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随着中国全面发放4G牌照,全球主要国家均进入了4G时代。对于这些国家的运营商来说,4G之后怎么办?要不要在未来几年大幅度减少对电信系统设备的投资,静待2019年5G技术的成熟和5G技术标准的推出?
日本第三大运营商、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却做出了更激进的选择。近日,软银集团与中兴通讯正式签订5G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面向未来的、适用于TD-LTE系统的Pre5GMassiveMIMO等关键技术的早期商用为目的,合作开展相关技术的验证实验、技术评估以及研究开发。
“我们将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给出验证实验的结果。”7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兴分析师大会上,软银统括部长北原秀文表示。这意味着一旦验证实验取得成功,软银将会在全球率先部署中兴的Pre5G技术。据老冀了解,除了软银之外,中国移动、德国电信等主流运营商也对Per5G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在电信行业最先进的后4G技术演进上,来自中国的中兴成了领跑者。
(图:软银统括部长北原秀文)
所谓Per5G,其实是在去年6月在荷兰举办的全球首届5G论坛上中兴率先提出的概念。从技术层面,中兴认为Pre5G技术包含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超密网UDN、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SharedAccess等核心技术。其中,大规模多入多出技术MassiveMIMO是5G公认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可大幅提升频谱效率,帮助运营商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站址和频谱资源,显著改善无线网络的覆盖和容量,目前已经进入Pre5G预商用阶段。
去年11月,中兴联合中国移动,在全球首测Pre5GMassiveMIMO预商用基站,结果性能超出了中国移动的预期。这次测试引起了软银的极大兴趣。一来软银在日本电信市场一向以创新者自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颇高;二来软银手中也有TD-LTE牌照,与中国移动的技术演进路线相似;三来软银在东京等大都市地区数据流量的需求增长很快,但是却已经没有地址新建基站,只能采取单个基站挖潜的方式。再加上软银在日本建设TD-LTE网络的时候,中兴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自然选择与中兴继续进行深度合作。
Pre5GMassiveMIMO技术不改变现有终端和空口,相比传统4G技术能够大大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可提供更高、更远、更深的覆盖能力,显著降低基站能耗,实现绿色通信。这些优势将极大改善软银大规模AXGP商用网络的性能。在实际样机演示中,Pre5GMassiveMIMO基站在多用户、3D覆盖方面的演示结果大大超出了软银的预期,使得软银非常看好其发展前景。
目前,中兴已经在TD-LTE的4G网络的Pre5G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备为运营商大规模部署Pre5G的能力。中兴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LTEFDD网络的Per5G技术,以期打开更大的市场。
Pre5G是中兴面对“后4G”市场想出的一步绝妙好棋。中兴敏锐地观察到,电信运营商刚刚采购了大量设备用于4G网络建设,他们可不想将这些投资浪费掉。但是随着视频等富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普及,山呼海啸般增长的数据流量又是运营商难以应对的,尤其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大都市地区。
这个时候,中兴送来了一套考虑周到的解决方案:消费者不需要更换手机等终端设备,运营商则只需在数据吃紧的地区更换部分基站,就能够应付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何乐而不为?
由此,Pre5G将有可能被全球的广大移动运营商接受,从而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后4G”标准。而当Pre5G完成大规模部署之后,中兴也就在未来的5G标准的博弈中赢得了更多的筹码。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今年3月,中兴加入欧盟H2020计划,致力5G创新研究。而在德国法兰克福的NGMN大会上,中兴还被德国电信列入首批5G创新实验室合作伙伴名单。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徐慧俊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讯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将5G作为核心战略,是5G领域的先行者。5G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兴通讯愿与产业界多方紧密合作,共同为5G的更好体验而努力。”
在5G到来之前,中兴已经处在领跑的位置,它能将自己的优势一直保持下去吗?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