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
在国内,商务类社交平台在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三大流派。第一大流派是以脉脉为代表的职场社交软件;第二大流派是以猎聘网为代表的职业社交招聘网站;第三大流派则是由人和网为代表的纯商务社交平台。这三大流派与都与其美国鼻祖LinkedIn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经过中国式的改良和创新之后,又各自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商务类社交平台。
脉脉:LinkedIn最忠实学徒
首先,我们来看脉脉。脉脉最早发迹于新浪微博,通过新浪微博的API开放接口,脉脉获得最早的一批80万种子用户。而在2014年8月,就在脉脉完成B轮2000万美元融资之后,与新浪微博分道扬镳,关闭新浪微博登陆接口,走向“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脉脉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款典型类LinkedIn的职场社交软件,从产品形态上来看,脉脉与LinkedIn相似度极高,而且其品牌口号:“打通职场人脉”也与LinkedIn在中国的品牌口号:“拓展职场人脉”也相对应,可以说脉脉是LinkedIn在国内最忠实的学徒。不过,在学习之余,脉脉也有一些中国式的创新和改良,比如加入职场匿名八卦等。
猎聘网:LinkedIn的招聘版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猎聘网。从产品形态上来看,猎聘网有点像LinkedIn的招聘版。猎聘网定位于中高端人才招聘,2011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获得了多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达到7000万美元。而根据LinkedIn最新的财报也显示,招聘业务占据LinkedIn总营收的57%左右。从某种意义上看,猎聘网就像是将LinkedIn最赚钱的招聘业务单独拿出来在国内做成了一个独立平台。不过,目前猎聘网产品重心在于猎头招聘,尽管也有社交元素,但总体来看,社交属性并不强,本质上还是属于招聘网站范畴,他的目标用户主要对准猎头、招聘企业和中高端人才。
和聊:商务社交+阿里巴巴?
最后,我们再来看老牌商务社交网站人和网,其2014年获得浙商创投领投2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最近刚刚上线了商务社交应用:和聊。这款产品与LinkedIn、脉脉、猎聘等产品形态都不太一样,既不同于脉脉的打通职场人脉,也有别于猎聘网的让职场人更成功,和聊将自身定位为“商务版微信”,品牌口号则是:”找人脉,聊生意“,将商务类社交应用进一步“功利化”,目标用户直接对准谈生意的商务人士,而不是在职场上打拼渴望升迁的普通白领人群。
并且,不同于其他商务类社交应用的对生活或娱乐的兼顾,在和聊找人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聊生意”,而平台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找到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在这一点跟阿里巴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产品理念倒是有神似之处。事实上,和聊脱胎于老牌商务社交网站人和网,而人和网正是由几位前阿里巴巴创始员工在10年前创立,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和聊在产品基因上没有多少LinkedIn的影子,倒是有一点阿里巴巴的烙印的原因。
“商务版微信”能火起来吗?
就以上三种商务类社交应用来看,脉脉和猎聘网在国内都经过了三四年的发展,都度过了创业最艰难的攻坚时期,产品模式都得到了市场的初步验证,唯独只有刚刚上线的和聊还需要接受市场的进一步考验。我们不禁想问,抛开漫无目的聊天和可供消遣的职场八卦,直达生意的“商务版微信”在国内真的能够在火起来吗?下面东楼不妨从用户、市场和盈利模式等三个维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1、用户真的需要“商务版微信”吗?
首先,纵观国内目前的移动社交市场,微信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与它实现了捆绑。我们在微信上很难将生活与工作完全彻底的分开,很多人既谈工作又聊生活,甚至还在微信上维系客户关系。因此,这样粗浅的看起来,似乎微信已经无所不能,定义为“商务版微信”的和聊们的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不过,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在我看来,尽管在微信上也可以谈工作聊天,但是如果涉及到工作的更深一个层次,比如拓展人脉和寻找生意伙伴的时候,则会大大受制于微信半封闭式的社交环境。尤其是对于商务人士来说,他们希望认识更多对自己工作或生意有直接帮助的高端商务人士,而且还渴望一个比微信更加纯净和无干扰的社交环境,而这时“商务版微信”的存在可能就很有必要了。
2、“商务版微信”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
其次,由于微信微博的大规模普及,也让更多人开始接触到网络社交,并感受到移动社交为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捷,而微信的社交红利显然也惠及到了商务人群,继而让更多不同年龄和收入阶层多群体都开始通过移动社交来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展自己的人脉,而这也催热了商务类社交应用。
不过,尽管在国内商务类社交应用开始走向火热,但是目前在国内商务类社交平台的用户量普遍不多。相比较微信的6亿用户、微博的5亿用户甚至陌陌的1亿用户,商务方向的社交平台上的用户量实在是有一点“寒酸”。根据媒体报道,脉脉的用户数刚刚突破500万,而和聊的母体老牌商务社交网站人和网的用户数目前也仅为700万。
3、“商务版微信”活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产品更加垂直,并且用户群体狭窄的“商务版微信”如何才能能够活下来?也就是如何获得盈利的问题?
我认为,“商务版微信”至少应该有几个方面的收入模式:
首先,“商务版微信”可以通过收取会员费来获得收入。事实上,作为专业垂直的商务类社交平台,由于其用户群体相对高端,具有价值极大的社交属性,而且从找人脉聊生意的角度去看,用户付费意愿普遍应该会高于一般的社交平台,只要经过精细化的运营,让用户付费购买高级会员将不是难事。并且,从陌陌在会员收费上的收入来看,国内用户的整体付费意愿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其次,“商务版微信”可以通过收取平台服务费的方式获得收入。这一点可以参考阿里巴巴,作为为生意人搭建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通过搭建淘宝和天猫两大平台,通过收取基础服务费和增值服务费获得巨额收入,而和聊是为生意人搭建的社交平台,为商务人群实质性的促成了生意之后,同样也可以收取平台服务费。
还有,通过猎头招聘服务来获得佣金收入。对于商务类社交平台来说这可能是目前最为靠谱的盈利模式。就拿目前全球第一的商务类社交网站LinkedIn来说,其2014年的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招聘业务也贡献了其半数以上的营收。猎聘网能借此安身,而和聊的母体人和网更是从猎头招聘起家,通过招聘业务获得收入将很可能也是未来移动商务社交应用的主要收入来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向推送高级订阅服务以及向企业提供高端人群营销方案等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商务类社交应用的盈利方式,很可能并不以人口红利取胜,也不依赖于网络广告,而很可能将是更多从专业垂直的角度下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盈利方式。
总而言之,商务类社交应用在国内的发展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无论是脉脉,还是猎聘,抑或是刚刚上线的和聊,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复制LinkedIn的发展道路和产品模式可能并不适合国情,况且LinkedIn已经入华,而在基于国内用户的真实需求,找到正确的解决行业痛点的方法,那么,离真正火起来也就不远了。
李东楼是著名的泛科技和营销类自媒体。除了这里,他还是新浪优秀专栏作者和科技名博,并是钛媒体、百度百家、新浪创事记、创业邦、快鲤鱼等多个专业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搜狐IT、今日头条自媒体认证作者,百度阅读认证作家、《经理人杂志》、《东方国门》等传统媒体长期撰稿人。微信公众号:瑞莱观点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