业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这种策略目前还对微信无法造成致命冲击。但是,对于市场垄断和产品创新竞争而言,易信和来往的这种方式值得鼓励,因为只有相关的产品展开品质和服务的竞争,才能使得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最终受益的,才会是用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