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东楼(微信号:lidonglou)首发百度百家
微信选择在最顶峰时上线了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真正迈出了商业化变现的一步。这次朋友圈广告上线之后,没有想象中满屏“臭鸡蛋”,甚至引起了不少人在广告下方的占楼和刷屏,俨然演变成为了朋友圈的狂欢盛宴。
不过,别看微信现在如日中天,微信也不是没有危机。东楼当然也不是来给微信歌功颂德的,这篇文章主要是要分析下如果微信会死,都会死在那几个方面:
1、微信的傲慢自毁
说句实在话,如今的微信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之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我就提到微信之所以现在敢毫无顾忌的在朋友圈推出信息流广告,其实就取决于一点,微信没有替代品,用户逃无可逃。微信目前拥有超过4亿的月活跃用户,是很多人生活乃至工作的移动平台。这就决定了微信虽然有众多的竞争对手,比如易信、来往、陌陌等,但是依然难以撼动其位,说到底,社交用户的粘性极强,相比起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音乐、邮箱、视频等移动应用,用户的转移成本极高。一个用户如果一旦长久使用了一款社交性App,用户就像一只虫子粘在了一张蜘蛛网上,基本上没有逃脱的机会。
不过,这并不代表微信可以完全毫无顾忌的“任性”下去,用户是有忍耐极限的。如果微信迷恋推送朋友圈广告这种垂手可得的盈利模式,在巨大的广告收入的诱惑下,不顾及用户感受的在朋友圈疯狂刷屏,甚至对于品牌广告不加选择和筛选的投放,造成对用户体验的巨大干扰,那么用户一定会想法设法的逃离微信,而不会继续忍气吐声。当然腾讯官方自然也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会在广告创意、推送频次、广告主品牌选择上更加谨慎的选择。
2、微信自身的老龄化
事实上,在腾讯这个社交帝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移动互联网霸主的为何不是手机QQ而是微信,这其中除了微信自身的优秀产品基因之外,还有一个别人容易忽视的因素,就是因为微信是一个全新的移动社交品牌,用户总是喜新厌旧的,一个新品牌的产品总是给人以新的期待,而人们也会用全新的视角去使用它。
微信会老吗?显然会!但凡是产品皆有生命周期,几乎都会经历从生长期到成熟期,最后到衰退期,这是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同的是,互联网产品从生长到衰亡,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而微信也不例外。微信在2011年1月21日诞生,如今已经走过整整四个年头。这四年正是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四年。尽管才诞生短短四年,但对于微信来说已经走了很久了,微信如今已经是如日中天的顶峰,再往前走可能只能是下坡路了。这个下坡路就是产品的老化,用户对微信产品品牌的没有新的期待,用户就会转而追求其他更新的产品和品牌。
3、新生代互联网用户的抛弃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互联网用户,他们不追求相同,而是更多的追求不同。而现在大多数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毫无疑问90后才是真正的用户和玩家,70后和80后只将这些产品当做工具,而在90后的年轻一代的眼里,这些互联网产品就是他们栖居的阵地和文化的象征,他们会与产品共呼吸同命运。而当90后已经陆续进入法定结婚年龄之后,事实上属于00后的时代已经快要到来了。
我们可以很轻易的预测到,00后对于互联网的态度将与80后和90后的使用习惯更加不一样,最重要的植根的主流文化不一样。90后更加追求自我个性的凸显,而00后显然不可能回归到他们的父母70后或80后的时代,必将会更加的开放,更加的凸显个性和追求自由。在他们的眼里,曾经代表年轻一代的互联网的产品,可能会变得老态龙钟。这时,再让他们用微信,他们会觉得老土和不够酷。目前的微信用户主要是由70、80、90这三个年代的用户组成,很显然,80后和90后用户更活跃。当微信用户的老龄化开始,用户的使用频率会逐步降低,继而慢慢的失去原有的粘性。微信的危机就在于此,当在0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的互联网用户的眼里不够酷和不够新奇特的时候,他们就会进而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4、互联网时代的变迁
曾经的QQ,我们会觉得不可一世,甚至拥有比微信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网民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90%以上,很多人开启上网的第一步就是注册一个QQ号。然而,时过境迁,QQ号显然不是必需品,作为一个社交软件,现在的用户对于微信的渴求度显然高于QQ,QQ用户的活跃度也在下降,特别是在PC端,用户大量的沟通需求转移到了微信上。QQ为何会失去用户?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在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更迭过程中,用户选择了更为清爽简洁的移动社交软件--微信,继而将QQ的社交关系大量的向微信转移,并在微信上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因此,打败QQ的可能并不是微信本身,而是时代的变迁,用户需要不一样的产品。
事实上,微信同样会有被时代变迁淘汰的危险,移动互联网已经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已经开始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下我们正处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浪潮中,而下一个互联网新时代却正在孕育中,并且目前已经开始显露苗头。比如以GoogleGlass,微软全息眼镜HoloLens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产品的发布,已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说不定干掉微信的下一代的社交产品就诞生于此。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和新生代互联网用户的成长过程中,微信面临着产品老龄化,而微信如果太过傲慢自大,很可能会加速自身的灭亡。如果微信还能够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善待用户,或许可能活得更久一点。
------------------------------------------------------
【李东楼】是著名的泛科技和营销类自媒体。除了这里,他还是新浪优秀专栏作者和科技名博,并是虎嗅、钛媒体、百度百家、新浪创事记、创业邦、快鲤鱼等多个专业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搜狐IT、今日头条自媒体认证作者,百度阅读认证作家、《经理人杂志》、《东方国门》等传统媒体长期撰稿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