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7月5日老冀曾经写过《小米求变》一文,说不看好小米电视的前景,一个是由于广电总局的严格监管,小米无法复制在手机上的“硬件+软件+服务”的“铁人三项”,另一个就是即使没有广电总局,小米要打通电视产业链也是困难重重。不过,从10月19日小米次世代发布会上,老冀觉得小米找到了新打法。
在说新打法之前,老冀还是先说说小米的老打法,那就是极致的性价比。这次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小米3电视,首先仍然沿用了老打法:小米3配备了60英寸4K原装LG屏、11.6毫米超薄机身、MStar6A928旗舰电视处理器、4只2.5英寸中低音扬声器和2只20芯球顶高音扬声器,走的仍然是顶配路线,价格却只有4999元。
要知道,目前市面上同等屏幕配置的电视机均价超过1万元,即使是号称打穿行业价格底线的乐视,其同等配置的电视的官网价格也高达6479元。因此当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价格的时候,会场上又一次响起了一片惊呼声,这也是小米今年发布会上少有的惊呼了。
就像当年发布小米1和小米2手机一样,小米仍然希望依靠超高的性价比这件武器,轰开智能电视的大门。不过从小米电视1/2/2S的销售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性价比在电视行业未必能行。
这里老冀再谈谈小米电视的定位问题。前两代小米电视有四种尺寸(40/47/49/55英寸),从这些尺寸来看,主要还是面向年轻人群。问题是很多年轻人已经养成了不看电视的习惯,如果没有很好的互联网视频内容,没有更好的游戏内容,他们甚至都懒得买一台电视。
其实,目前看电视的主力人群是家庭妇女和老年人,买电视的主要决策人则是中年有家男人。显然,要打动他们的心,仅仅依靠性价比恐怕还是不够的。
因此小米首先变招推出60英寸大电视,根据老冀的经验,这应该是目前城市家庭客厅电视的主力尺寸,由此小米也杀入了目前电视的主力人群。
不过,这类人群中的很多家庭已经购买了大尺寸电视并安装在客厅里。由此,小米想出了“拆”的大招,就是把智能电视主机做到了独立音响里面,与电视屏幕分离。这样的话,消费者只需要花上999元买上一个小米电视主机,就能够享受到如同小米电视一样良好的使用体验和丰富的视频节目。如果小米电视主机能够一炮打响的话,等于别的智能电视厂商卖出了“硬件+软件+服务”一整套产品,最后“软件+服务”却被小米接管了,这一招“借鸡生蛋”确实高。
至于前面老冀提到的广电总局监管的问题,老冀通过使用小米盒子体会到:由于小米同时与7家集成播控平台中的4家达成了合作,而这些播控平台大多没有很强的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使得小米仍然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起强连接。而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仍然成立,只不过有了些许的变通。
此外,小米还埋下了一个不起眼的大杀器,那就是蓝牙语音体感遥控器。有了这么个遥控器之后,消费者能够很方便地用语音与智能电视交流。老冀一直觉得,目前只有语音才是与电视交流的最佳方式。遥控器中的体感功能,则让小米电视主机变成了Xbox和PS4那样的电视游戏主机,而消费者需要花费的成本却只有1000元出头(小米电视主机999元,小米蓝牙语音体感遥控器几十元)。
通过这么一番眼花缭乱的动作,小米虽然仍然没能从正面打穿电视的硬件坚冰,却通过将电视拆成两部分完成了侧翼包抄,下一步就靠内容完成致命一击了。
今年以来,小米在视频内容的建设方面确实进步很大,整体增长了83%,总时长达到了44万小时,已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以老冀为例,用了小米盒子之后,看电视台节目的时间确实少了许多。
而从这次发布会来看,小米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内容渠道,它还与华谊兄弟联合投资成立了新圣堂,深度介入内容制作领域。11月6日,新圣堂制作的电影《前任2:备胎反击战》将正式上映,此后估计会在小米电视上独家或者很少几家放映。为此,这部电影的男主角、“猎豹”郑恺专程前来发布会助阵。对于小米来说,通过制作和发布这样的“爆款”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更多消费者使用小米的电视类产品。
当雷军在台上抱着小米电视主机的时候,老冀感觉就像是抱着一支冲锋枪。未来,他能用这支精心打造的冲锋枪,杀出一条血路吗?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