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器人终于对人类动手了,这会不会是一系列灾难的开端?
01
前几天,在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上,与人类作战的象棋机器人由于其对手(一位七岁的男童)没等它走完就移动棋子,一怒之下伸出机械臂抓住男孩的手,用力捏了捏。
在旁督战的工作人员迅速解围,帮助小男孩将手从机器人的「虎钳」中挣脱出来,送往医院。无奈,小男孩的手指已经折断了。
此事在国际象棋界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却引爆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相关讨论。
02
机器人终于对人类动手了,这会不会是一系列灾难的开端?
相关视频上了热搜,传播率极高。
对此事,莫斯科国际象棋联合会官方宣称,小棋手急于求成,没有等待机器人完成移动就去移动棋子,违反了操作规定。即便如此,该联合会主席呼吁机器人的供应商「必须重新考虑」设计方案。
据悉,小棋手打着石膏完成了后面的比赛,非常坚强乐观。可以设想,这名机器人选手应该被剥夺了继续比赛的权利。孩子的父母打算提起诉讼,显然主办方未能详尽考察机器人选手的应战状态,没有排除潜在的危险。
03
对此,人们议论,机器人的行为是设定好的程序,还是脱离了人类设计的自主行为?这是很关键的问题。
设计这样的程序来与人类互动,应该不大可能,除非设计者本身有恶作剧的心理,或试图伤害他人。这就不是设计程序,而是设计害人工具了。
如果这一举动是机器人脱离了设计师的本意自主发挥的,那意义就非同寻常,甚至叫人不寒而栗了。对人工智能是否将危及人类的命运的讨论,是伴随着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产生后长期存在的重大论题。
很显然,人们分成了两队:一队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产生统治人类的机器人世界,机器只是替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正如当年出现了汽车,取代了马车,失业的车夫很快就去修汽车了,电脑把人类的工作信息化,虽然书记员不需要那么多了,但程序员多了起来。等等。
其基本论点就是任何机器都是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工具而已。它们是人类制造的,因此不可能超越人类的创造范围。这就好比一个人考试只能考85分,他不可能造出一个考86分的人,因为那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另一队人则认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本身含有与以往的科技革命完全不同的属性。人工智能不是单一工具的产物属性,它包含着自我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设计意图。正是这一初衷,加上远超人类的电子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将在存储记忆,即时计算等方向上轻而易举地超越人类。
随着阿尔法狗的诞生,人们发现,最聪明的人类大脑,已经无法与计算机竞争了,这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既然人类下棋下不过电脑,这是否说明计算机具备了与人竞争的能力呢?按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在脑机连接、意识永生上的研究,其实是变相承认人的大脑有自身缺陷。
04
人类确实有很多缺陷,七情六欲,嫉贤妒能,嫌贫爱富,好吃懒做,可谓浑身上下到处都有缺点。工厂的车床不仅不要工资,只要不断电,就可以连轴转地工作,专注、敬业,而且几乎不会出错。
与此相比,机器人是近乎完美的就业人员。比如有位机器人是参选日本东京都城市多摩的市长候选人,在竞选时公布了自己的几大优点:第一、没有情绪、没有欲望,所以会绝对公平公正,而且也不会收受贿赂;第二、不用休息,效率高。7X24小时工作只是常规操作;第三、记忆力好,可以储存大量信息。
与这位机器人相比,人类的劣势尽显无疑。尤其是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完全靠情感纽带连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人情大杂烩的世界,所有事情都被这层网兜着,要做到客观公正,简直难如登天,真不如让机器人到各个衙门口服务好,你找它走后门那是门儿也没有。
可是影视剧不这么认为,有许多出现了机器人的影片中,都会赋予机器人情感色彩。也就是说,在它们兢兢业业工作之余,居然产生了对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事物包括人的爱憎情绪。这一情节总会带来令人揪心的一幕,为了人类,机器人往往不得不自我毁灭,或者被毁灭。因为,它不能有人的感情。
这说明,连编剧和导演都知道,机器人必须与人类严格区分开来。它们是工具,是无机物组成的能动体,不是生物,不吃,不拉,也不需要在成年后找个伴侣繁殖后代,也就谈不上什么感情了。
05
有观众说,莫斯科象棋比赛的机器人是个暴脾气的机器人。
如若真是这样,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那意味着我们敲着键盘用作工具的这台机器,有了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它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是不会生气的。
其结果,当然是如同人类一样具备了强力意志,这里边包含着壮大自我的成分,会把弱小者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牺牲品。人当然打不过机器。
虽然多数科学家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威胁人类生存,不过也有例外,大科学家霍金就严正地警告过:「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最好的事情,要么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他多次强调,「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06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走出影视剧的幻想阶段,日益成为现实生活的一种。有一点是确定的,人类不会停下探寻世界和自我的脚步,对人的大脑结构和思维能力的研究迟早会导致人工智能的突破,并且它已经一再发生了。
2015年11月,《Science》杂志封面刊登了一篇重磅研究:人工智能终于能像人类一样学习,并通过了图灵测试。测试的对象是一种AI系统,研究者分别进行了展示它未见过的书写系统(例如,藏文)中的一个字符例子,并让它写出同样的字符、创造相似字符等任务。
结果表明这个系统能够迅速学会写陌生的文字,同时还能识别出非本质特征(也就是那些因书写造成的轻微变异),通过了图灵测试,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进步。
人工智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就如同人类发明了电,汽车,飞机,解放自己,人工智能也将带来超出预期的好处。
但是,机器人的大脑终究只是一台计算机,无论如何,科学家不可能给机器人安装一颗人类的心,它们不可能产生人类的欲望,以及与这些复杂隐秘的欲望相伴随的情感冲动和行动力。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但是,就如同汽车飞机经常失事,车间机器也会伤人,智能机器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行径。
那么如何避免呢?这恐怕不是设计者在一开始就能解决的。人工智能是无限开放的系统,它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调整和修正。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