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
昨日凌晨,苹果发布了iPhone 6、iPhone 6 Plus两款大屏手机和苹果首款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表Apple Watch。
新发布的iPhone 6首次配备了NFC芯片(近场通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加入“苹果支付”(Apple Pay)功能。利用NFC技术,新款iPhone可以大大简化用户进行手机支付的过程,加上支付功能Apple Pay的推出,此举意味着将对整个移动支付行业形成一定程度冲击。
苹果将Apple Pay的API开放给给第三方开发者,其支付功能的初期合作伙伴包括赛百味、麦当劳、迪士尼、沃尔格林、梅西百货、丝芙兰和梅西百货、苹果商店等。团购网站Groupon、Uber和Panera也整合了苹果Apple Pay,顾客无需输入任何支付信息便可完成支付。
更有消息称,中国银联(China Unipay)或将与苹果合作。
为了确保支付安全性,苹果表示,Apple Pay具有独立的动态验证码。如果使用者的手机丢失,用户还能通过“Find My iPhone”来远程锁定Apple Pay功能。
苹果的这一支付功能将在今年10月正式推行,首先在美国地区开始运营。但其对行业的冲击波已经刮起。
1、苹果移动支付:沉睡的巨人已苏醒
此前,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动作不大。主要允许消费者在iTunes商店上购买电影、书籍、音乐,苹果为此提供支付服务。在苹果零售商店,苹果允许顾客通过扫描商品以及与iTunes绑定的信用卡购买一些产品。苹果公司已允许消费者通过iPhone支付商品,通过指纹识别技术保证安全。
但苹果公司还不允许消费者使用iTunes帐户购买实物商品和服务,如买衣服或使用Uber。用户仍需填写信用卡信息,这一额外步骤常常阻碍用户在智能手机上买东西。
随着此番Apple Pay的推出,加上第三方开发者和Uber等合作伙伴的加盟,将让苹果移动支付业务卖出一大步。毕竟除了iPhone外,苹果的iPad用户、iTunes商店上拥有注册的亿万量级的信用卡账户。目前,其在iTunes商店拥有超过5.75亿的注册用户。在过去的五年里,苹果已售出约3.75亿台iPhone以及1.55亿台iPad,苹果App Store捆绑的信用卡账号比花旗银行还多。
这些成为推动苹果移动支付前进的有利因素。
国外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卡林顿(Denee Carrington)曾说:“在支付领域,苹果绝对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拥有这个能力,只是还未开始整合。”
如今,苹果这个沉睡在移动支付的巨人已苏醒,且看其未来如何发力。可以预见,未来,移动支付领域将掀起一场用户和业务争夺战,苹果高人气和市场占有率很可能快速改变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2、移动支付和NFC行业冲击波 危与机并存
苹果这一举动将对全球移动支付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将促进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苹果公司的介入,将很大程度上推动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普及,构建软、硬件和服务体系的全方位链条,加速产业竞争,用市场竞争的手段不断推动技术升级。
眼下,对于NFC的近场支付涉及电信运营商、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终端硬件制造商、软硬件产品服务提供商等诸多产业链环节,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用户使用习惯难于改变,使该项技术应用未能大量普及。苹果iPhone 6配备了NFC芯片,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此技术摆脱束缚。
此外,苹果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将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条,冲击现有移动支付厂商单一的盈利模式。对于现有的仅依靠卖软件、卖硬件、提供服务等单一盈利模式的移动支付厂商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对于手机竞争厂商而言,若不能在技术、功能、服务等领域推陈出新,将很难应对苹果手机业务的竞争。
不过,未来,苹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阻力。
首先,苹果进入移动支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厂商包括eBay旗下的PayPal、Google,以及Square和Stripe等创业公司,实力不可小觑。
其次,技术上,移动支付领域的技术标准尚未统一,产业链配套产品和技术应用亟需磨合期。而市场上,NFC终端目前仅在部分商户和领域进行推广,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撑,可能会有部分商家不愿意升级支付终端,因此,苹果在中国甚至全球大规模建立和推广NFC支付系统需要较长时间。
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全球近场支付成功案例非常少,苹果移动支付应用具有局限性。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近场支付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贯穿于多个商家、企业和银行的支付模式仍处于探索中。同时,4G商业模式退出时间较短,如何处理好产业链条移动运营商、合作商户、合作银行等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是苹果手机面临的挑战之一。
而且,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信用卡在中国并不是主流支付方式;目前在中国市场商家并不具备支持Apple Pay的能力;中国本土支付类应用的市场份额较大,Apple Pay的市场份额将受到本土应用的挤压。
最后,目前苹果手机仅从硬件上具备了NFC近场支付功能,仍需要与各国的本土的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进行洽谈,以及与本地的通信运营商之间达成协议,这一过程将支出大量的人工和资金成本,同时推广过程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博弈,使手机支付推广的难度加大。
总之,目前苹果手机支付体验的效果仍待观察,消费者习惯能否改变仍待观望。Apple Pay如果想在中国市场流行起来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自媒体(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你的关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