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
国内整个视频行业在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沉浮、对抗中正变得再度活跃起来,表面风平浪静,幕后却已是厉兵秣马,图变谋存。尤其是PGC(专业生成内容)逐渐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短视频因其简单易用且极具传播性,凸显出在这个领域的“黑马”本色。
最近,短视频微视3.0正式上线亮相,新增的视频拼接功能成为最大亮点,同时动感影集支持上传图片的数量,也从6张扩展到了9张,再加上本地视频、第三方相机,微视丰富的拍摄模式也带来了更多玩法和用户场景应用。
实际上,在视频领域主要分为PGC(专业生成内容)模式和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UGC有个好处是用户可以自由上传内容,内容极大丰富,但质量良莠不齐;PGC则专业性强,内容质量更有保证。
打个形象的比喻,央视、南方周末等媒体就是PGC平台的代表。众多自媒体的个体户就属于UGC,,当然UGC中也能产生精品,只不过按照总体的分类罢了。
PGC模式并不新鲜,只是时也势也,是当下的玩家们利用这个PGC模式的旧瓶装出的新酒。
短视频的发展逻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谓将短视频推向了新路。此前的短视频领域主要以UGC模式为主打,如微视的8秒,还有各路玩家都主打短小、海量。而经过一年的发展,随着短视频的工具属性不断得到完善,拍摄门槛日益降低,PGC的力量开始凸显,也推动短视频对PGC这一模式的倾斜。
毕竟,不变,亦变;变,亦变。摸索探路中,短视频各路大军拥抱PGC模式的速度开始加快,也成为他们在2015年破冰的希望。
毋庸置疑,在碎片化的移动娱乐大潮下,单纯的图文阅读难以满足用户的快感。这时候,几秒到几十秒的短视频填补了碎片化信息消费的空白,让用户有了除阅读以外更为动感的移动社交和生活娱乐体验。可谓挠到了用户的内心需求的深处。于是短视频悄然兴起。
然而,就像图文内容在早年PC端的风靡、各种段子在微博时代的扩散,短视频并不只是有“短”就可以任性。优质的稍微长一点的视频内容成为用户新的需求。这就和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类似,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大关键举措。
不过,很多人也许会陷入误区。短视频不是说在UGC模式和PGC模式做选择题,而是两者互为依靠,这才是旧瓶装出新酒的核心。
第一阶段以UGC为根基,适合分享聚拢人气,培养用户习惯。因为国人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拍长视频,而且流量、拍摄门槛也都对视频应用形成制约。
有了第一阶段的铺路之后,顺势推出PGC模式,提升用户需求才是明智之举。估计这才是微视3.0推出的初衷。
值得一提的是,微视的这一做法也在大洋彼岸能找到可参照的案例。早在2013年,国外短视频玩家Vine就联合电影节推出了超微电影竞赛,Instagram也瞄准用户拍电影的需求,收购影片分享程序Luma,并在去年推出了缩时拍摄视频应用Hyperlapse。这都是走“UGC+PGC”,先有UGC再走PGC的路数。
PGC的爆发点
如果按照上述的分析,那么老胡在此大胆预测一下,短视频未来只是腾讯微视这样的大体量玩家的天下,别家终究被出局,寡头效应或将再现。
首先,第一阶段玩UGC关键看用户是不是买单,只有一个好的平台,才能有强大的生产力。这对平台的要求极高。这一点,微视无疑有着腾讯整个社交体系的鼎力支持,有钱,有人,有技术,有内容,有流量。更重要的是,其目前已汇聚了超过数千万用户在此记录生活、交流分享。这让别的选手望其项背。
现实中,在去年的UGC大比拼中,如玩拍、趣拍、乐播等一众大大小小的短视频应用,最终都败下阵来,悄然匿迹。
没有前期的UGC软实力,自然让其PGC模式没法玩。
其次,PGC对技术要求更高、投入更大,特别是在标签热点话题营造以及分享平台上,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成为微视独特的优势。
正是这些构成了微视成为PGC爆发的重要支点,也让主打视频拼接的微视3.0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总之,短视频正为PGC的成长铺就一条坦途,以Vine、Instagram、微视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围绕PGC模式再出发,前方可期,剩下的就看其如何根据具体的用户和需求来一一发力了。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自媒体(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你的关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