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来临,众多年轻人正抢搭时代的顺风车,在政策扶持下,层出不穷的创业项目,不断涌入的资本,均给予了投资人和创业者极大热情。2015年对大众创业者来说,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创业环境和配套,除此之外,市场空间、政策红利、互联网+延伸出来的创业机会,将使2015年成为大众创业的黄金时代。
在喧闹的互联网行业,创业者在资本驱动下经常讨论的是商业模式、产品体验、谈创新驱动,这些无可厚非,但创业者们往往忽视了最为关键的一环,懂得利用舆论效应如何抓住用户眼球,其实要比懂怎么做产品更重要。如今,同创业潮热受捧相反,同样指数级增加的倒闭潮却被舆论选择性忽视。在超级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激励下,创业者被误导整日研究商业模式,大谈产品技术,以及生产的各类创新新名词,却忽略了一个创业者最应该做的事情。
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已深入到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加工,配送,包装,售后等每一个环节,营销已成为一种理念,作为创业公司的带头人,是一个创业型公司的精神领袖,懂得营销,如何借助个人魅力将企业推广到更多的人面前,比懂的做产品更重要。
恐怕,很多人会感觉这种观点太离经叛道,在常规的商业世界里,创业者一定要像乔布斯那样是超级产品经理,要像比尔盖茨一样是技术型出身的CEO。但大家恰恰忘了一个公司的领头人懂得营销,远比在产品和技术方面是全才更重要。就算是我们认为是技术天才创业的明星CEO,乔布斯嘲笑比尔盖茨不懂设计和缺乏品味,而比尔盖茨也讥讽乔布斯连编程都不会。但这都不碍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创建了富可敌国的成功企业,也无损他们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产品和技术某个层面的“低智”,并没有妨碍他们手下的团队创造出世界顶尖级的产品。就像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还有对手机制造几乎是空白的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创业者懂得如何营销自己,懂得吸引公众好感和凝聚团队,比在做产品方面无所不能更重要。
因为创业者不是产品经理,不是技术员,更不是设计师。
创业者会营销比懂技术更重要
如今,科技发烧以及互联网+的概念,让人对产品和技术开始迷恋起来,很多创业者都在标榜自己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实力,社会上诸多专家也在发声,声称世界需要更多的技术型创业者出现。这导致了创业潮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创业者们喜欢用我来自哪个巨头公司,我毕业哪座学校,我懂什么什么语言来为自己加分。殊不知,创业潮中最容易失败的创业者就是那些技术型人才,囿于过往在巨头公司或学校里的经验,创业者过多的介入产品和技术的细节,首先冲击的则是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整体把控失控,其次由于创业者要面对投资人、应对记者媒体还要解决公司运营问题,即便创业者是个完美的产品经理和技术大咖,由于时间上无法保证连贯性,过多的介入产品和技术层面导致顾此失彼,产生的后果将更加严重。
其次,面对一个初创企业的营销,缺乏全局视角的推广人员,最稳妥和科学的手段,是做最保守的推广。这对于本身就存在认知困境的初创企业的知名度更因此大打折扣,如果此时的创业者一心钻在产品和技术里,忽视了更加重要的营销推广,这将带给创业公司双重打击。最好的一个例子,OnLive创始人和CEOStevePerlman的故事,StevePerlman曾是苹果QuickTime的主要开发人员,WebTV的创始人和Mova面部识别技术的持有者,StevePerlman的强大技术实力人所共知,被称为硅谷标志性开发鬼才。但由于他的自负以一个产品经理和技术员的心态一意孤行的运行OnLive,OnLive的衰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市场方面的管理人员,财务上又缺乏用于市场推广的预算,导致OnLive长期无法组织有效的市场推广,再好的产品假如大家都不知道,奇迹自然不会发生。
一个被称为硅谷标志性开发鬼才,拥有前苹果公司员工这样豪华资历的创业者,哪怕是和善的对待舆论,能够和各大媒体保持友善的关系,这对自己的公司知名度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StevePerlman更喜欢的是产品和技术上的事情,市场推广甚至连预算都几乎没有,可见,一个创业者会营销要比会技术更重要,有时对技术的自信会蒙住创业者认知营销力量的眼睛。
如今,StevePerlman又推出革新性的无线宽带技术pCell,现在他已经尝试是亲自演示pCell的视频,从不重视市场推广的缺乏预算,到现在主动献身营销自己的产品,这种转变是很多技术型创业者的一个必经历程。
技术要创新不等同创业者要懂技术
对创业者技术出身的迷恋,起源于现代社会技术创新的压力。有人批评,中国自互联网产业萌芽以来,没有出现过一个重大的发明性创新,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原型都来自于美国。从“中国的雅虎”、“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谷歌”到“中国的Snapchat”、“中国的Instagram”,往往是吸引资本乃至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最佳口号。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中国看到从技术上赶超的可能性,创新一词十分频繁的出现在各种报道里。
但要创新不等同于创业者就要懂技术,而创业者专注于产品而忽略营销则更是走进了歪路,我们要知道技术创新的目标是改善生活,从0到1的精髓,也是发现人类需要但被遗忘的需求。对创新的迷茫,让人把这个复杂的问题直接交给了创业者,认为中国缺乏创新的原因是创业者没有技术背景,这等于把问题搞混了。
在美国时间9月19日的上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截至当天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93.89美元,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虽然现在阿里巴巴的市值和全球排名一直在波动,但已经稳坐全球互联网公司前列。而带领阿里巴巴一路走到现在的马云,却是英语教师出身,对技术几乎不怎懂。
2014年流行有一种说法,说马云不如李彦宏和马化腾那么懂技术,就认为阿里的技术最差。为此马云回应,正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阿里的技术才是最好,对技术人员很敬仰,尊重和热爱技术,在做决策的时候,只是大胆地说“就应该这么做”。
马云说,五年前,中国好几家公司都在做云计算,腾讯、百度没搞下去,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领导知道这个搞不下去,而我是不知道这个搞不下去。我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这么难,所以只是说了句这个东西一定得搞下去,所以做出了双十一这种需要云计算支持的服务。
虽然马云的回应说辞有着很高的语言技巧,但阿里巴巴的壮大证实了创始人即使不懂技术,一个公司依然能够成为世界级大的企业。和马云很像的另一个中国高科技企业领导者是任正非,华为公司作为中国民族科技企业的一面旗帜,成功地迈入世界500强,并走在通向全球通信行业巅峰的路上。虽然任正非在媒体眼里一直非常神秘,但任正非却很会制造话题,用特殊的营销手段,让华为从来不缺话题。
《管理的实践》一书作者德鲁克曾经说过:“由于企业的目的是创造消费者,所以企业有且仅有两项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营销和创新产生成果,其他都是成本。”
在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微软的比尔·盖茨,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麦当劳的弗雷德·特纳,沃特迪斯尼的麦克尔·埃斯纳,宝洁的约翰·斯梅尔,可口可乐的罗伯特·戈祖埃塔,以及通用汽车的罗杰·史密斯……这些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总结发现,他们都是1985-1994年的“年度最佳营销者”(迪斯尼的麦克尔∙埃斯纳1995年第二次当选)。这一成果,使得华尔街对CEO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即什么是CEO呢,一个看得懂资产负债表的营销专家。
微软可说是近十年来最成功的公司。IBM的前CEO郭士纳写了一本书,很有名,叫《谁说大象不能跳舞》,总结了他带领IBM改天换地、起死回生的辉煌岁月。他就曾对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评价道:“以我在营销方面20年的经验来看,我们在软件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是技术出色的公司,而是营销做得最好的公司。”郭士纳为什么说这个话?在操作系统软件的产品评比中,IBM开发的OS/2屡次都战胜了微软的Windows95,曾获得过最权威的专业杂志《电脑世界》授予的“年度最佳产品”荣誉,但是现实中的结果是什么?微软的视窗软件控制了90%以上的市场。
在技术科技含量最高的领域,营销的重要性仍然如此不言而喻,如今由于社会创新思潮的兴起,让大家对创业者会技术懂产品的要求变得强烈起来,但相比于会做产品,营销的能力则更重要,尤其是当下的中国经济正在转型,我们的技术能力或许已经超过了美国,但在普通消费者心智里,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情况依然非常严重,在互联网时代,营销已经成为一个公司综合能力的体现,创业者这个重要的控局者更应该是个营销高手。
(本文首刊于《创业天下》杂志)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